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九江市东北角上,北濒长江,县境东邻安徽东至县,南抵鄱阳、都昌毗邻,西连湖口县,北与安徽宿松、望江隔江相望,东西最宽处约48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5万,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赣皖公路(牛矶至九江)横贯东西,西接九景、昌九高速公路,去九江仅需一小时,去省会南昌亦只需两个多小时,北京、广州,均能夕发朝至。县北有长江黄金水道48千米,上达武汉、重庆,下通南京、上海。县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县乡公路共有376.12千米,每个乡镇均有水泥路相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彭泽县 外文名: Pengze County 别称: 彭蠡 地理位置: 江西省最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长江下游南岸,九江市东北角 机场: 九江庐山机场 政府驻地: 龙城镇 火车站: 彭泽站、九江站 面积: 1541.74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 中亚带与北亚带的湿润季风气候 电话区码: 0792 行政类别: 县 邮编区码: 332700 人口: 36万(2015年) 著名景点: 龙宫洞、桃红岭、狄公祠等 下辖地区: 龙城镇、芙蓉墩镇、 棉船镇等 地方方言: 赣语
-
交通
彭泽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濒临长江,有中型客运码头1座,5000吨级货运码头7座,距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20公里,连接安徽、江苏、上海的省际水泥公路和2008年竣工的铜陵——九江铁路穿境而过,距九江机场70公里,距昌北机场百余公里。彭泽港距武汉港约330公里,距上海港600余公里。江西省正在实施沿江产业带开发战略,彭泽是全省临江岸线最长的县,拥有黄金江岸线42公里,可为大钢铁、大水泥、重化工、大耗水、大吞量的产业及仓储物流、出口加工贸易的项目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运输。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沿江高速公路将贯穿东西,在县城附近拟建的彭泽长江大桥将连通大江南北,中电投资彭泽帽子山800万千瓦核电站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赣粤高速投资16.26亿元在建的彭泽至湖口高速公路并进行运营管理,现已通车。2008年7月1日,中国国家重点工程――铜(陵)九(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即日起分流货物列车。铜(陵)九(江)铁路途径彭泽,并设有彭泽等站。“十一五”期间,彭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将成为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
人口
彭泽县域内人口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平原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人口较稀疏。1986年全县总人口为300113人,人口密度为194.3人/平方千米;东部瀼溪、和团、海形、浩山、杨梓、太泊湖,南部乐观、天红、太平,西部定山、红光,中部上十岭、东升、黄花、黄岭15个乡(镇、场)人口密度为87.62人/平方千米;长江沿岸的棉船、马当、泉山、芙蓉墩镇、芙蓉农场5个乡(镇、场)为302.4人/平方千米。县城区(龙城镇)1986年人口为21341人,占全县总人口7.1%。人口密度为4850人/平方千米。
2000年全县总人口为341438人,人口密度为221.1人/平方千米。东部、南部、西部、中部15个乡、镇(场)人口密度为90.44人/平方千米;长江沿岸5个乡镇(场)人口密度为331.3人/平方千米。县城区2000年人口为47520人,占全县人口的13.91%,15年间提高6.8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达10800人/平方千米。
人口结构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男性163308人,女性154641人,性比例为105.6%(女性为100,下同),其中婴儿(0~4岁)男性18608人,女性17022人,性比例为109.3%。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有男性169247人,女性为161838人。性比例为104.58%,其中婴儿(0~4)岁男:11513人,女:10113人,性比例为113.84%。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0~14岁的有103479人,占总人口的32.54%。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0~14岁的有81315人,占全县人口的24.56%,比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8个百分点;15~64岁的207715人,占62.74%;65岁以上的19889人,占6.01%,较第四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上升2个百分点。
彭泽县属汉族江右民系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很少。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有158人,占总人口的0.05%。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有420人,占全县人口的0.13%。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有1416人,占总人口的0.45%;接受高中教育的(含中专)20341人,占6.40%;接受初中教育的56035人,占17.62%;接受小学教育的118426人,占37.25%;文盲及半文盲78921人,占24.82%。第五次人口普查,大专以上学历的上升为4625人,占总人口的1.40%,接受高中教育的(含中专)28390人,占8.57%;接受初中教育的101917人,占30.78%;接受小学教育的118897人,占35.91%;文盲及半文盲33432人,占10.10%,较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57.64%。[3] 人口迁徙彭泽古代人口稀少。元代以前,全县人口情况,无从稽考。明天启三年(1623),全县人口为10408人,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为6195人,民国十七年(1928)为117281人,由于连年内战,血吸虫病的侵扰,加之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旱,迁徙和死亡人数较大,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人口锐减至66000人。抗日战争末期(1944~1945),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大批难民,相继来彭泽天红、乐观、杨梓、东升等处定居。
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过一次人口盲流,江苏、安徽两省外流人口大批涌入彭泽,尤以安徽桐城、枞阳、庐江人为多。这些人后来大都留居彭泽棉船、芙蓉圩区,少部分返回原籍。
彭泽人历来安土重迁,向外迁徙较少。新中国建立前夕有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去台湾,其中少数人还移居海外。1968年以后有一大批上海、南昌、九江知青来彭泽插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些人大部分都返回原地,只有少数人定居彭泽。
改革开放以后,境内人口流动渐趋频繁。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外出求学的学生逐年增加,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后来定居外地,少数还远涉重洋侨居海外,也有少部分又分配到彭泽来工作定居。县境内农民外出经商(包括到外地、到城区经商)的逐年增多。截至2000年底,县境内农民入城经商的已达748户,其中部分经营家电、五金装饰建材、餐饮业、商品零售的农民具有较雄厚的资本,企业员工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青年。1986~2000年迁入城区定居的农村人口达14130人。全县农业人口最大流动潮是外出打工人群,据2000年初的调查,全县约有2.12万人外出打工。与此同时,外地来彭泽经商的人口也逐年增加,以福建、浙江人居多。
