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该遗址是中国目前距今2万至1万年间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柿子滩遗址群田野资料的石制品组合特征呈现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部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柿子滩课题的深入开展对建立西部史前文化的时空构架,探索中国细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以及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所在地: 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吉县 开放时间: 8:30-20:00 票价: 成人票:20元;儿童票:10元

  •   保护

      柿子滩遗址6柿子滩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是山西省文物局“十五”计划重大主动性研究课题之一。2000—2001年的田野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2000年,在清水河下游两岸进行大规模调查,15公里范围内发现了25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包括高楼河沟口附近的中心遗址区;2000—2001年选择了20个地点进行了定量阶梯式探沟发掘,水平清理、出土物的三维空间记录以及文化层沉积物的过筛和淘洗,基本搞清了遗址群内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分布高程、分布密度、地质成因和遗址的埋藏性质。第14地点发现一处比较完整的篝火遗迹;2001年,发掘了高楼河附近的第9地点、第12A地点和第12B地点,发现了距今2万—1万年间3个层面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清理出4个用火遗迹、修整石器的工作区、2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制作精美的蚌质穿孔装饰品。

  •   所在地

      柿子滩遗址7吉县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北与大宁接壤,南与乡宁毗连,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隔河相望,东与临汾、蒲县交界。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现辖2镇9乡,人口9.03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吉县,春秋时为晋国屈邑,西汉置北屈县,北魏先后置禽昌郡,定阳郡、定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称吉昌县,为汾州治,唐为慈林治,五代唐改名吉乡县,金为吉州治。元至元二年吉乡县并入吉州,民国元年称吉县。今因之。

      该县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高谷深,塬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为山地丘陵区。主要山峰,东有石头山、小南山、高祖山,管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天山海拔1820米为最高。其次是人祖山海拔1742米。该县河流以清水河最长,该河发源于高天山西麓,从东北流向西南,流程六十多公里注入黄河。北部河流均属昕水河交流。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度,一月--5度,七月23度,年降雨量58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175天。基本信息

  •   文物特征

      柿子滩遗址石制品组合特征,代表了旧石器末期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柿子滩遗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探索中国细石器工业的起源和区系类型,以及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   特征

      柿子滩遗址2这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却有着暖暖的黄土人情;这里地处高原,缺少吸引人的地域色彩,甚至缺少能够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但就是这黄土色的地方却给后辈人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惊叹一笔。这就是位于黄河支流清水河下游,隶属于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的柿子滩遗址,地处中国典型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经发掘确定该处为中石器时代遗址。

      柿子滩遗址早在1980年首次发掘就以历史悠久、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地理埋藏而震动考古界。在2000年到2001年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努力续掘发现周围有多处篝火遗迹、2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制作精美的蚌质穿孔装饰品。新的发现赋予柿子滩遗址以新概念——由25处遗址和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的“柿子滩遗址群”像一面彩色的旗帜飘扬在这块多情的土地上。

      该遗址是中国目前距今2万到1万年间的远古遗址,柿子滩遗址群出土的石器组合的特征呈现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西部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

  •   瑰宝

      柿子滩遗址5吕梁山里的吉县,有一个叫作柿子滩的地方。1980年,考古人在这个旧石器晚期的著名遗址,发现了文化层间丰富的石制品以及少量的动物化石。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里还发现了两处以赭红赤铁矿绘制的、表现当时人们精神生活与信仰崇拜的岩画。这些看似稚气然而却形态生动、技法简练的作品,是人类最早的绘画遗迹之一。它反映了人类在物质生活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也说明正是劳动、生活创造了艺术,创造了世界。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样的岩石遗篇没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只是一味地涂抹。然赤色有情,把胸臆与梦想,倾泻了个淋漓痛快。也许,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心灵之作。

  •   简介

      柿子滩遗址1柿子滩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吉县县城以西的清水河沿岸

      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

      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岩画发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这两方岩画虽因年深日久风化严重,但赤铁矿的赭红色及所绘形象,尚能依稀可见。

      柿子滩遗址是以典型细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层的石制品虽然分为细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但与华北至西伯利亚以及日本和北美的细石器并无多大的区别。它具有中国西部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而且可以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作对比;其次它还是具有可靠年代证据的典型细石器文化,成熟的细石器工艺和技术是探索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珍贵资料。柿子滩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遗址。

  •   考古发掘

      柿子滩遗址42000年到2001年,考古工作者选择20个地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了3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及装饰品。发现方圆2公里的古人类活动中心区域,并发现一处距今2万年左右的篝火遗迹,从发掘的层面上仍能看到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烧土、烧骨、碳灰、动物碎骨和石制品。此次挖掘还发现了一些至少有2万年历史、制做精美的蚌贝类穿孔装饰品,是近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较为重要的发现。

  •   遗留年代

      柿子滩遗址3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