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地处云南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县、安宁县两县市接壤。隶属玉溪市。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总人口177110人(2010年)。政府驻地龙泉镇。 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易门县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 GDP: 16.3亿元人民币(2006) 地理位置: 地处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 知名产业: 旅游,菌类种植 政府驻地: 龙泉镇 行政类别: 县 车牌代码: 云F 气候条件: 热带气候 人口: 173001人(2010年) 面积: 1571平方千米 电话区码: 0877 邮编区码: 651100 著名景点: 魁星阁,龙泉大寺等 下辖地区: 7个乡镇 行政类别: 县
-
交通
截至2010年,易门县通车里程达165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5.2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客运站6个,开通营运线路70条,拥有客运车辆374辆、营运货车1800多辆、各型拖拉机3000多辆。2009年1—11月,全县共投入资金5997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2条135.4公里,投资1000万元对安易路进行了维修,总投资30多亿元的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顺利开工,完成客运量86万人次、货运量800万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
-
人口民族
2010年,根据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易门县总人口177110人。
易门县少数民族分布在浦贝、十街、铜厂、绿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22个少数民族。
-
历史沿革
易门古为梁州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名双柏,属益州郡所领双柏县,辖境包括今易门、双柏、新平。
东汉同于西汉。
蜀汉时属庲降都督领、建宁郡。。
南朝齐梁之际,属晋宁郡,实为爨氏据有。
唐初属钩州,更名唐封。南诏国时,属拓东节度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为高福世守之地。
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门立夷门千户所,属巨桥(今昆阳)万户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置县,因县“西有泉曰夷源,讹作易门,”隶属中庆路所领昆阳州。
明朝时,属云南府昆阳州。
清代因袭未变。
民国时属滇中道。
-
地理环境
位置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º27ˊ-24º57ˊ、东经101º54ˊ-102º18ˊ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县、安宁县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
地形
易门县风光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
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
教育
主要中学:易门县民族中学、易门县绿汁中学、易门县六街中学、易门县铜厂中学、易门县小街中学、易门十街中学、易门县第一中学、易门县浦贝中学、易门矿务局第一中学、易门县方屯中学、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主要小学:易门龙泉小学、浦贝小学、绿汁小学、六街小学。
-
旅游
魁阁魁阁,即魁星阁。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28宿主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后世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最初在汉朝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楼)并塑神像崇祀。清·顾炎武《日知录·魁》:神像“不能像魁,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斗”。故,魁星神像头部红发绿面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立于螯头、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加之“魁”有“首”之意,“魁星点斗,独占螯头”,也由此而出。魁阁(楼)为文庙(孔子庙)配属物,“春秋仲日上丁致祭”,“州县官行释奠之礼”(春秋仲日上丁致祭,也称丁祭或祭丁,即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该制始于唐代,见《太平御览》535卷《拜奠》引《唐六典》。)。科举时代,凡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者都虔诚崇拜魁星,乞求保佑金榜提名。所以,全国各地均建有魁星阁(楼),且明朝时期最为盛行。
易门县建魁星阁始于唐之夔任易门县知县的明万历二至五年(公元1574至1577年)间,现存魁阁(位于龙泉镇西门行政村西门村1号,县政府办公楼旁。)则于姜其垓任易门县知县的康熙三十至三十四年(公元1691至1695年)建成,清·道光七至二十一年(公元1827至1841年)进行过修整。之后,也不乏进行过多次的修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内部陈设全部拆除,其真实功能完全消失,但是仍然基坚架稳,流光益彩,风华依旧。
静乐庵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约30公里的六街镇茶树三贤村后1公里的山箐中,整个建筑群座东向西,依山就水,树林茂密,古柏参天,景色幽雅,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由山门、大雄宝殿、前殿、左右厢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厨房组成。据该庵无名牌记载,始建于汉,扩建于唐,复修于乾隆初年,之后也不乏进行过多次修整。现今的静乐庵由玄福师傅于1991年至1995年间主持重修重建。寺内五株胸径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树,擎天垂盖,掩映着雄峙的山门,山门建筑为十二角翘砖木双檐结构,青瓦顶,上檐四角有绿色琉璃瓦龙尾翘起,下檐八角用黄色琉璃瓦翘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两棵撑起上檐,正大门头横额上书“云岩胜景”四个大字,左右小门横额分别上书“禅林”和“双柏”,正面和后面石阶上,各立有两棵1.5米高的红砂石望柱头,望柱头前石阶上各雕有一只红沙石雄狮把守,整座山门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大雄宝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对应,此殿为一檐九檩木式歇山土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分别为明间、次间、尽间,通面阔18.3米,通进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黄色琉璃瓦宝顶,高1.9米,两头翘角垂脊均用深绿色琉璃瓦铺成内卷龙尾装饰。瓦面正面有一组深黄色琉璃瓦铺成的三菱形图案。前廓檐柱为大雀式结构造型。分别有喜鹊、百鹤、腾龙、奔马、雄狮、猴子、大象、麒麟、莲花等空雕、浮雕。后廊通面由46幅古画组成天棚。格子门共22扇,上格浮雕线宝花,中间为四瓣花对角空雕,下格为浮雕花及浮雕兽头,上封顶横贯“八仙过海”、“出水芙蓉”等古画27幅。中殿于1955年失火焚毁。庵内所立的一块孔雀花大埋石碑记,较有历史价值,庵中原有铜佛像10余尊及铜香炉、铜塔等造型优美、工艺精良的艺术品,今已全部失去。庵后有茶花两株,老枝蟠虬,花大如碗,两泓泉水,流入庵内,清冽甘甜。整个庵院浓荫笼日,空翠爽肌,历来是易门、禄丰、安宁、罗茨等地群众游览胜地。