随着境内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境内外人口流动趋势正在扩大。总的趋势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区,农村及部分城区人口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历史文化背景
彭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多少文人志士曾经踏过这片热土,李白、王昌龄、狄仁杰、朱元璋、王勃以及苏东坡等等,留下了许多诸如“青山好处唯彭泽”的烩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篇。可能很多人是读过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才知道这彭泽这个地方,晋代义熙元年(405),陶被贬为彭泽县县令,一次督邮来视察县政,他不愿作辑引路,而辞官还乡,躬耕自资,仅仅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但是今天,在彭泽县城还深深的带着“渊明烙印”,像渊明湖、渊明路、渊明小区、五柳中学,这同时也说明彭泽人对这位短暂县令的景仰和怀念是历久不衰的。此外还要提到的另一位县令就是唐代名臣狄仁杰,武则天当政的长寿元年,他以副相的身份,贬来彭泽担任县令。狄仁杰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居官以不畏权势著称。
风土人情说到彭泽的风土人情,还真有点不确定的因素,这是因为彭泽位于省境北陲,人口比较复杂。首先就体现在语言上,彭泽境内主要有三种方言,县城周边说的就标准的彭泽话,这也是我们的“官方语言”,靠近湖口的则是说“太平话”,最后一种就是“进口货”桐城话了,这只要集中在沿江一带,因为那里与安徽隔江相望。其次是风俗习惯的不相同,这分为两大群体——本地人和“进口”的安徽老俵。但是随着这些年交通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巨增,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趋于兼容化。
特色小吃“民以食为天”,最后来说说彭泽的吃,首先来介绍彭泽最大的特产“蒸米粑”,它外看就像一个大饺子,但他不是煮的,完全在蒸笼里蒸熟的,表皮光亮,分为各种陷的。在彭泽几乎家家都会做,在人们早餐中“蒸米粑”当是主打食,各个大小早点铺你找不到不买它的。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彭泽的水产品,彭泽的水面33万亩,多种优质水产品闻名全国,其中“芦花”牌彭泽鲫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这种鲫鱼体大肉鲜,在良好的水质中生长,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文化设施文化馆馆址座落在县城东风路,至2000年底,有干部9人,职工8人。1985年前,文化馆内设群众文艺组、美术摄影组、文学创作组、文物管理室、办公室、图书室。1985年图书室从文化馆分出,成立图书馆。1989年,文物管理室从文化馆分出,成立文物管理所。文化馆重组,设办公室、群众文艺组、美术摄影组、文学创作组,后根据市县要求又增设档案资料室。
影剧院始建于1959年,占地约2000平方米,其中剧场使用面积800余平方米,80年代改造后可容纳观众近千人,承担着全县的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电影入映和接待外来演出团体等活动。其间接待过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著名表演艺术家童芷芩、韩再芬等国家级知名演员的精彩演出。影剧院属全民事业单位,定编5人。1993年10月与县黄梅戏剧团合并,1997年3月又分开。
1993年县财政拨款16万元对影剧院进行改造。
电影院始建于1971年,座落东岭,占地600平方米,拥有800个座位。
乡(镇)文化站1981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各乡均成立了文化站,共计32个站,配专职人员27人,1985年有12人转为国家编制。1986年棉船文化站被评为“江西省百强文化站”。1990年后,由于经费不足,全县仅存马当、棉船、东升、杨梓、天红五个文化中心站,有专职人员13人。
文化活动1986年,县文化馆成立文化艺术团体——“五柳文学社”。有会员120人,创办了《五柳》文学报。县工会举办了“中秋赏月谜会”。
1987年3月,中央“东方歌舞团”、“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以及“河北歌剧团”,先后来县城演出。9月,省电视台在杨梓开山彭村拍摄“放牛娃业余赣剧团”电视片,并向全省播放,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转播了该节目。10月,都昌、彭泽、湖口、星子四县在彭泽举办首届“彭蠡情”艺术节,同时在彭泽举行第二届“杨子江”书画展。11月,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来彭泽剧院演出。年底,县文化馆、文联合编《彭泽民间故事》一集,并完成《民歌集成》和《曲艺音乐集成》编辑工作。
1988年元月,彭泽、湖口两县总工会联合举办“石钟龙宫杯”艺术作品联展,共展出两县艺术作品90余件,其中书法、篆刻57件,摄影17件、美术20余件。同年2月,举行龙城龙年龙灯会,各乡、镇灯彩、布龙、板龙云集县城,观者如潮。4月,“西游记”剧组来彭泽演出。6月22日,县文化馆参加九江群艺干部舞蹈比赛,获编导表演奖。8月,县文化馆创办《读书岩》文艺橱窗每季一期。10月29日,陶博吾先生在县文化馆举办书法讲座。12月,县文化馆举办望江、宿松、武穴、阳新、彭泽、瑞昌三省七县“黄金水道”书法联展。
1989年10月,在县体育场举行国庆40周年焰火联欢晚会。
1990年5月,在九江市少儿书画比赛中,县城关完小学生王铮获三等奖,周益文获优秀奖。是年8月,县文联、县台联联合举办“陶渊明的人品与诗品”的文化讲座,邀请回乡省亲的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欧阳炯先生主讲。同月,县文化馆在县城举行大型文艺晚会,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1991年元月,县文化局、总工会、老干局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联合举办全县老年人书画作品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50件,其中书法、篆刻43件,美术7件。同年7月10日,“皖、鄂、赣、豫四省业余歌手赛”在彭泽举行,参赛歌手共35名,彭泽歌手荣获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并荣获歌曲创作奖。
1992年,县文化馆成立硬笔书法协会,并创办《彭泽硬笔艺苑》刊,“五一”期间举办首届硬笔书法展。
1993年6月,县文化馆组织全县业余歌手参加九江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获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优秀奖二名;同时文化馆获组织辅导奖。12月,县文联、文化馆、物资局、外贸局、政协法制社团委员会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于25~28日在县影剧院一楼大厅展出,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百余件。
1994年8月,省群艺馆在龙宫洞举办“群众文艺工作研讨会”。
1995年,棉船文化中心站会同棉船中小学创办《银帆》四开文学小报,为中小学生开辟文学创作园地。
1996年9月,《中国钢笔书法》第五期,就彭泽硬笔书法艺术活动进行专题报导,并刊登了黄丰、汪益农、伍微波、傅伟、陈竣、都志军等6人的7件书法作品。11月,棉船文化中心站在全国行业歌曲评比中,选送的《江总书记视察我棉乡》和《棉船1997》两首歌曲,双双荣获一等奖。
