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拱北街道

拱北街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拱北街道是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香洲区的东南部,与澳门相邻。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曾被中国政府授予“中国街道之星”称号。

  •   党建工徃

      拱北街道为了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特别是针对“两新”组织的流动党员的工作特点,街道学习实践办创新 拱北街道4 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大力增进学习的实效性。编发学习卡片。编制了3000张美观小巧、易于携带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卡片,发放给机关、社区、“两新”组织的全体党员。目前,已制作三期学习卡,内容涵盖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街道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中关键名词的解释等,使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开通了“拱北街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站,及时发布街道机关、各社区、“两新”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最新进展、特色经验等供党员群众交流学习。并在网上设立了“拱北街道合理化建议”专栏,欢迎辖区党员群众在活动期间向街道提出合理化建议,调动辖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为拱北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开展党员文化沙龙。党员文化沙龙是针对“两新”组织党员特点而开展的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街道将学习实践活动与“两新”组织党员文化沙龙活动紧密结合,以党员文化沙龙为载体,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函,号召“两新”组织广大党员要积极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出谋划策,与企业共克时艰。 

  •   基本信息

      拱北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毗邻澳门,陆路与澳门相连,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也 拱北街道1 是珠海市最繁华的城区。拱北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近10万人。19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于今炮台山设海关总管,当年,设立海关是以当时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拱桥(旧址在珠海市水湾路海湾酒店旁)的“拱”字和著名地点北岭的“北”字定名为拱北关。从此,拱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拱北由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拱北街道办事处管辖。拱北街道办事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的“中国街道之星”。拱北商机无限,是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2002年,拱北莲花路商业街已列入珠海市政府十大改造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将进一步带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拱北商资业在珠海市的重要地位。该地区的城中旧村改造如火如荼,多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即将推出,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新一轮投资置垫潮即将兴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聚集,给商家创业提供了无数良机。拱北街道与辖区7600多家商铺、101个物业公司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制。同时与15家驻街单位、教育医疗机构签订共管共治协议书,实现市容环境齐抓共管。

  •   基础建设

      拱北是全国第二大口岸重地。每年经拱北口岸进出境的海内外旅客4000多万人次,是珠海市人流最旺的地 拱北街道2 区。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拱北商贸、金融、信息、交通、旅游十分发达。区内有全国单间面积第二大的万佳百货超市、珠海市最繁荣的莲花路商业街;金融、信息网络遍布全区;从拱北口岸过关,仅需十多分钟,区内拥有拱北汽车运输公司和歧关车路有限公司,交通方便快捷;拱北是海内外游客必览之地,到珠海必游拱北。拱北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拥有银都、海湾、粤海、华宾、步步高、拱宾等著名酒店;有9所中小学、中专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水电资源充足;迎宾南路、情侣南路、口岸广场景色秀丽,现代化文明小区不断涌现,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居住的好地方。为保障整治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拱北街道联合香洲区城管局对此项工作进行评估,并作出经费预算表上报市、区两级政府,最后划拨402万元进行重点改造改造。改造从“畅”和“美”上下功夫,通过设置东西向单行线和250米长的巨幅宣传栏、降低道路两侧人行道、增设近200个停车位,以及重新铺设人行道彩砂砖,规范道路两侧商铺广告招牌等措施,使夏湾路成为全市“净畅宁美”的样板路,乱摆乱卖、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社会管理

      街道坚持把特色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资源整合、项目设计等方面加强 拱北街道3 实践和探索,结合社区特色,推行“服务外包”、“政企联建”、“珠澳合作”三种模式,使社区成为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第一线”、居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港”。实施“服务外包”模式,打造“婆石外来工服务中心”。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婆石社区,利用社区约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立外来工服务站,每周二聘请法律、卫生、心理等方面的专家,以预约叫号的方式,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帮扶服务。同时,开通“服务直通车”,组织相关专家直接到企业为员工送服务,多层次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并逐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此外,还建立了名为“智胜小书桌”的四点半课堂,请专业老师为外来工子女提供课外托管和辅导服务,切实解决外来工身心及家庭困扰,进一步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实施“政企联建”模式,打造“昌盛文化惠民基地”。在高档小区较为集中的昌盛社区,整合辖区企业场地资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协作、公众受益”的模式,着力打造三大板块:居民活动区、教育培训区、才艺展示区,根据居民的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即是以中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珠国学书院”、以促进居民和青少年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才艺大舞台”,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涵盖体育活动、文化学习、才艺交流的社区文化综合服务平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