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四牌楼街道

四牌楼街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四牌楼街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北部,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北固山景区和焦山旅游热线,并有江苏镇纺集团、江苏钛白集团65家,街道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区12个社区居委会。

  •   基本概况

      四牌楼街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北部,东与象山乡相邻,南与大市口街道交界,西与润州区中华路街道 四牌楼街道1 隔古运河远望,北滨长江。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北固山景区和焦山旅游热线,并有江苏镇纺集团、江苏钛白集团、大东纸业有限公司、镇江医学院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 65家,街道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区12个社区居委会。2002年末总人口约6万,2万多户,户籍分属四牌楼、江滨新村、九里街三个派出所。办事处设在钓鱼巷19号。四牌楼街道位于镇江市区偏北,东达焦山,南至市中心,西连京杭古运河,北滨长江,长江岸线达6公里之多,总面积3.5平方公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滨江街道,辖区内有文明遐迩的北固山和焦山4A级旅游风景区,有镇江供电公司、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大东纸业有限公司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70多家,同时服务设施完善,基本形成以餐饮旅游业、房地产开发业、社区服务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街道辖10个社区居委会,居民近2.2万户,人口6.4万人。街道党工委下设1个社区党委、7个党总支、1个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社区下属支部57个,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7个;现有党员1659名。

  •   民生建设

      近年来,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在民生建设上从群众最关心的细节、“小”事入手,创造了多项全市第一——建成全 四牌楼街道3 市首家街道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中心、建成全市首家信息化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建成全市首家环卫职工俱乐部……此外,四牌楼街道实施的党员“三助”工程,荣获2010年度大爱镇江优秀活动项目奖。街道成立了全市首家街道信息化网络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由单一窗口向网络、声讯的拓展,以及行政类服务为主向行政、居家服务并重的转变。通过2万张便民服务卡的发放,将计生、就业等10项服务送进家家户户。街道启动了百名党员“助困、助弱、助创业”的“三助”工程,结对帮扶街道内的弱势困难群众。截至目前,共有208名党员与162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发放帮扶金额4万元,帮助95名困难对象再就业,101户家庭实现初步解困。荷花塘社区党总支二支部书记王恒荣的结对对象为身患败血病、夫妻下岗的施俊山,施俊山一家生活十分拮据。结对后,王恒荣主动联系社区共建单位市国土局,帮助施俊山解决了医疗费用5000多元。另外,王恒荣通过相关渠道帮助施俊山安排了保安工作,使施家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   社区城管

      街道所有社区建城管工作站,“牌子、班子、制度、措施、志愿者队伍、活动记录”一个不少,城管引入社区街巷纵深,由居民小组长、社区城管负责人、清扫员队伍、城管协管员、城管志愿者和执法队伍多位一体的城管机 四牌楼街道4 制,构筑起一套覆盖辖区的信息与监督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近年来查纠违法违章680余起,取缔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近千处,查处乱堆乱放杂物50多处,清理广告条幅150条、规范店牌店招100余起,还路于民,还道于行。前年,龙吟坊获“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称号;整治出新象山大道并将其打造成为文明示范路。而每年的整治违建、升级农贸市场,都为社区长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街道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进档升位、再创辉煌”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是街道工作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党建精神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街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社区党建文化工作探索引起全国党建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街道获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侨务系统五五普法“侨务宣传角”、“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社区标兵”等荣誉称号,省委书记梁保华、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等领导先后视察街道社区。

  •   社区文化

      这两年,街道文体设施投入大手笔不断:2008年,投资约700万元,在人气最集中的江滨新村广场中心建设街道文体中心,中心面积3100平方米,设练艺厅、乒乓球室、社区影院、康盛 四牌楼街道2 剧社、多媒体教室等多个文体教育阵地,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09年,街道将新落成的社区体育公园也纳入文体中心。江一社区创办“激情小屋”,2001年2月27日成立的“小屋”,已走过十年华诞,十年间,人员从最初6人发展到后来20多人,一直到现在的“108将”,场地也从最早的简陋饭厅、四处打游击,到后来的社区活动室、文体中心。下设越剧组、舞蹈三队、教歌组、丝网花组、摄影组、保健组、后勤组,俨然一个小社会,而丁丽富也开始物色自己的“接班人”。每天分组活动,每周四下午两点集体活动,每年两次大庆典,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机制,而这仅仅是社区众多文体队中的一个。近年来,街道扛回了一块块含金量极高的奖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省文明社区标兵”、“省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点”。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