1997年6月,迎接香港回归,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庆七一、迎港归”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24日,文化馆选送县供电局、粮食局两个代表队参加九江市“庆七一、迎港归”全市文艺调演,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粮食局代表队还于28日晚参加调演闭幕演出。27日晚,在影剧院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29日晚举行歌舞晚会,全县中小学、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均参加演出,演出人员近两千人;30日上午,群龙汇龙城,庆祝香港回归,16条长龙自县二中操场出发,沿龙城大道欢歌起舞,一路上爆竹声声,锣鼓喧天,当天夜晚,各单位、各家各户门梢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龙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常。
1998年9月,举办抗洪摄影作品展,展出作品80幅,已为县档案馆收藏。10月,县文化馆协助县检察院参加省“庆祝反贪工作十周年成果”文艺汇演,其汇演节目荣获二等奖。
1999年9月21日,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和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各乡、镇参展的展版共50块。12月,举办迎澳门回归谜会。
2000年元月,县文联、楹联学会、文化馆、书法协会联合举办“春节送春联下乡”活动。7月,江西师范学院艺术团来彭泽演出。9月,县组队参加省灯谜比赛并荣获团体二等奖。
至2000年底县诗词楹联学会先后出版《东篱》、《澎浪》、《彭泽诗词》、《彭泽诗联》等诗联刊物42集。
第三节文艺培训
专业培训1992年经县政府同意由县文化局、县人事劳动局为县黄梅剧团招收新学员10名,以补充剧团演员的不足。先组织学员去安庆戏校学习1年,回来后学员班由县剧团老演员担任教师,以老带新进行培训。培训中既传授古装传统戏剧的生、旦、净、末、丑角色的唱、做、念、打基本功,同时也进行现代歌舞演唱基本功的训练。
业余培训1986年11月,由县文联、县文化馆联合主办文学创作培训班,县文联各协会会员以及业余文学爱好者计8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市文联常务理事、《浔阳江》编辑徐峰为学员们的新作品进行了评点和辅导。
1987年6月,县文联、县文化馆为进一步提高县美术、摄影队伍的素质举办了为期7天的创作训练班,参加人数计40余人。训练班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协主席徐东林为学员授课。
1989年6月,由县老干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县老年体协、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了两期“中老年健身迪斯科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百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67岁,年龄最小的40岁。
1990年7月,县文化馆举办了中小学生暑期美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30人。
-
发展状况
彭泽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濒临长江,有中型客运码头1座,5000吨级货运码头7座,距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20公里,连接安徽、江苏、上海的省际水泥公路和2008年竣工的铜陵—九江铁路穿境而过,距九江机场70公里,距昌北机场百余公里。彭泽港距武汉港约330公里,距上海港600余公里。江西省正在实施沿江产业带开发战略,彭泽是全省临江岸线最长的县,拥有黄金江岸线42公里,可为大钢铁、大水泥、重化工、大耗水、大吞量的产业及仓储物流、出口加工贸易的项目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运输。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沿江高速公路将贯穿东西,在县城附近拟建的彭泽长江大桥将连通大江南北,计划装机400万千瓦的彭泽帽子山核电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工业彭泽是优质棉基地县,是国家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核心区,素称“赣北棉乡”。棉花种植面积达25万亩,皮棉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居江西省首位(连同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的棉产区,年总产量可达100万吨),为发展棉纺、织布、服装、印染以及棉纺的下游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彭泽充分利用棉花资源,打造赣北棉纺城,做大做强棉纺产业,延长棉纺产业链,棉纺业发展势头迅猛。现有棉纺企业7家,已形成了20万纱锭的生产能力,3—5万年内将达到40万锭的生产规模;县内的轧花企业多达40余家,服装加工企业38家,拥有7000多台平车的生产加工能力。棉纺服装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将成为彭泽最大的支柱产业。
彭泽县工业园实行一园三区。纺织工业区地处县城以西2公里,首期规划用地面5000亩,现已开发1000亩,实现了“五通一平”,重点发展棉纺、建材、电子等产业。目前,已有兰丰水泥、华孚棉纺、丹尼尔针织、力得棉纺、富邦电子、毕嘉索化工等30多家企业入园建设或建成投产。矶山生态工业区座落在彭泽县城以西5公里沿江地带,交通十分便捷,是江西目前唯一的生态工业区,重点发展化工、医药等产业。工业区规划用地4000亩,计划首期开发2000亩,已聘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进行了高起点规划。目前,已有禾益化工、之江化工、常宇化工、两万吨染色纤维等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入区建设。钓鱼台工业区位于县城东2公里处,座落在火车站旁,计划首期开发1000亩,已有培罗成集团英皇制衣、新佳和东风汽车改装、展达成衣等多家企业入园。
彭泽充分利用地处江西北大门且沿江岸线长的比较优势和省、市将生态工业园规划在彭泽的布局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矶山生态工业区,大力引进化工、医药企业,重点发展化工产业。目前已有投资2亿元的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江西常宇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江西华孚2万吨染色纤维项目以及江西金芙蓉药业有限公司、九江特种胶业有限公司、江西长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九江毕嘉索化工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化工企业落户。
●农业
彭泽县彭泽县依托资源优势,在扩大粮食种植的同时,着力发展“水产养殖、畜牧、药材”为格局的特色产业链。目前彭泽共有3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华孚纺织、永嘉纺织、德润油脂、彭泽油化厂等一大批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正迅速壮大。“芦花牌”彭泽鲫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20个优质产品品牌之一,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年产量达6500吨,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瘦肉型生猪12万头,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农场”,在新加坡、深圳、香港等地设有窗口。雷峰尖茶叶、棉船“双低”油菜被审定为江西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苗木花卉业作为近年来结构调整的亮点,规模迅速扩大,总面积达11400亩,形成了以马当方龙苗木公司为龙头的杜英、含笑、桂花、红枫等中、幼龄绿化苗木基地;以黄花泸彭苗木公司为龙头的香樟、广玉兰、紫薇、桂花等大树异地移栽苗木基地;以黄岭的江西省南竹北移苗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特种竹类基地;以县中心苗圃、杨梓枞山坞为龙头的林业生态建设苗木花卉基地等四大区域发展格局。药材、藜蒿的种植,东升豚、中华绒毛蟹的养殖也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形成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
