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冲村是中国的一个村庄的名称,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有以它为名称的村庄。本词条介绍了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镇大冲村、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后冲村和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后冲村三个村庄。
中文名: 后冲村 面积: 3.53平方公里 人口: 248人 GDP: 83.7万元(2008年) 知名产业: 农业、种植业
-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镇大冲村
村隶属于沙桥镇大冲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镇北边,距离村委会4.00公里,距离镇7.00公里。国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拔2,010.00米,年平均气温0.00℃,年降水量84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81.00亩,其中人均耕地0.71亩;有林地4,800.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4户,有乡村人口248人,其中农业人口248人,劳动力15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8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7.00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该村现有农户64户,共乡村人口248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17人。其中农业人口248人,劳动力15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8人,汉族240人,无其他民族。
2008年,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人,占人口总数的0.78%(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3.4%;享受低保8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冲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沙桥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7.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人,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5人。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15万元,占总收入的28.8%;畜牧业收入47.27万元,占总收入的56.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5头,肉牛39头,肉羊30头);渔业收入0.00万元;林业收入6.75万元,占总收入的8.06%;第二、三产业收入0.8万元,占总收入的1.00%;工资性收入2.07万元,占总收入的2.4%。农民人均纯收入2187.0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人(占劳动力的2.5%),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0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7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3.2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核桃产业。无企业。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1.00亩(其中:田114.00亩,地67.00亩),人均耕地0.71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8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2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0.00亩,其他面积300.00亩。无矿产资源。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1.3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救灾救济补助、各类对农补助发放。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未通自来水,有64户饮用井水,有6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64户通电,有5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9%和7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72%和31%)。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未建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9.00亩,有效灌溉率为7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无居住砖混结构住房的农户;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无居住于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闭塞,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冷浸,农田灌溉沟设施差,农村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等利用空白,无水浇地,进村道路及村间道路未硬化,存在通行难,无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种植业,主要突出发展烤烟、油菜、魔芋等作物;发展养殖业,养猪210头(其中母猪35头)、牛130头,出栏35头,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45人,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2180元增加到2894元[1]。
-
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后冲村
槎水镇后冲村位于我县西北边陲,是由槎水镇新桥村和中明村于2005年撤村并村时合并而成。209省道穿境而过,距潜山县城50公里,距毗邻县岳西县城仅20公里。辖31个村民组,2520余人。村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6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50亩,山场21800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朴实的后冲人凭着坚韧与胆识,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一方面凭技能与智慧迈步走向城市,向发达地区进行劳动力输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以蚕桑、茶叶为主业支撑,涵盖油茶、中药、瓜蒌、香茹等多经产业。并村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紧抓人心思富及下派干部到村帮扶的机遇,立足本村实际,因势利导,将蚕桑产业作为立农之本、富民之源。截止2008年全村共发展优质桑园3000亩,茶园500亩。年产茧4500担,年产干茶10000公斤,仅此两项就实现收入500多万元。以“桂湾”为示范基地的桑茶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为槎水镇荣登“蚕桑产业全省第一镇”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2006年后冲村凭着自身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为后冲村的后续迅猛发展争得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2]。
-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后冲村
后冲村地处普定县东北部边远山区,距普定县城3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安顺至织金猫场公路穿境而过。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202户736人(其中:少数民族6户22人),现有劳动力405人(其中:男210人,女195人),党员17名,外出务工170人。耕地面积573.4亩(人均0.78亩,无水田),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退耕还林666.64亩(人均0.9亩),森林覆盖率45.8%。全村地形呈梯级状,海拔1200—1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90天。村内有婀娜多姿的石林、石笋,有历史悠久的寺庙遗址,有婆娑迷人的百年古树,与普屯坝——云中大草原咫尺相望。人民忠厚,勤劳苦作,民风淳朴,可开发乡村生态旅游。
2004年以来,村支两委以“三有三能”为载体,通过“上党校、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使村干部具备了“三有”(有文化水平、有发展意识、有奉献精神),现任两名村干部都达到了大专文化程度;党员、村民小组长具备了“三能”(能发展经济、能示范带动、能引导群众),已办起了养殖示范点8个,种植示范点10个;7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农业适用新技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断加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断更新,有效的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020元,与200年前相比增长了2.8倍。
村“两委”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注重抓好自身建设,不但内强了素质,还外塑了形象。本村领导班子团结,有关制度健全,管理民主。近几年来,累计实施扶贫项目20个,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户的增收创收。这些项目的实施,全村202户746人直接受惠,人均纯收入递增20%。
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针对村情,采取“项目推动为主,农户自筹为辅”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几年来,建起了27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把白岩脚、卷洞门两个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的自然村寨15户农户实施环境移民搬迁;农户投工4000多个修通了3条长达6公里的入组公路;自筹资金1.5万元,投工1000多个修建蓄水池10个共400立方米,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水;修建沼气池44口,“台湾翠冠”梨250亩;院落、联户路硬化4000平方米;后冲至上干河村民组1.5公里的入组公路已实施硬化。目前,全村为安顺市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