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观山村

观山村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观山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部,眉山乡东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840亩,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侨胞),设10个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侨胞占村中的80%,观山村是南安市第一侨乡。

  •   观山村概况

      观山村(泉州市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观山村1观山村位于南安市眉山乡东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840亩,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侨胞),设10个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侨胞占村中的80%,观山村是南安市第一侨乡。自古就有一句闽南俗语——“有观山富,没有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放眼观山村,南洋风格建筑格外醒目,闽南特色红砖瓦房随处可见。不仅于此,坐落在眉山国家生态林保护区皇旗尖山脉的生态茶园又是观山村的一大亮点,当前正值秋茶采摘时期,走进茶园,阵阵清香飘逸在山头,一抹抹绿色在薄雾中弥漫,让人如滋如醉。

      小小的山区小村落有一股典雅秀气的隽永美丽。大自然厚爱这座小村庄,私心地给予她多面的美丽,葱郁的大树,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让这座小村庄出落得像个窈窕的仙子。她不仅美,岁月还赐予了她更多的内容,观山村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4年10月29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名单,观山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文名称: 观山村 别名: 山腰

      邮政区码: 362300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下辖地区: 池塘湖,新厝角,董墘,上训,杉安,石竭,庵头,四斗,四斗种,山室

      地理位置: 泉州市中部 面积: 885亩

      人 口: 1965人(不含移居海外的侨胞) 方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楼、观山艺术馆

      荣誉: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

      历史沿革

      观山村2观山村位于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处,是由观音、山腰二村取首字合称。民国年间属南安山腰保,解放后属山腰村,公社化时期后命名为观山大队,1979年观山大队拆为观山、观音二个大队。1984年改称观山村委会。行政区划

      观山村村委会设在山腰村,池塘湖、新厝角、董墘、上训、杉安、石竭、庵头、四斗、四斗种、山室等10个自然村落组成。

      人口

      观山村聚落在小幕寨东麓山谷间,呈块状分布,有2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52户1965人(不含移居海外的侨胞)。

      历史名人

      欹欤观山,长空方展卷,青史永流芳。物华蕴风光,地杰育人贤。先人凿山辟野,不畏艰险。开荒拓土,丕基初奠。筚路蓝缕,心志弥坚。百十年来,望称武荣,声播南洋。仕入翰林,秩列中宪。

      观山村3爱国华侨李功藏(1859-1928年,讳耀垣,字稳成,一字功藏,紫亭其别号),为印尼著名商界领袖。清同治、光绪年间因输财济公被授予“中宪大夫”。他于1859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二十四五都观山郷(今观山村),其父印尼华侨李廷芬。李功藏他性刚耐苦,克勤克俭。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崇文尚礼,济世惠乡。赈灾捐物,山东河南。捐棺施药,体恤孤寒。捐资创办慈儿院和温陵妇人养老院、男人养老院等。修桥筑路,风山珠渊;泉之顺济,邑之澳江。漳厦铁路,敢为人先,捐建学堂,乡之金山侨光,厦之同文英华,泉之平民新隅,佩实培元等。独修泉州文庙、泮宫,令名远扬。李功藏仅捐助修筑桥梁、道路、堤岸、祠宇“多以上千计,少以数百计”。

      观山村4陈祖泽先生在所编撰的《温陵探古灵》中称颂道:“故军兴后屡经丘八爷占住,然得不免丘墟者,此君之力耳!”对李功藏捐资重修泉州府文庙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然资源

      ①文物资源

      观山村,虽一个地处偏远,却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村内共有二十多座百年古大厝,素有“闽南民居大观园”之称。除了闽南古大厝,村中南洋风格建筑随处可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闽南风格的燕尾脊、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八角楼”、苏联风格的“石印厝”,以及古厝内精美的洋砖、木雕、石雕、砖雕,还有泉州末代状元吴鲁等名家石刻。

      其中闽南古大厝最有名的可以说是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这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大厝,细细品味着,细细欣赏着。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精美的石雕、木雕,凡是海里有的,山上有的,龙凤鱼虾,花草鱼鸟,这里都能找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你看那玩绣球的小公狮,前腿合抱绣球,尾巴上扬摇动,眼神左顾右盼,十分传神。古厝厅堂上方的牌匾“紫薇拱照”四个大字,历经了一百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还是金光闪闪。

      走进观山村中西合璧的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楼”。古厝四四方方,柱子为西式拱形廊柱,用料却是闽南红砖。“‘番仔楼’的石头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非常光滑。”据了解,这幢“番仔楼”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初,屋主李功藏在南洋谋生,赚得银两后便回乡建造大厝。深受南洋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所建造的大厝也吸收了南洋风格。百余年之后,如今这幢匠心独运的“番仔楼”依然美得如此别致。

      自古闽南话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说的便是李功藏的个人功绩和所修建的池塘湖番仔楼和池塘湖大厝无人能及。来到观山,没有到这两座古厝参观,你真的枉此一游。

      ②土地资源

      观山村有耕地面积885亩,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薯、柿子、蔬菜等。山地面积2420亩,有杉木、杂木、松木、铁观音茶叶等。观山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改革开放以来,峥嵘岁月,荡气回肠;两千乡贤开拓进取,利用观山村山区优势,引进开发特、绿色农业,大力发展600多亩铁观音茶叶种植基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③旅游资源

      一抹抹鲜艳跳跃的闽南红,一弯弯灵动的燕尾脊,在绿树掩映的乡村里显得格外古朴动人。这里是眉山乡第一座村级艺术馆和第一座以农家生活、农耕为主题的村级文化馆。

      观山村5观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戊己介绍,开这两个馆目的就是要让村民了解文化,真正将观山村文化发展下去,再一个就是为美丽乡村乡村游走出一大步,游客可以来参观。在观山村,除了可以感受古厝的魅力,体验人文之美,您还可以亲身体验一回茶香之旅。

      观山村6观山村有着悠久的茶业发展史。坐落于观山村眉山生态林保护区的皇旗尖生态有机茶园,始于民国期间,当时的茶园名为眉峰茶场,这座茶园由李春禧创建,李昭峰担任制茶师。在皇旗尖生态茶园里,还有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这是一处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氧生农业生态观光园。

      据悉,观山村有丰富的古厝建筑资源,被称为“古厝大观园”。走进观山村,但见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其中尤以南洋风格建筑和闽南特色红砖瓦房最引人注目。全村保存较完整的百年古大厝就有20多座,最早的一座有2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李功藏故居古大厝“池塘湖厝”和风格独特的“番仔楼”,常年吸引画家、摄影家来此创作。而观山村也是因这些特色建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

      社会事业

      2011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观山村将开展泉州市重点帮扶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大发展,实现了村路硬化率100%,通电入户率达100%,电话入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达100%,基本普及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石结构房得到有效改造。同时,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处,卫生室1所,村文化广场1处(内设立旗台1座、花坛6个、石桌椅4组、健身路径1套,戏台1个,电影播放点1处,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村文体活动中心1座(内设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党员活动室、议事决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村阅报栏、宣传栏、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各1面,广播室1间、初步解决了群众医、乐、知、玩、休问题。观山村先后荣获福建省级生态村、福建省级卫生村、泉州市级文明村、泉州市“美丽乡村”入围村、南安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南安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连续两年村级组织绩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并在2014年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