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景东县

景东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北端,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是全省粮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重点产区,是思茅市的“粮仓肉库”,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全县辖4个镇、9个乡,共有13个乡(镇),16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景东彝族自治县 外文名: Jingdong Yi Autonomous County 所属地区: 云南省 普洱市 下辖地区: 13个乡(镇),166个村,3个社区(2006年) 面积: 4465.85 人口: 35.4万 (2005年) 地理位置: 中国云南省普洱市 著名景点: 黉学(文庙),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电话区码: 879 邮编区码: 676200 政府驻地: 锦屏镇 地方方言: 云南话 车牌代码: 云J 城市类别: 自治县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7.9万人,人口密度83.6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2.98万人,非农业人口2.95万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21万人,占总人口的45.4%.

  •   优势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有耕地50.04万亩,其中有水田14.27万亩,旱地35.77万亩,有荒山、荒坡、荒沟、荒滩5.8万亩,15—25度山地面积68.7万亩。土壤有7个土类,15个亚类,15个土属,46个耕地土种,分为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4大类。其中,赤红壤占全县土地可利用面积29.1%,红壤占37.5%,黄棕壤和棕壤为高寒山区土壤,分别占土地面积的17.2%和4.6%。

      景东县4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留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在全球仅无量山尚存50群400只左右,为世界仅有。此外,尚有一类保护动物金丝猴、熊猴、蜂猴、墨鹳、黑颈长尾雉、绿孔雀、豚尾猴、灰叶猴、云豹、金钱豹、虎等11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马鹿、黑熊、猕猴等16种;有鸟类30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白鹇、原鸡、冠斑犀鸟、绯胸鹦鹉、凤头鹰、猛隼等30多种。无量山有画眉50种,占全国38%,全省46%,有“画眉之乡”的美誉。有高等植物近20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蓖齿苏铁、野银杏、长蕊木兰、中华桫椤5种,有保持原始状态的云南铁杉林6210亩,还有黄连、何首乌、香椽、吴萸、荜拨等上千种药材。

      矿产资源 境内己探明储量较多的矿产资源有褐煤、石棉、重晶石、铅、锌、锑、铜、铁、铬、绿泥石、石膏、沙金、水晶石、盐矿、滑石、黄铁矿。褐煤储量729万吨,铜储量2万金属吨,石灰石蕴藏量达5000万立方米。

      水能资源 全县水资源极为丰富,年均总量31.56亿立方米,人均9728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6306.96立方米,年可供水量3.6亿立方米;不算澜沧江干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2万千瓦,可开发量7.1万千瓦,己开发6115千瓦。

      景东县5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景东县拥有文庙和卫城2个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卷帙浩繁的《景东府志》等6部志书存史,有程含章、刘琨等清朝包臣和戴家政、曹鹤鸣、侯应中等文人学子诗书传世。有用笛子、芦笙、三弦乐器伴奏的“三跺脚”、“躜歌”、“合脚歌”等彝族歌舞。有在哀牢山者干河一带的庙会、节日期间开展的《天宫》、《观音送子》、《韩信问卜》、《三英战吕布》、《龙虎会》、 《竺季子寻兄》等酬神娱人戏剧;有忘情劳动、渴望丰收的“开厩、出犁、架担、解担”四部曲牛歌。话剧《千秋大业》 、歌舞《吹起芦笙唱欢歌》和《三献舞》获省优秀节目奖,花灯《秋实相亲》获全省农民文艺调演优秀节目奖。

      境内有占地35万亩和21.3万亩的无量山、哀牢山原始森林,碧波荡漾的漫湾湖、杜鹃湖,鬼斧神工的文井土林,曲径通幽的文龙仙人洞和云烟氤氲的安定热水塘等自然景观;有文庙古建筑群、仙人寨古战场、卫城遗址、漫湾电站、三塔(凌云塔、文笔塔、振文塔)等人文景观;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集观光、度假、科考、抢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线。是北接大理、昆明,南通西双版纳的旅游中转站,旅游开发前景看好。

      人力资源 到2003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4人。其中取得副高级职称的33人,中级职称的969人;大学本科生244人,大学专科生2361人,中专生2576人。有乡土人才2075人。

  •   历史沿革

      景东县2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秦以前属西南夷地;两汉至两晋时属益州郡和永昌郡;北周至隋朝属濮子部;唐南诏置开南节度,辖今思茅市,治所在开南城即今景东县;宋大理国后期废节度,属统矢府的当箸袒赕(又称景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开南州,隶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年)置景东军民府,辖开南(今景东县)、威远(今景谷县)、干远(今镇沅县)3州,隶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府为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景东直隶厅,隶迤西道。1913年裁府改县,名景东县,属腾越道。1915年改属普洱道。1950年成立景东县,属普洱专区。198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东县。

  •   地理气候

      景东县3景东县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境内最高海拔(猫头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县境内面积分别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川河、者干河属红河水系。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时,无霜期355天。