●民营经济彭泽县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硬”环境,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切入点,引进外资,激活民资。目前,全县共有中小企业300多家,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达7亿多元,上交税金4800万元。县内已形成棉纺、建材、化工三大特色的主导产业:1、江西华孚纺织责任有限公司、江西力得纺织有限公司,九江丹尼尔针织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纺织、服装加工企业聚集彭泽、赣北纺织工业城日趋显山露水;2、投资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九江兰丰水泥有限公司的建材企业,3、九江三晶化工有限公司、之江化工有限公司、禾益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企业。
-
发展规划
彭泽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临长江主航道,长江流经彭泽境内46.54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常年可航行5000吨—10000吨级船舶。沿江岸线资源条件优越,深水岸线长,是长江中下游不可多得、等级较高的“黄金岸线”,可为大钢铁、大水泥、重化工、大耗水、大吞吐量的产业和仓储物流、出口加工贸易的项目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运输。江西省正在实施沿江产业带开发战略,彭泽作为江西省临江岸线最长的县,蕴藏着无限的投资商机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有关彭泽段规划:
●功能分区。
地理位置依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利用、注重效益、远近结合起来、留有余地、生态优先、协调开发原则,进行岸线功能分区与布局。
●功能布局工业发展岸线:红光码头到叶家洲过河标,彭郎矶到港航所码头。港口岸线:主要岸段:红光码头、翔升造船厂到彭郎矶。城市生活与旅游:九号圩到翔升造船厂取水口岸线:八号埂到九号圩。生态保护岸线:叶家洲过河标到八号埂,港航所码头到娘娘庙。预留岸线:娘娘庙到皖赣边界。
●分岸段开发方向:①红光码头:岸线水深大于10米,河道水域较宽,岸线稳定,综合条件等级为一级,规划为港口岸线。
②红光码头—叶家洲过河标:长3.82公里,岸线前水深大于10米,岸线稳定,综合条件等级为一级,规划为工业发展岸线。
③叶家洲过河标—八号埂:长7.67公里,岸前水深小于2米,岸线淤积严重,综合条件等级为四级,规划为生态保护岸线。
④八号埂—九号圩:长1.1公里,岸前水深小于2米,岸线淤积严重,综合条件等级为四级,规划为取水口岸线。
⑤九号圩—翔升造船厂:长2.44公里,岸胶水深小于2米,岸线淤积,综合条件等级为四级,规划为城市生活与旅游岸线。
⑥翔升造船厂—彭郎矶:长5.7公里,岸前水深大于10米,岸线冲刷,综合条件等级为二级,规划为港口岸线。
彭郎矶—小矶山下:长7.3公里,岸前水深大于5米,岸线淤积,综合条件为二级,规划为工业发展岸线。
小矶山下—港航所码头:长5.73公里,岸前水深5-10米,岸线稳定,综合条件等级为一级,规划为工业发展岸线。
港航所码头—马当矶下:长2.27公里,水深大于10米,河段受马当矶阻挡,河势复杂,岸线综合条件等级为三级,规划为生态保护岸线。
马当矶下—娘娘庙:长7.24公里,岸前水深2-5米,岸线微淤,综合条件为二级,规划为生态保护岸线。
娘娘庙—皖赣边界:长3.31公里,岸前水深2-5米,岸线淤积,综合条件等级为二级,本段规划为核电站,规划为预留核电控制岸线。
●旅游整合名山、名湖、名江、名湖风光,依托沿江现有的彭郎矶、马当矶、小孤山等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发展“桃红岭看鹿”项目。文化旅游:黄梅调为特色的地方戏文化。休闲旅游:九江湖口—彭泽沿江一线分布着绵延数十里的“沙山”,在沿江沙山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略加开发与整治,建成功能极为良好,高水准的滑沙运动场,在建设滑沙场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拆沙滩网球、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地田径等体育项目,打造沙地运动休闲娱乐以及大型沙雕艺术等产业。
●港口布局与分工根据岸线资源综合评价,按照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各港区岸线使用现状,同时充分考虑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彭泽港区:布局红光码头至牛矶,自然岸线长度46.54km,其中港口岸线5.7km,预留港口岸线16.85km。定位为工业货主码头,依托后方建材、船舶等工业发展,重点开展水泥、煤炭、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服务,分为龙城作业区(从朝阳机械厂到海事码头)、彭郎矶作业区(海事码头—彭郎矶上游)。
●交通通道建设与布局调整公路:62公里的湖口—彭泽—安徽高速、沿江高速。
疏港公路:建设彭泽港区疏港通道,与沿江高速相连接。
铁路主骨架:推进铜九铁路建设
●电力设施建设1、(2011—2020)彭泽核电站、两台机组分别在“十三五”初期投运。
2、加快建设东三县500千伏变电站(1×75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
●水利与市政设施;1、供水设施(彭泽第二水厂);
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彭泽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7万吨)
-
名人
于义熙元年(405年)秋,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月,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
欧阳述(1870~1910)字伯缵,号笠斋,世称浩山先生,马当南垅人。清咸丰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欧阳云第七子,嗣父欧阳霖是清同光年间宰河南七州县,官至二品衔江苏候补道,封荣禄大夫。
赵昴发(?~约1278年)字汉卿,宋末昌州(今北京市昌平、密云一带)昌元人。中进士后,被派为彭泽令。在任期间,从政宽厚平和,常用忠孝仁义的理念教育群众。凡社会上的奸诈、强暴,对百姓有害的人,必加以严惩。平时,他常与县内名士高竹涧等人探讨明析性理方面的学问,被当地的有识之士所倡举。离开彭泽后,任安徽池州通判(州之副职,握有连署州事、监察官吏的大权)。其时,正值元兵攻城,他毅然率领民众奋勇守城抗敌,竟至城陷,慷慨赴义。后谥忠毅候。彭泽历来尊陶渊明、狄仁杰和赵昂发为邑之三贤,并建有“三贤祠”用以祭祀。
-
名片
1、全国百强优质棉生产基地;
2、国家级耐瘠薄树种采种基地;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
4、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5、拥有全国第一溶洞奇观的国家AAA风景名胜区的龙宫洞;
6、拥有全国唯一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梅花鹿生态旅游景区;
7、拥有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
8、拥有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农场”——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
9、江西省农业发展先进县;
10、江西省水产十强县;
11、国家绿色食品——“芦花牌”彭泽鲫;
12、拥有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太泊湖区、芳湖区;
13、拥有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雷峰尖(茶叶)。
-
地理
地质一、地层境内地层出露基本齐全,以元古界地层为主。由老至新有:
中元古界地层(距今18~8亿年)。县境内仅有双桥山上亚群出露,分布在东南一带。其岩性为青灰板石夹沉凝灰岩,粉砂岩,底部时有变余杂砾岩。
