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土门关乡

土门关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土门关乡位于 湟中县东南部,因以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土门关而得名,北与 总寨镇接壤,西邻 上新庄镇,南邻 群加乡,东接田家寨镇。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26亩。

  •   农业生产情况

      全乡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160023亩,其中农业用地79034亩、林业用地50527亩、牧业13413亩、非生产用地12008亩、暂不能利用地5041亩),总耕地面积40845亩(其中:水浇地3900亩,旱地36945亩),退耕还林地14814.5亩,香沟及石窑沟地区已成为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现已建成马铃薯育种基地1处,小麦育种基地3处,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6个。

  •   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重点建设蚕豆、油菜、蔬菜、马铃薯生产基地,落实1000亩蚕豆示范田,1000亩油菜示范田,4000亩蔬菜生产基地,10000亩马铃薯生产基地。实施香沟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200亩。在青峰、贾尔藏、林马、下山庄等村建立露天蔬菜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种植蚕豆、娃娃菜、白菜花、葱、蒜苗等1000亩。落实业隆、土门关村种植饲料玉米500亩。完成上山庄村200亩马铃薯繁育项目。完成上阿卡、秋子沟、牙加三个村500亩小麦良种繁育项目。完成坝沟村400亩油菜等繁育项目。完成下山庄、青峰、土门关、加汝尔等重点村全膜覆盖马铃薯750亩。组织土门关乡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和食用菌营销专业合作社,建立经纪人队伍。

  •   历史沿革

      民国时为土门关镇,1949年改设土门关乡,1958年并入小南川公社,1961年分设土门关公社,1984年复设土门关乡。

  •   基本概况

      土门关乡位于湟中县东南部,因以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土门关而得名,北与总寨镇接壤,西邻上新庄镇,南邻群加乡,东接田家寨镇。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26亩。平均海拔2485米,年平均气温5.3℃,年均降水量490毫米,属浅脑山地区。全乡有低保户802户2044人,五保户63户69人,残疾人336人。

  •   工矿企业

      乡境内有较大型企业西电铁合金厂,私营企业有上、下年坝砖厂,加汝尔砖厂,2010年新建土门关村蜂窝煤厂1个。

  •   气候地理环境

      土门关乡海拔2505米-4182米,平均海拔2458米,年平均气温2.8度,平均降雨量368毫米,无霜期120天,属半脑山、半浅山地区,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其中:浅山村16个,脑山村3个。

  •   畜牧业生产

      实施土门关奶牛养殖场(互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饲草业,拉动产业链条。以互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加大养殖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养殖。牲畜存栏数达到3131头(只),出栏数1800头(只),规模养殖户达154户。urx湟中县人民政府

  •   社会事业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8所,办学点1个,共有教师143名,学生2350名,其中初中学生900名,小学学生1450名,2009年全乡中、小学学生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中学为99.4%,小学达100%。有文化站1个,基层文化队伍11个,其中秦腔剧团1个,皮影戏团6个,社火队伍4个。有村卫生院19个,乡村医生19名。没有有线电视,只接受2-3个卫视台。寺院1个,教职人员5人。全乡9437个劳动者,2009年转移劳动力6936人,省外输出1965人,其中向省外统一输出286人urx湟中县人民政府

  •   经济发展

      2009年,全乡社会总产值686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2837元,畜牧业产值2767万元,工业产值580万元。完成固定投资1040万元,招商引资8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20元,08年为2767元,比上年增长12.7%。urx湟中县人民政府

      urx湟中县人民政

  •   行政区划

      辖19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4289户、18036人,其中劳动力8374人,有汉、藏、回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民湟公路穿境而过,村村开通公路,目前,7个村完成村级道路硬化,5个村未开通电话。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