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梅州绿窟潭

梅州绿窟潭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岩前村的绿窟潭,是一处石灰岩冲刷而成的天然岩洞,是中国内地至今发现的首个陆地水下全淹溶洞。绿窟潭水面一百多平方米,潭面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据国际专业潜水协会及中国科学院洞穴探险协会的专家介绍,绿窟潭水深超过50米,水质清,无暗流,空间大,水下钟乳石发育较好,五颜六色,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精美绝伦。2012年11月上旬,专家在勘探时,在水深46米处,发现10多具被铁链锁颈捆手的人体骸骨。广东省考古专家已采集少量标本带回进行测量鉴定,力争解开这个谜。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绿窟潭 地理位置: 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南四里处 所在地: 梅州市 水温: 恒定在20度至27度

  •   发现

      2012年11月上旬,相关专家在深潜勘探时,意外在水深46米处,发现了10多具被铁链锁颈捆手的人体骸骨。初步判断这些人体骸骨属清末民初时期留下。

      在潭中40多米深处发现有人体骸骨,且颈上与双手有铁链捆绑。在水下46米处确实有人体骸骨存在,从发现的个体颅骨来看,有10多具。结合当地群众的介绍,这些人体骸骨属于清末民初时期。此外,专家还在潭中发现了两块夯土的建筑构件,呈约50厘米×40厘米大小的长方形状。

  •   探潜

      来自国内、国际洞穴潜水探险高手组成的联合探险队2011年8月9日第三次来到潭边,对水下资源作进一步探潜。通过探潜,发现绿窟潭是一个天然溶洞,水下钟乳石发育较好,五颜六色,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美轮美奂,非常漂亮。

      来自国内、国际洞穴潜水探险高手组成联合探险队,对水下资源作了进一步探潜发现,绿窟潭是一个天然溶洞,水下钟乳石发育较好,五颜六色,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美轮美奂,非常漂亮。且具有水深较深、水温适度、水下景观较好、景点交通较便利等洞穴潜水探险的优势,是梅州市发展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绿窟潭具备洞穴潜水培训和开展探险项目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水温恒定在20℃—27℃,十分有利于进行洞穴潜水项目、水质清、无暗流、水深(超过50米)有相当的挑战性;国内尚未发现第二个水下全淹洞。梅州的绿窟潭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水下全淹洞。他建议当地政府,把绿窟潭作为亚太地区和中国境内第一个洞穴潜水点来开发,通过这一顶级溶洞潜水点,与当地附带的旅游资源连串起来,形成产业链,为梅州的自然生态和特色旅游打造一个新的平台和新的亮点。

  •   特点

      入门,猛见下探式巨岩,状如狮子仰天张口,沿石阶下行三十米,乃见当地名胜绿窟潭。无论暴雨抑或天旱,绿窟潭水面平稳,四季如常,据称潭水连接地下河,潭水故可不朽不臭。潭水碧绿,如玉如翠,绿得醉人。潭水清澈,几无杂质,时有鱼儿游往,鱼影由深出浅,由浅入深,悠然自在,十分得意。潭水纯静,岩石倒影,清晰成像。那潭水,且绿、且纯、且静,绿得清纯,绿得安静!投石于潭,但见水下水花旋转而下;投币入水,摇摇摆摆,慢慢飘落。潭面四周,岩层丰富,怪石凌峋,形态各异,有仙女下凡、龙王观天、秀才问路诸景。潭之西北,有十米水洞,洞壁多有鸟巢。潭之东,有半壁岩洞,高约二三米,洞中有洞,可通后山。潭之西南,有巨榕挂壁,枝繁叶茂,可遮阳挡雨。潭崖之上,原有一庵,名曰逆水观音庵,求香者众,据称解放前已拆。

      潭边立着一块名为“龙宫”的石碑,所以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神秘龙宫”。关于“龙宫”,当地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经把谷糠从潭面上丢下去,谷糠居然从邻镇松口镇的井边浮出来。据介绍,前两次的探险发现潭下空间垂直向下,下去几十米后有个侧洞。2010年9月8日,来自国内、国际洞穴潜水探险高手组成联合探险队,对水下资源作了进一步探潜发现,绿窟潭是一个天然溶洞,水下钟乳石发育较好,五颜六色,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美轮美奂,非常漂亮。据国际专业潜水协会及中国科学院洞穴探险协会的专家介绍,绿窟潭水深超过50米,水质清,无暗流,空间大,水温恒定在20℃—27℃。截至目前,国内除绿窟潭外尚未发现第二个水下全淹洞。

      潜水项目多为海洋潜水,洞穴潜水是潜水中最有探险性的项目。我国有很多溶洞,但有水的溶洞、特别是水满的溶洞,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发现了绿窟潭,而且绿窟潭有着水深较深、水温适度、水下景观较好、景点交通较便利等洞穴潜水探险探幽的优势,是梅州市发展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   简介

      梅州绿窟潭1绿窟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南四里处岩前村的绿窟潭,是一处石灰岩冲刷而成的天然岩洞,水面一百多平方米,潭面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龙岩寺沿隆文河顺流南下一里,过桥左行,穿过柚园,上行至水渠,跨过七星桥,草丛中见一窄门,门楣上书“绿窟潭”,有联:昔日绿潭如苦海,今朝景物胜桃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