上元古界震古系地层(距今8~5.7亿年),见于境内东部和南部。分为上、下两统:下统(硐门组、南沱组)为紫红色中粗粒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夹含铜的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其上部为冰碛泥砾岩。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为杂色页岩,含锰结核页岩,中厚层条纹状硅质岩夹含炭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地层(距今5.7~5亿年),主要是于境内南部。分为上、中、下三统:下统(五音铺组、观音堂组)为黑色,风化后灰白色薄层页岩,底部为含磷结核含炭硅质页岩,普遍夹石煤层。上部为黄绿色夏岩;中统(杨柳岗组)为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上统(乐观组)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条带状生物碎屑灰岩。
奥陶系地层(距今5.0~4.4亿年)零散出露在本县境内的东部和南部。分为上、中、下统:下统(仑山群)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中统(汤山群)为紫红色泥质灰岩;上统(汤头群)为灰绿色瘤状灰岩。
志留系地层距今4.4~4.05亿年),出露在境内北部。分上、中、下三统:下统(梨树窝组、殿背组、清水组)为灰绿色细料长石石英砂岩、黄绿色砂质页岩;中统(夏家桥组、瀼溪组)为黄绿色页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上统(西坑组)为黄绿、紫红色薄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
泥盆系地层(距今4.05~3.50亿年)沿长江南岸出露。县境内仅有上统(五通群),为灰白、紫红色石英砂岩和石英砂砾岩。
石灰系地层(距今3.50~2.85亿年)断续出露在沿长江一带。县境内仅有上组黄龙组和船山组。黄龙组为灰白色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和灰色至肉红厚层状灰岩;船山组为灰至肉红色厚层状灰岩,有的为生物碎屑灰岩。
二叠系地层(距今2.85~2.30亿年),出露在沿长江一带。分上、下两统: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为灰黑色含沥青质中厚层状灰岩夹燧石条带和含燧石结核灰岩,其底部常有“鸡窝状”薄煤层(梁山煤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下部为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夹透镜状薄煤层,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灰岩。
第四系地层(距今200万年~现代)。主要分布在境内中部和北部沿长江一带为亚粘土及砂砾层。
二、褶曲与断裂境内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杨子准地台东南缘,二级构造单元属下杨子钱塘台坳的一部分。
褶曲上南冲短轴背斜位于县城北东5千米,岩层向四周倾斜,长轴呈北东方向,长3000米,宽800米。
岷山—猫鹰窠背斜 位于县境内北部,南西起自湖口县花尖山,向东经岷山至猫鹰窠,呈北东方向,长大于20千米,宽3~8千米。倾角为20~35。
天红—老屋饶向斜为境内主要褶曲构造。位于南部、轴向北东,西端入湖口县境内,东端至神仙洞一带。长大于25千米,宽5~6千米,倾角一般为25~40。著名的龙宫洞风景区就位于该向斜北翼寒武东中组(杨柳岗位)泥质条带灰岩内。
断裂县境内有近东西向、北东向、西北向和近南北向等不同方面断裂,其中尤以北东向最为发育。
浩山断裂位于县境内东部边缘,西南起自道士岭,经浩山乡、海形乡,东北至老屋里,并延入安徽省境内。断裂呈北东45方向,全长大于25千米,倾向南东、倾角50~60。
东升断裂位于境内东南部,通过郭桥矿区,呈北东30方向延展,全长30千米。
乐观断裂位于县境内南部,呈北东25方向延展,全长37千米。为本县最长的断裂,明显切穿不同时代地层岩石。
黄土岭断裂位于境内中部,呈北东20方向延展,全长大于20千米。
三、岩浆岩县境内岩浆活动不太强烈,地表未见岩体,一般呈小岩浆出露,多集中在东升东北4千米一带和浩山乡至和团地段。据不完全统计有13个种类,共计144岩脉。其中酸性岩脉120条,中性岩脉11条,基性岩脉13条。
酸性岩脉
石英斑岩脉计49条,多分布在东升东北侧。脉宽一般5~10米,延长15~20米。岩性特征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花岗结构,斑晶含量5-15%,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组成。
花岗斑岩脉计54条,多分布在浩山乡至和团段。脉宽一般8~15米,延长30~50米,个别宽达60~80米,延长1000余米。
二长斑岩脉计5条,分布在黄荆桥桃村。出露宽1.5~2米。
霏细斑岩脉计5条,见于浩山廖家畈,脉宽1~3米,长3~5米。
硅化岩脉计7条,位于建楼阳,乱石湾、冯家、中塘一带。脉宽10~25米,延长1000~4000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具有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中性岩脉
石项闪长斑岩脉计6条,位于枫坡岭、吴家、大桃园、连鱼湾、储家、木林坑、黄荆桥,脉宽2~3米,延长8~10米。
石英闪长脉计2条,位于岷山。脉宽3~5米,延长不清。
花岗闪长斑岩脉计3条,分布在岷山茶山场一带。
基性岩脉
辉石闪长岩脉1条,位于冯家。脉宽160米,延长1000~1500米。
云斜煌斑岩脉计7条。位于石咀头,毛棚店、曹家一带。脉宽3~5米,长5~10米。
煌绿岩脉1条,见于雷家垄。脉宽1米,延长不清,其质具煌绿结构。
辉长岩脉计3条,分布在海形,八方周、桃园。脉宽5~10米,延长80~100米,具辉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5~50%,辉石25~30%,石英10~15%。
地貌
县境内地貌形态,深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江河溪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南高,西北低,主要由山区和平原岗地所组成。东南部为一长形中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岗地,北部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山区占陆地面积的58.4%,丘陵占36.1%,平原占5.5%。根据地表调查资料,将其地貌景观,按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三种地貌类型。
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县面积的一半以上。其特征是,山坡较陡,切割较厉害,形成许多“V”字形冲沟及溪流。植被发育、残坡积层薄,特别是天红、乐观两地的岩溶地貌区,有利于降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著名的龙宫洞就位于天红岩溶区的中部。
残丘垄岗分布在黄花、黄岭、湖西及江边一带。地形高低起伏,一般标高在50~60米左右,其中少数不连续的孤丘,标高可达200余米。
江岸及湖滨平原主要是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布在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如芙蓉、马当、棉船等地,地势平坦,一般标高15~25米左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是地表水系的汇集之地。
-
城市建设
素有“青山好处惟彭泽”美誉的彭泽县,不仅山美、水美,城市更美。近几年来彭泽县利用县城“依山怀湖,濒临长江”的自然环境和区域特色,发展沿江经济开发带;拉开城市框架,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城区规划面积由原12平方公里增加到17平方公里,人口容积量为10万人。全面实施了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构筑了一寓一城二园二区三场的格局。
彭泽县开放建筑市场,通过竞标、拍卖等形式,变资源为资产,目前,新增入园企业12家,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园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上交税金1458万元。努力拓展城市建设渠道。仅2004年成功出让30宗土地,实现土地收益1369万元。为营造最佳的投资环境,彭泽合理利用长江优势,加快沿江产业开发,打造了上规模,创特色的工业园区。同时融交通、商贸、商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彭蠡商贸城和商贸广场,成为县城的两个经济热点;新建商品房近千套的钓鱼台小区和渊明湖小区,成为县城的两个样板居住点;景色宜人的渊明湖公园和街心花园,成为县城的两个休闲亮点;朝阳公寓、新区农贸大市场、江边广场的建成,一个集“工、贸、居、娱”四位于一体的格局已形成。
