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位于贵州省北部,总面积595平方千米(《简册》)/622.3平方千米(《贵州年鉴》)。2003年末,总人口63.42万人。红花岗区辖8个街道、8个镇:老城街道、万里路街道、中华路街道、南门关街道、延安路街道、舟水桥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长征镇、巷口镇、南关镇、忠庄镇、海龙镇、深溪镇、金鼎山镇、新蒲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邮编:563000。代码:520302。区号:0852。拼音:Honghuagang Qu。
中文名: 红花岗 外文名: Zunyi City 别称: 播州 所属地区: 贵州省 遵义市 下辖地区: 3个区、10个县、2个县级市、新蒲新区 面积: 30762平方公里 人口: 800万(2015年) 地理位置: 贵州省北部 著名景点: 遵义会议会址、赤水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海龙囤、茶海之心等 地方特产: 国酒茅台、酒中酒、习酒、董酒 机场: 遵义新舟机场、仁怀机场(在建) 电话区码: 0851 邮编区码: 563000 政府驻地: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路 火车站: 遵义站、遵义东站(在建)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西南官话-遵义话 车牌代码: 贵C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吗: 0851 邮编区码: 563000 面积: 30762平方公里 人口: 800万(2015年) 地方方言: 西南官话-遵义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
乡镇区划
忠庄镇忠庄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新城,距市中心1.5公里。南与遵义县龙坑镇接壤,西为红花岗区巷口镇、高桥镇,东北为红花岗区南关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全镇辖4个村,79个村民组;9个居民委员会,66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非农业人口1.1万人;耕地面积9065亩,其中田6515亩,土2650亩,林地2.25万亩;有企业1587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7家。拥有中专学校1所,中学3所,小学9所,子校3所,托儿所3所,医院3家,个体诊所25家。 长征镇长征因纪念红军长征路过遵义时在此驻扎而得名,1977年成立长征乡公社,1983年更名为长征镇人民政府,2004年4月原长征镇人民政府与原礼仪镇人民政府合并为新的长征镇人民政府。长征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城区东部,属于中低山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镇,面积48.74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7个村(居)民组,总人口31500人。 南关镇南关镇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位于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是遵义市首批列入的建设经济强镇之一。辖区面积33.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35人,辖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二、三产业,农业发展以畜牧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 海龙镇海龙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区6公里,东与董公寺镇相接,西与金鼎山镇为邻,南连巷口镇,北同高坪镇交界,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4139户,总人口155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积8346亩,其中田6230亩,土2116亩。 深溪镇深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东南郊,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3公里,是红花岗区东南门户,东、西、南三面与遵义县虾子镇、喇叭镇、龙坪镇接壤,北与红花岗区新蒲镇隔湘江而望;镇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7个村(居)民小组;现有人口33909人,其中农业人口31504人;现有耕地27305亩,其中田:17695亩,土:9910亩。 巷口镇巷口镇位于大娄山遵义市西南部褶曲带宽谷地区,距市区(高桥)10公里,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高乐公路贯穿巷口镇,东端与市相通,西端与川黔公路的鸭溪、仁怀公路衔接。巷口镇东面邻接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桥镇,南接红花岗区忠庄镇,西面与遵义县相连,北邻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金鼎镇。金鼎山镇全镇下辖8个村,1个居民社区,114个村民组,7812户农户,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4498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19.69亩。镇内交通、通讯发达,资源丰富。 新蒲镇新蒲镇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市东郊10公里处,距禹门沙滩(文化)25公里,新舟机场30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面积35%,全年无霜期280天,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
历史沿革
1998年,将遵义县新卜镇、深溪镇、金鼎镇划入红花岗区。
2000年,红花岗区辖10个街道、11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9169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舟水桥街道 30588 老城街道 44137 万里路街道 32870 北京路街道 18476 延安路街道 41041 中山路街道 21364 南门关街道 31629 中华路街道 31853 上海路街道 65734 洗马路街道 28156 长征镇 67757 南关镇 29240 礼仪镇 20607 巷口镇 12196 忠庄镇 33182 海龙镇 15195 新蒲镇 45044 深溪镇 30492 金鼎山镇 29860 高桥镇 41950 董公寺镇 20323 2003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红花岗区管辖的董公寺、高桥2个镇、上海路、洗马路、北京路3个街道,长征镇的坪丰居委会、坪丰村划归汇川区管辖。
2003年12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红花岗区撤销长征镇、礼仪镇、合并设置长征镇。镇人民政府驻凉水村,所辖行政区域为原长征镇、礼仪镇行政区域。
2003年,红花岗区辖9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95个村委会、82个居委会。
-
教育
红花岗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其中,完全小学90所(区属城区小学17所,市属小学1所,郊区小学60所,民办小学12所),教学点1所,特殊学校2所,九年制学校14所,初级中学16所(区属城区初中5所,郊区初中9所,民办初中2所),完全中学11所(区属城区完中6所,郊区完中1所,民办完中3所,企业办完中1所),独立高中1所,职业学校2所。
全区学校中,公办中小学105所,民办学校28所,厂矿企事业学校4所,小学共有1139个教学班,初中共有467个教学班。 全区在校学生小学55340人,初中26300人,普通高中13500人,职业学校2517人,全区中小学生共计97657人。
全区公办学校有教师3330名,其中,城区小学717名,郊区小学1027名,城区中学715名,郊区中学411名,高中教师460名。另有民办(私立)学校教师796人。
全区学校用地面积共106.61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5.90万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11.1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73平方米。
红花岗区1996年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两基”达标验收,1997年1月原国家教委正式宣布红花岗区为全国第三批“两基”达标单位,1998年被评为贵州省义务教育先进县(市、区)。2002年被市政府评为双线目标考核先进教育单位。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全国督导评估先进集体。
