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胶东岩群

胶东岩群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胶东岩群,为地层名称,1950年郭文魁将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命名为胶东杂岩。1958—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和山东地质局组成的山东区测第二大队改称胶东群,命名剖面位于化山和旌旗山。

  •   命名:

      1950年郭文魁将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命名为胶东杂岩。

  •   备考:

      本岩群中可能包括部分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侵入体。岩群的时代还有不同认识。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4,山东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送审稿)。

      编撰者: 沈其韩

      作者1: 郭文魁

      年份1: 1950

      系名: 太古宇

  •   沿革:

      1958—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和山东地质局组成的山东区测第二大队改称胶东群,命名剖面位于化山和旌旗山。先划分为3个岩组,1961年进一步由下而上分为化山组和旌旗山组,归入太古宙。1968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在1:20万烟台、乳山幅区调中,将胶东群改称胶东岩群,自下而上分为鲁家夼岩组、马格村岩组、王官庄岩组、枣园岩组4个岩组;在1:20万蓬莱幅区调中则采用3分方案,自下而上分为蓬夼岩组、民山岩组和富阳岩组。1978年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山东分册采用805 队的划分方案,去掉“岩”字,恢复胶东群,属古元古—太古宙。1979年山东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将胶东群由下而上划分为6个岩段,未进一步划分岩组,时代归太古宙。1986年山东地矿局区调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地质图重测,将胶东群重新厘定,自下而上划分为唐家庄组、英庄夼组、齐山组、林家寨组和小庄组5个组,属太古宙。1987年安郁宏在1:20万莱阳、潍坊、西留幅区调报告中改小庄组为小魏家组划归粉子山群,唐家庄组、英庄夼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等4个岩组仍属胶东群,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1991年出版的《山东省区域地质志》未采用此方案,仍沿用了山东地质局原805队蓬莱幅的三分方案。1993年,李兆龙、 杨敏之将招远、栖霞和蓬莱地区的胶东群由下而上分为唐家庄组、英庄夼组和齐山组。最近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前寒武纪地层清理小组①。将胶东群恢复为胶东岩群并根据区调和科研的新资料,进一步确定英庄夼组主要是以变质变形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主,不属表壳岩,为此,将英庄夼组从岩群中剔除,不再作地层处理。片麻岩中所含的少量表壳岩归入唐家庄组。将该岩群自下而上分为唐家庄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时代属新太古代。

  •   特征:

      本岩群广泛分布于胶北隆起区的招远、栖霞、蓬莱南部,莱阳莱西以北和莱州以南地区。本岩群按前述的3个岩组描述其特征: 1.唐家庄组本组仅出露于莱西以北唐家庄一带。代表性剖于莱西市夏家庄经唐家庄至代家院。岩石组合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有各种二辉麻粒岩包括磁铁二辉麻粒岩,角闪二辉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及磁铁紫苏麻粒岩等。 2.齐山组是胶东岩群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组,主要分布于招远齐山、大秦家,栖霞寺口、大柳家、莱阳谭各庄、西留、蓬莱徐家集,大辛店及莱州驿、神堂等地,在牟平莱山亦有分布。岩石种类主要有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按岩石组合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厚层斑点状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上段分布局限,岩石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局部夹少量的角闪黑云变粒岩。 3.林家寨组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一带,代表性剖面见于栖霞松岚顶—南十五里。岩石组合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中厚层—薄层状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角闪黑云变粒岩互层,有时夹浅粒岩;上部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夹角闪黑云变粒岩和含石墨夕线石榴云母片岩、薄层钙硅酸盐岩以及薄层大理岩等。 该岩群变质作用以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的高角闪岩相为主,局部(下部)出现麻粒岩相; 混合岩化普遍;变形程度较强。 胶东岩群的原岩建造下部为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上部为粘土-半粘土质沉积岩建造。由下而上,从火山喷发沉积逐步过渡到陆源正常沉积环境。该岩群下未见底,其上被荆山群不整合(?)覆盖。 胶东岩群的主要岩石(特别是斜长角闪岩)中均有含金层位金,栖霞桃村十八盘一带原称为黑斜长片麻岩中锆石一致线年龄为2675+17-10Ma(余汉茂,1983),安郁宏据此认为本群时代属新太古代。伍家善等(1991) 在胶东栖霞老灵山获得花岗岩中单颗粒锆石的U-Pb年龄为2831Ma;最近山东区调队测得胶东群片麻岩的U-Pb年龄为2817—2858 Ma。因此,伍家善等(1991)认为胶东岩群可能属中太古代。本岩群可与华北地台的中太古代地层对比。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