-
建置沿革
江南古邑彭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地跨今彭泽、湖口县之全境,都昌县及安徽属宿松、望江、东至之一部,以“彭蠡泽(今鄱阳湖)在西”而得名。建县之初,属豫章郡,嗣后历史递嬗,朝代更易,先后属武昌郡、浩州、江州、九江府,民国改元属浔阳道,民国23年(1934)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24年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38年4月,属赣东鄱阳专区,同年9月属九江专区,1983年7月属九江市。唐代以前,县治设于今湖口县境的小凰山,唐武德五年(622)置浩州,以彭泽为附郭县,县治由小凰山迁至今彭泽的黄岭乡,南唐升元二年(938)以西境析置湖口县,于是再迁县治于今址龙城镇。
据近年来新发现,彭泽在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彭泽之名,缘彭蠡泽而来。彭蠡泽即今之鄱阳湖。夏商周秦诸代,将彭蠡泽周边地区,统称为彭蠡,均未立县。彭蠡,周以前属荆扬二州,大致是彭蠡之西属荆州,彭蠡之东属扬州。今之彭泽县境,即古之扬州辖地。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因而彭泽有吴头楚尾之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其中有九江郡,九江郡治设淮南寿春(今安徽省寿春县),彭泽地域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秦所设的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分淮南国之一部为豫章郡,辖十八县,其三曰彭泽县,彭泽建县自此始。《禹贡》称:“彭蠡泽在西,因以县名。”到了东汉,豫章郡隶属扬州刺史部,辖二十一城,其十三曰彭泽。
三国时,彭泽的南境入吴属彭泽郡;北部入魏属庐江郡;后又全部入吴属武昌郡。晋初,豫章郡领十六县,其十曰彭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以武昌郡之寻阳划入庐江郡。惠帝永兴元年(304),分庐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寻阳郡,共领三县,原属豫章郡之彭泽,此时即划入寻阳郡。同年,又析彭泽地之一部,置上甲县,与彭泽同属寻阳郡。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又废上甲县,复入彭泽。时寻阳郡更名为九江郡,彭泽属九江郡。县治设于今湖口县境内文桥与江桥之间的小凰山下,田园诗人陶渊明即作令于此。南朝宋、齐两代,彭泽仍属江州郡。东晋和南朝时代,北方领土,多被少数民族占领。北方士族大量南迁,仍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南朝的梁代,特设侨州、侨郡、侨县,以安置北方士族,仍沿用北方原地名。梁代分彭泽之一部,设置太原侨郡,下辖晋阳、和城、天水三县,与彭泽同属太原郡,陈代沿袭未变。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开皇九年(589),废除梁、陈二代所设的郡县,撤除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合为龙城县。至开皇十八年,又废龙城县,复改名为彭泽县,仍属江州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彭泽属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唐以后改寻阳为浔阳)、彭泽三县。武德五年(622),安抚使李大亮,选彭泽境内的高山,以浩山为最,故在山南的黄土岭附近(今黄岭的旧县街),筑城设置浩州,为浩州之附郭县,并将彭泽县治东迁于此,又划县西南之一部为都昌县,东面之一部为乐城县(一说为乐成),连同广晋县(今波阳县之东北部),共四县归浩州管辖。武德八年(625)废浩州,撤销乐城县复并入彭泽,与都昌县同属江州管辖。此时的彭泽设有广泰、五柳、彭泽、新兴、天水、太平、怀恩、建安、黄菊等九个乡。武则天长寿元年(692),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即驻于此。至今黄岭乡仍有旧县街、旧县塔、狄公祠、纵囚墩等遗址。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置西道观察使,辖洪、饶、虔、吉、江、袁、信、抚八州,相当于今天江西省全境,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
五代时之南唐升元二年(938),彭泽属江州奉化军,割彭泽及五柳乡的一半为湖口县,割黄菊乡为东流县,又并广泰、天水、怀恩三乡为五柳,连同原新兴、建安、太平共为四乡,迁县治于小孤山次,即今长江之滨的龙城镇。此时,彭泽西部析置湖口县,都昌、星子亦先后单独立县,原属彭泽西部的大片地区,已不再归彭泽管辖。而长江北岸,尚拥有一个面积宽广的三十三都。同治版旧县志载曰:“县城对岸的三十三都……由陈中套上则五十里为老洲头,湖口界;下则五十里激水沟,望江界,中则八里外之史家营,宿松界。”据《浔阳蹠醢》载:“陶令八十日之彭泽,非今小孤前之彭泽也。”又载:“若以小孤江次之彭泽治,为渊明解绶地则非矣。”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徽宗大观三年(1109)和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彭泽均属浔阳郡改名定江军。建炎三年(1129),合江州、池州、饶州、信州为江州路,彭泽隶属江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属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属龙兴行都元帅府;置行中书省,江州路隶属之;十六年,江州路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立行省,江州行省管五县,彭泽为其一。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废元朝的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并改路为府,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十三府,江州路改为九江府,领五县,彭泽属九江府。
清代沿袭明制,彭泽仍属九江府。
民国元年(1912)冬,废除厅及直隶州。三年,州、厅一律为县。江西全省划分豫章、浔阳、庐陵、豫南四道,分领八十一县,其中浔阳道辖二十县,彭泽为其一。
民国十五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全省分为十三个行政区,区设行政长官,分领八十二县。彭泽属第三行政区(治设瑞昌)所辖七县之一。民国二十五年,全省十三个行政区缩并为八个,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辖八十三县,彭泽为第五行政区(治设浮梁)所辖十二县之一。民国三十一至三十六年,全省设九个行政区,彭泽仍隶属于第五行政区,直至解放。
其间,1930年3月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活动到彭泽、鄱阳交界的杨梓、庙前一带,公开成立了彭泽县苏维埃,6月底,由于独立第一团撤离(攻打景德镇后,编入红军第十军),苏维埃停止活动。1930年10月19日,红十四军七旅攻占彭泽县城。回师途中,在彭泽黄土港,召开群众大会,公开成立了彭泽县革命委员会,后改称苏维埃。1934年6月中共彭泽中心县委成立后,即成立了彭泽县苏维埃,驻地为今浩山乡梓树里。民国三十八年四月(1949年4月22日)彭泽解放,隶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同年九月,鄱阳专区撤销,改属九江专区。1972年2月改属九江地区。1983年冬,撤地设市,由市管县,彭泽隶属九江市。
-
旅游资源
彭泽是一个濒临长江的千年古县,曾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留下了许多诗篇;近代著名画师陶博吾的字画再现了彭泽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具有中国第一溶洞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洞景区,位于庐山之东的乌龙山麓集“山、水、洞、佛教”于一体,是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唯一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50万亩。
