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东部, 辖区3.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2户共3885人,下设11个村民小组。 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70958万元,年均人收入9395元。农业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工业以制衣、制鞋为主。
中文名: 下北村 下辖地区: 11个村民小组 面积: 3.32平方公里 人口: 3885人(2004年) GDP: 70985元(2008年) 地理位置: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东部 知名产业: 种植业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下北村
位 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东部,东邻顺德龙江,南接上东,西、北与下西、梅圳两村相连,村内交通便利,有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九江大道、大正路、樵九路等主干道贯穿其中。
面 积:辖区3.32平方公里,可耕鱼塘及旱基地面积766亩。
人 口:常住人口1082户共3885人,下设11个村民小组。
经济状况: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70958万元,年均人收入9395元。农业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工业以制衣、制鞋为主,有企业约80家。
精神文明建设:辖区内有一所小学,一个南海区文物保护单位:魁星楼;200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
-
2、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
下北村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6053人,下辖7个自然村,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3815元,人平收入2995元。
7个自然村基本情况是:乔梓里村。别名桥仔头,现属下北。宋代(960—1279)已有人定居,明初(1368—1398)始成村落。因四周沟渠环绕,来在不便,架设了很多小木板桥和独木桥,称桥仔头,又因“乔”与“桥”、“梓”与“仔”各是字音相似,故改称乔梓里。人口1302人,耕地481亩,属沙壤。
下欧村。西临凤湾公路。现属下北。相传元初(1279—1290)已有欧、卢、谢、夏四姓先后集居成村,以欧姓为主,故名。人口593人,耕地296亩。
前陇村。西临凤湾公路,现属下北。相传宋朝初年(约1127年)建“见龙寨”已成村落,因昔有一田垄伸及邻越美村,该村居垄前(垄与陇谐音),故名。人口1625人,耕地398亩。
云路头村。别称牛路头,现属下北。相传宋末(1270—1279)已有村落,元朝年间(1279—1368)设有墟集,牛贩商贾前往交易,常于村头林荫之处歇息,故称牛路头,雅称云路头,系指商贾牛贩云集于路头之意。人口1025人,耕地407亩,属沙壤村民有搞小生意的习惯。
贡林村。称暗巷仔,北与潮州市官塘镇潭头村毗邻,现属下北。村落初由大暗巷(贡余)迁居创建,因比大暗巷(贡余)小,称暗巷仔。后又有乔梓里村林姓来此落户,林姓逐渐增多,故改称贡林。人口548人。,耕地258亩,属沙壤,地势低洼,易内涝。
贡余村。俗称大暗巷。东北与潮州市官搪镇尧里村毗邻,是潮澄交界处。现属下北。该村自宋末(1270—1279)已有居住点,因住宅大都是草寮,阳光不足,有阴暗之感,故称暗巷,其村落比附近暗巷仔村大,称大暗巷,雅称贡巷,因姓余改为现名。人口553人,耕地240亩,属沙壤,地势低洼,易内涝。
何厝村。原名覃恩社,现属下北。宋末(1266—1279)有郑、何两姓居住,村名覃恩社是深思之意。1949年10月以后,该村主要是何姓人住居,故改现名。人口379人。,耕地79亩,属沙壤。,村民有传统禽畜阉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