红花岗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毛入学率保持在110%左右,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左右;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小学为98.4%,初中为99.2%;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9.5%,初中为97.2%。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率达100%,普通话等级合格率达98.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5.1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7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1.55%。
红花岗区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红花岗区是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课改为契机,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层推进。以 “规范学生行为举止,提高品行修养;狠抓课堂教学,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大力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按三个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花岗区从2000年起实施以“岗位责任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为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遵循“借鉴经验,结合实际,平稳起步,逐步实施,稳妥推行”的原则,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突破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3年启动新一轮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其特点是实行定员、定岗、定编和人员包干、经费包干,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步伐。红花岗区有40所中小学被列为全省计算机工程学校,已建成经省批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所,并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为全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03年5月,红花岗区教育局与贵州振华公司、遵义电信公司合作,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区教育系统的高速IP城域教育网。此项工程投入500余万元,由承建商垫资,我局在三年内分期付款,目前已完成教育局、教培中心、一中、二中、十一中的网络连接,进入试用运行阶段。
红花岗区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创新,为迈上新的台阶而努力。
-
概况
红花岗区原为县级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红花岗区历史悠久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名扬中外。红花岗区也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城市,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红花岗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主要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主的长征文化纪念体系,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西南地下艺术宫殿”杨粲墓,佛教名胜金鼎山、湘山寺、桃溪寺以及大板水原始森林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人文内涵丰富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城区青山环绕,树木苍翠。湘江、洛江横贯全城,遵义公园、河宾公园、凤凰山公园和碧绿江水自然交融,春华秋实、夏荫冬青,景色迷人,被誉为黔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2007年,全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6亿元。
红花岗区基础设施项目日臻完善
川黔电气化铁路和210、326国道横穿全境,贵遵高速公路和遵崇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供电供水能力较强。区内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4万千瓦,毗邻的乌渡发电厂装机容量63万千瓦,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城乡供电设施有极大改善。先后兴建了南、北郊水厂及红岩、海龙等11座中小型水库,城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15万吨。邮电通讯设施网络完善。现有邮电局(所)25处,拥有现代机械装置邮政转运中心和载波、微波通讯等先进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此外,区内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其中:拥有科研机构140个,民营科技企业14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近200所。
红花岗区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全区(原遵义市)财政收入跨入了全国十大财政县(市)行列,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三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五大攻坚战”、“四个新突破”、“四个跨越对接”、“五个拉动”等发展举措,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2.85亿元;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1亿元,区级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6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4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4元。 红花岗区奋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区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2012年率先在全市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按前5年和后5年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按12.5%以上增长,经济总量达到109亿,人均GDP约2108美元,为后五年打好基础;第二步:到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12.5%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突破192亿,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更高台阶,实现人民生活达到较高水平的小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使该区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相关链接
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贵阳市
乌当区 南明区 云岩区 花溪区 白云区 小河区 清镇市 开阳县 息烽县 修文县六盘水市
钟山区 六枝特区 水城县 盘县遵义市
红花岗区 汇川区 赤水市 仁怀市 遵义县 桐梓县 绥阳县 正安县 凤冈县 湄潭县 余庆县 习水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西秀区 平坝县 普定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铜仁地区
铜仁市 江口县 石阡县 思南县 德江县 玉屏侗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 万山特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毕节地区
毕节市 大方县 黔西县 金沙县 织金县 纳雍县 赫章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州兴义市 兴仁县 普安县 晴隆县 贞丰县 望谟县 册亨县 安龙县黔东南州凯里市 黄平县 施秉县 三穗县 镇远县 岑巩县 天柱县 锦屏县 剑河县 台江县 黎平县 榕江县 从江县 雷山县 麻江县 丹寨县黔南州
都匀市 福泉市 荔波县 贵定县 瓮安县 独山县 平塘县 罗甸县 长顺县 龙里县 惠水县 三都水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