●双峰尖位于彭泽县城第一人民医院后,是县城两座最高山峰,因两山峰东西相望,海拔相当,故得名“双峰尖”,自古至今,双峰尖就是县八大景点之一,山间竹林茂盛,泉水不断,风景适人,山脚有著名的竹林庵,山顶有千年古刹“集福寺”,山下有一条铺有石块的林荫道通往山顶。 ●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桃红岭,
原名陶隍岭。属桃红山脉。保护区在彭泽县中部。面积达12500公顷。多为海拔4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猫鹰窝536.6米。山势巍峨,山形秀美。这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已经鉴定定名的高等植物有633种,不但松林、杉林、茶林、竹林成片,且百年古林甚多,又是传统的药材产地。生长的植物几乎全部列入“江西药用植物名录”数量多的有白花前胡、柴胡、桔梗、沙参等。岭动物资源有鸟兽182种。其中,鸟类140种,兽类42种,昆虫48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5种,属省级保护的有21种,兽类推梅花鹿为首,鸟类推白天颈长尾雉为首,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彭泽县志有“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之记,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种群数量由建区前的不足60头发展到现在的400头。晋朝陶侃,字士衡。一生宦海,在军四十一年,屡立战功,总领八州都督。晋成帝念其德高望重,以雌雄梅花鹿一对赠之。陶侃退休后,回到浔阳,遍游故乡山水名胜。当他来到桃红岭时,不禁拍撑叫绝,“江南之钟灵尽聚于此山,真仙境也!”于是来到此隐居,与御赐梅花鹿为伴。
●马当炮台位于马当镇政府所在地的马当镇东北1.5公里,长江南岸马当山上。该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进攻上海宝山后,直逼南京,清政府下令沿江建筑炮台防守,马当炮台修建自此始。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名将林启荣率重兵镇守马当炮台,布防湖口、马当、香口等地。清光绪甲午(1894年)中日战争,马当炮台又进行加固,民国元年(1912)10月29日,孙中山亲临马当视察,亲笔书写“中流砥柱”四字,刻于矶头岩石上,后于抗日战争,被日军飞机炸毁。马当炮台上的大炮要件,在军阀混战中,孙传芳于民国15年(1926)败退时,拆卸一空。仅存三座炮台砖石建筑。27年炮台又再度加固,马当失守后,遭日军严重破坏,现仅存三座空炮台和砖石砌成的隧道掩体,三座炮台遗迹尚可辨认。一级炮台设马当山最高顶。炮台面积200平方米。砖石砌成拱形防空洞一座,高3米,宽3.5米,深30米,洞顶砌成五成,封土1.5米厚。洞口南北相通,北洞口有100平方米炮台一个。二级炮台位于一、三级之间的山腰上。是个由乱石垒成的高2米,直径4米的圆形土台。三级炮台,位于马当矶头,矶头下悬崖峭壁,与一级炮台相呼应急。炮台面积30平方米,砖砌拱形防空掩体高3.5米,宽4米,深35米,洞门东南与西北对开,另有一处600平方米的练兵场。 ●小孤山
小孤山位于彭泽县县城东北方向的长江之中,与江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被益为长江绝岛与彭泽县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几十里。小孤山,原是长江中一座石屿,开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小孤山以其独立无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均在此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自上而下,历365级石阶,迂回曲折,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而洞、弥陀阁、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诸景。上东山险峰,可俯看郎君山与一滴泉。绕山麓行,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诸景,美不胜收。有诗词楹联数百篇,大部分仍存供欣赏。
-
民俗
方言彭泽地处江西北部赣语区,西南同本省赣语区的湖口、都昌、波阳三县相接、东北与安徽南部赣语区的东至、望江二县相邻相望。历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受江淮官话影响很深,沿长江南岸的红光、芙蓉、马当、棉船、浪溪等乡镇居民操江淮官话,其他居民所操的赣语中也有不少江淮官话特征。对于官话区的人们说来,彭泽话在语感上远比江西赣语区其他各县的话好懂。
境内素有上乡、下乡之分,上乡定山、太平、红光话受湖口话影响较显,下乡海形、浩山、东升话受安徽东至话影响稍著,南部乐观(属上乡),杨梓(属下乡)话又受到都昌,波阳话影响。县城龙城镇位置居中、地属下乡,由于是全县交通中心,语言也有代表性。
习俗节日礼俗
立春彭泽一直有“新春大似年”之说。这天家家在立春时刻准时燃放鞭炮,称为“接春”。有的人家用红纸写“迎春接福”四字贴于中堂或门首,表示祈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很早起床,鸣放鞭炮,叫放“开门爆”,也叫“出天方”。意思为开门大吉,万事如意。大清早,小孩子穿上新衣,到长辈家拜年。成人相见,则拱手道贺,互祝吉利。近几年,对远方的长辈、亲朋打电话,发短信拜年祝福。有客到来,就敬之以糖果、茶蛋,叫“捧元宝”。
拜新灵农历正月初三,全县大部分地区,对头年死去的人,叩灵祭奠,携带香纸爆竹前往,俗称“拜座”。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也叫“灯节”。这一夜,全县城乡许多青年人聚在一起玩灯,灯有布龙灯、板龙灯、草把龙灯、狮子灯、蚌壳灯、船灯等等。往往鼓乐喧天,歌舞达旦。城乡居民,多在这天夜间,用糯米粉裹芝麻糖做成圆团,名叫“元宵“,全家聚食,以为吉利。民谚云:“吃了元宵粑,人人种庄稼”。意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已过完,各行各业都应忙起来了。
土地会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这一天蛰龙开始苏醒,称为“龙抬头”。又传说这一天为土地神的生辰,城乡群众,分别在居地举行祭祀,名曰“土地会”,男人参加,须沐浴更衣,置办祭品,有的地方还请道士设香案、做法事,以求一方平安,仪式完毕后,参加者齐聚会餐。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风俗已消歇。
花朝农历二月十五,民间传说这一天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农村居民,多在这一天做蒸米粑或糕粑,名叫“花朝粑”。少女们喜欢以彩帛、鲜花饰于鬓发之间,以期博得花神的喜爱赐之幸福。传统习惯于这一天男婚女嫁,大吉大利,不犯忌讳,不怕神煞。
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日,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灾星邪鬼降临的日子。农村妇女,习惯在野外采摘野生小蒜和粉做粑,名叫“打鬼粑”。并在当晚焚烧纸钱,供粑祭祀。认为这一天吃“打鬼粑”可以驱邪逐鬼,消灾免难。
清明节人们习惯在清明节或节前几天进行扫墓活动,在祖先坟前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摆放祭品,并在坟上挂纸花、压纸钱,同时铲除墓地周围杂草,在坟上培土堵洞。机关、学校多在这一天祭扫烈士陵园,以寄托哀思。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这一天,家家门上挂着艾蒿菖蒲,说是“艾虎除妖,蒲剑斩鬼”。传说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民间用芦叶、箬叶裹糯米粽子,投江祭奠。现在虽然不再把粽子投江,但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一直沿续至今。每年端午节,江湖水面上常有龙舟竞渡,但县境内也很少见了。
尝新立秋前的第一个卯日,叫做卯成日。县域内农民多于这一天擀面做粑,摘取新稻,祭祀天地祖先,名曰“尝新”。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各家均设祭敬祖,折叠“冥包”内装纸钱、“元宝”,入夜焚烧,并赈济孤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与春节、端阳并称三节日。城乡居民均有吃月饼、糍粑的习惯。中秋夜晚,有赏月遗风。家家户户举行家宴,甚为丰盛。儿童则搜集破砖碎瓦,迭成宝塔,内点蜡烛,通体光明,名曰“拜月塔”。这一天,大多数在外的游子回乡,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重九节。过去的读书人,一般常在这一天结伴登高,摘菊花,插茱萸,佩药囊,避免灾难。有的还吟诗作赋,以为风雅。邑内农民大多在这一天以绿豆和米浸泡磨浆煎成薄片,叫做豆粑,或做蒸米粑,小吃一顿以示过节。民间有谣谚说:“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风来就是雪”。意为重阳过后,转眼就是寒冬,应及早准备冬衣冬粮。