  •   基础设施

      景东县9景东通过川河防洪整治工程,利用切出的老河道开垦农田置换出土地,再进行拓城建镇--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目前,一个各种市政功能齐全、交通设置合理、方便群众生活、具有优美和谐生态环境的新型县城正在崛起。

      景东通信设备先进,网络健全,中国移动覆盖了全县各乡(镇),县城和部分乡(镇)已开通中国联通,县内可上宽带网。交通状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农田水利 2007年,全县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9115件,其中中型引水工程1件、小型水库15个、小坝塘41个,总蓄水量19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1.12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地32.3万亩,其中吨粮田2.2万亩。

      电力交通 除国家投资建成的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漫湾电站和在建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外,到2007年末,全县建成电站13座,装机容量5780千瓦,年发电量2531万千瓦时,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100%的乡(镇)、村和98.7%的农户通了电,农村电网改造正顺利实施,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全县通车里程达2473.3公里,其中,省道113.7公里、县道671.6公里、乡道1317.8公里。100%的村民委员会已经通公路。

      邮电通信 2007年,全县交换机容量24912门,交换机实占容量17110门,出局用户线对数18600对,移动电话用户78741户。邮电业务总量9499万元,函件19.85万件,订销报纸累计139.74万份,订销杂志累计8.99万份。

      城镇建设 己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文井、者后、花山、大街、漫湾、太忠等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小城镇群体。川河整治工程共置换土地960亩作为新城区建设用地。2007年底,县城建设面积2.4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1万人,城区绿化面积33.32万平方米,新城区"三纵两横"共16966米街道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分步实施,全县共有各类市场45个。

  •   经济与社会发展

      景东县6新中国成立初期,景东经济社会十分落后。1950年,全县人口16.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0.06元,公路通车里程122公里,仅有中学2所,学生341人,医院1家,病床10张。到1978年,全县人口29.9万人,人均纯收入68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7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培植烤烟、蚕桑、茶叶、核桃、缫丝、林板林化、矿电、农产品加工、蔗糖、畜牧等产业。

      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2262万元(第一产业88301万元、第二产业41079万元、第三产业6288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3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粮、烟、桑、茶、蔗、畜、果协调发展格局。粮食、甘蔗、核桃、茶叶、畜禽、烤烟、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2868万元,粮食总产量12.65万吨;甘蔗25.1万吨、茶叶6438吨、核桃3424吨、烤烟5167吨;畜牧业产值343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年末生猪存栏369791头、出栏232414头;大牲畜存栏112987头、出栏23310头;黑山羊是全县畜牧业的一大特色品种,存栏125927只,出栏62206只,远销广东、湖南、上海等地,并销往香港、澳门。

      林业 景东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2442.4公顷,有林地面积285370.1公顷(经济林8315.4公顷)、无林地面积2385.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6.82%。林分面积277054.7公顷(幼龄林44184.2公顷、中龄林149468.5公顷、近熟林40648.5公顷、成熟林27489.8公顷、过熟林15263.7公顷),用材林175091公顷,防护林68204.5公顷,薪炭林6352.1公顷,特种用材林38144.4公顷,经济林19.7公顷。全县林木蓄积量为27619210立方米,林分林木蓄积27561780立方米(幼龄林2801090立方米、中龄林13623860立方米、近熟林4873560立方米、成熟林3629230立方米、过熟林2634040立方米),用材林16023120立方米,防护林6412960立方米,薪炭林185690立方米,特种用材林4949710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林板、林化为主的林产品工业体系。2007年,全县林业总产值21507万元,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景东县7扶贫开发 景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全县实行政策、科教、干部、项目、资金、服务"六进山",建立县处领导联系贫困乡村、单位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社、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4个责任制,有21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3个乡(镇),353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66个村,93个单位部门挂钩扶贫76个贫困村,232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269户贫困户。199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内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个开发区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1.59亿元,使4个扶贫攻坚乡、56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使5.18万农村特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同时巩固了4万不稳定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户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万人的住房条件。上海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景东县8工业 新中国成立时,景东县没有现代工业。如今已形成以缫丝、林板林化、矿电、农产品加工、蔗糖、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各门类工业。2007年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0198万元(轻工业产值17095万元、重工业产值2310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256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2942万元。主要产品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荣获云南省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以优质核桃为原料的郝思嘉牌核桃乳荣获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全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指定饮品及省名牌产品称号;把边乡牌白糖产品被全国糖业研究检测检验中心评为优质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

      社会事业 2007年末,有普通中学20所(高中3、初中17、民族中学1),职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170所,幼儿园13所;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882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63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床位522张,卫生机构人员数696人;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清凉卫生院被评为国家一级乙等医院,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已建成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6%和96.5%。

      人民生活 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28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61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0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605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2084元。

  •   行政区划

      全县辖锦屏、文井、漫湾、大朝山东镇4个镇和花山、大街、太忠、龙街、文龙、安定、林街、曼等、景福9个乡,共有13个乡(镇),16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2339个村民小组。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