冬至日每年的冬至日前后,乡民均到祖坟前焚烧纸钱祭祀。
腊八腊月农事稍闲,农家婚嫁,多安排这个月。初八称为“腊八”,一般都认为这一天是黄道吉日,宜婚嫁。民间都喜欢在这一天用瓜果豆米煮粥,名为“腊八粥”。传说吃了这粥,驱寒保暖,祛病延年。
除日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又叫过大年,取除旧布新之意。居民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擦门擦窗,张贴春联年画,到了傍晚,摆上三荤三素,焚烧香纸祭祖。也有人携带酒菜上祖坟拜祭,名曰“送岁”。长辈给家中儿童发钱,叫发“压岁钱”。吃过年夜饭,家人均围坐在堂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视节目,叫“守岁”。每家每户各个房间均灯火达旦。
婚丧杂礼
婚嫁,新中国建立前,彭泽的婚嫁有一套旧礼仪。(前志有述)新中国建立后,颁布了《婚姻法》,政府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以前繁琐复杂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淘汰。现男女双方经自由恋爱,确定婚姻关系后,须在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女方向男方索取的聘礼,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亦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是衣服、手表、自行车等,进入九十年代后,主要是金戒指、金项链、摩托车等,城市姑娘还要钻戒。女方出嫁当日,男方要用花车(小轿车上扎上花)数辆去接。女方所陪嫁妆有:彩电、冰箱、洗衣机、锦被等。男女双方均大摆筵席举行结婚庆典。女方中午办,男方晚上办。农村在家办,城镇多在大酒店办。
丧葬旧俗人死之后,要烧纸钱纸褡,叫烧“下床钱”或“上路钱”。遗体停放在门板上,择时入殓,叫“进材”。讲究棺木,乐意土埋,有“亡人入土为安”之说。亲朋哭吊,送挽联祭幛,服丧的人一律穿戴白色衣帽,死者的妻子、儿女、媳妇,在白布上加上粗麻,以示重孝(由于旧俗重男轻女,妻子死亡,丈夫不戴孝)。入殓后,灵柩停放祖堂,请道士斋醮,信佛者则请僧尼念经做佛事,为死者超度。斋醮完毕,即请地仙(察看风水的人)选择墓地,择选时辰,入穴埋葬。
死后七天,家人烧纸拜灵,名曰应“头七”,之后每隔七天,均需拜灵,或请道士做法事,超度亡魂,至“七七”为止。
死后一年,家人烧纸拜祭叫“做周年”。
20世纪90年代,政府提倡火葬,且明文规定国家公职人员死后只准火葬,不准斋醮。祭奠仪式改为开追悼会,亲友送花圈、佩黑纱,以寄哀思,但农村中仍盛行棺木土葬。
杂礼生孩子,造新房,过寿诞等礼仪。统称杂礼。
旧社会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为乐。故生第一胎,无论是男是女,都鸣放鞭炮,以示庆祝。第三天接生婆用艾煎水为婴儿洗浴,名曰“洗三朝”。满月之日,摆酒设筵,请亲朋邻里,叫“做满月”。孩子周岁时,更加隆重,设盛宴宴请亲朋,名叫“做周岁”。进入20世纪80年代,上述礼仪更加隆重,亲朋好友要送厚礼。
建造新房,上梁之日,用大红绸布系在大梁上,选定吉时,架上屋顶,燃放鞭炮,鸣锣喝彩,抛撒糖果,随人抢食作乐,以表示吉庆。新屋建成后,选择吉日进屋,进屋时,男女主人在五更天色将明之际,抬蒸好的饭甑,鸣炮入门,亲朋均送礼祝贺。近年来,农村建房均一改老传统,改砖木结构为砖混结构,现浇楼面时(封顶)相当于旧时的上梁,礼仪照旧。
做寿彭泽人从50岁起,每十年为一寿期,60、70、80、90、百岁均可做寿。男性每次寿期均提前一年,俗称做九不做十。旧时富贵人家,大摆筵席,亲朋须送寿匾、寿联、寿幛、寿桃、寿面……等。但大多数人均简约从事,仅举行家宴,不收贺礼,儿孙给老人买些新衣、帽、鞋等。近年来城市不少人都在酒店摆宴,给老人祝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孩子参军、考上大中专学校,亲友送礼形成一种新的礼俗。
迷信与禁忌彭泽的民俗,禁忌颇多,大多属于封建意识和迷信思想。新中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开通,原来的封建迷信禁忌,在青年人中逐渐泯灭,但仍遗留不少,现择录如下:
喜庆大典时,寡妇应自行回避,不得在场观礼。
腊月办年事时,禁说“死”字和“杀”字。如有人死了,要说走了,老了,过身了。杀年猪要说“福年猪”,杀鸡鸭要说“福鸡鸭”。
正月初一,禁忌扫地、做针线、向外泼水,传说这天是百物生日,应让百物休息。
农历正月初三,忌向活人拜年
妇女产后未满一月者,禁忌进入别人家的庭户,违者,要挂红布、放鞭炮赔礼道歉。
女儿出嫁之日,忌自己走出大门上车上轿,旧俗传说会带走娘家的财气。要由亲兄弟抱负出门上车上轿。
亲戚朋友间,凡是结婚、嫁女、丧事都禁忌事后补礼,只有生孩子、做寿、建新房可事后补礼。
探望病人,宜在上午,忌在下午。据传说下午阴气太盛,于病人不利,且下午为日落之时,乃人死之象。
过年吃肉时,发现骨头,切忌直接说“骨头”,应称“元宝”。
农历正月,在家的人禁忌初七出门,在外的人禁忌初八回家。有“七不出,八不归”之说。
禁忌在晾有妇女下身衣物的竹竿下面通过,以避晦气。
-
自然概况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九江市东北角上。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8万。介于北纬29°35′—30°06′,东经116°22′—116°53′之间。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县境东邻安徽省东至县,南抵本省鄱阳、都昌县毗邻,西连本省湖口县,北与安徽省宿松、望江县隔江相望。东西最宽处约48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为沿江冲积洲和滨湖平原。全县地貌概括为“五山二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彭泽属中亚带与北亚带的过度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17°C之间,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C-4°C,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8°C-29°C。年无霜期平均为247天,年平均日照为2048.6小时,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
自然概况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九江市东北角上。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8万。介于北纬29°35′—30°06′,东经116°22′—116°53′之间。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县境东邻安徽省东至县,南抵本省鄱阳、都昌县毗邻,西连本省湖口县,北与安徽省宿松、望江县隔江相望。东西最宽处约48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为沿江冲积洲和滨湖平原。全县地貌概括为“五山二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彭泽属中亚带与北亚带的过度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17°C之间,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C-4°C,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8°C-29°C。年无霜期平均为247天,年平均日照为2048.6小时,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
行政区划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九江市东北角上,北濒长江,县境东邻安徽东至县,南抵本省鄱阳、都昌毗邻,西连本市湖口县,北与安徽宿松、望江隔江相望,彭泽县现辖10个镇3个乡1个区4个场1个所。乡镇场:龙城镇、棉船镇、马当镇、定山镇、杨梓镇、芙蓉墩镇、浪溪镇、黄花镇、东升镇、天红镇、浩山乡、太平关乡、黄岭乡、芙蓉农场、太泊湖区、棉科所、原种场、上十岭垦殖场、红光建材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