2001年8月3日,易政发[2001)24号文件《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将静乐庵、龙泉大寺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静乐庵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之后,于2001年9月3日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政发[2001)120号文件《关于增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静乐庵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清凉寺清凉寺,位于距县城15公里的大谷厂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于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据“重修孚佑庵碑记”记载,孚佑庵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于1996年。清凉寺址空旷开阔,泉涌清幽,凉风送爽,宛如桃源仙境。2001年8月3日,清凉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龙泉大寺龙泉大寺,位于易门县城西3公里的大龙泉。龙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续修易门县志》卷之七·风俗志记载:“二月二日,军民备牲醴,官诣大龙泉祭祀、宴会、演剧。”大寺前堂楼上为官员观戏之场所,又称“官亭”。现存大寺为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所建。面宽三间,通面阔12.6米,属七檩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结构建筑,层次为前廊、进深、后廊,通进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为小雀式装饰,有空雕腾龙、喜鹊、狮子等。大寺正面有台阶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厢房面宽均为七间,通面阔4.5米,通进深均为7.25米,均为一檐面层抬梁减柱硬山式土木结构建筑。大寺前堂属二檐三层七檩式的木楔减柱,减上层间架硬山土木结构建筑,上层面宽三间,中下层面宽七间。整个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现为“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之一。凡游大龙泉,必览大寺。2001年8月3日,龙泉大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之后,于2001年9月3日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政发120号文件《关于增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龙泉大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公园文化、历史悠久,从留传至今的匾额、楹联和石壁题字考证,早在唐朝末年这里就兴修庙亭,成为滇中夷人文化活动的中心。许多有名的文人墨客到过此地,如明代状元杨慎、民国初年滇军骑兵中将刘法坤、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等都在此留下了艺术珍迹。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明清以来倍受人们称赞的“易门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画家董一道誉为“滇西第一名胜”。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三山环抱,山峰俊秀,景色优美,森林复盖率达99.1﹪。园内古木参天,亭阁别致,有古老的国家珍稀树种榉木和红豆树,其中一颗榉木胸径达1.3米、高约40米,已有400多年的树龄。园内泉水清澈,著名的“云南山泉”-锶矿泉就坐落在这里。公园内建有占地13200㎡的国内大型的百鸟园,放养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白鹇、锦鸡(国家二级保护)等,可供游客观赏和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在公园内,陈列着1987年在易门十街乡脚家店发掘的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已有1.8亿年,年代仅次于我省的恐龙之乡-禄丰恐龙化石,有非常大的科考价值。另外,易门境内规模、环境、设施、服务一流的大龙口山庄就坐落于公园内,能为您提供餐饮、娱乐、健身、度假、疗养一条龙服务。
-
民间文化
民间舞蹈汉族:龙舞、狮子舞、毛驴灯、鹬蚌舞、花灯歌舞、装春、儿童舞等;
彝族:花鼓舞、找老跺比、大娱乐、拜财调、花棍舞、烟盒舞、葫芦笙、跳哑巴、巫舞等;
苗族:笛子词、芦笙舞、竹竿舞、斗牛、青苗舞等。
哈尼族:花鼓舞、找老跺比、装春。
民间节日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十街乡彝族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狂欢节日。
二月二
3月2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有“二月二”传统戏会,外地游客和本地百姓万人汇集。易门县“二月二”戏会是历史最为悠久、名声最为响亮、规模最为宏大、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性民间文化活动。
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每三年举办一次。“花山节”,既有惊险刺激的斗牛比赛,还有热闹十足的商贸街,当地苗族群众还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艺歌舞。极富浓郁的苗族文化色彩,吸引了附近村寨各族群众纷至沓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易门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申报以来至今,该县共有来自舞蹈、石雕、美术、根雕、器乐等方面的53个项目被列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经济
综述2014年,面对市场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等严峻形势,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竞争中求创新,在挑战中求发展,在困难中抓机遇,全力以赴促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取得重大突破。
生产总值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2%,绝对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标59亿元3.6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60亿元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2亿元,增长6.3%,第二产完成32.6亿元,增长34.9%,第三产业完成18.4亿元,增长9.0%。
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22.6%。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100亿元0.2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4.9亿元,同比增26.9%,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规下工业总产值完成35.3亿元,同比增15.4%,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42.7 %,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完成市及县人代会全年目标27亿元的90.4%,差市、县全年9.6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24.1%。绝对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
地方财政收入5.8亿元,同比增22.3%。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5.35亿元8.4个百分点。绝对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增16.8%。绝对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标4.38亿元5.0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4.4亿元4.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支出16.3亿元,同比增12.4%。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5亿元,同比增8.7%。绝对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五位。差市全年目标15.3亿元5.9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亿元,增22.2%。绝对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五位。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同比增76.2%。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标34.5亿元21.4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33.4亿元25.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投资21.0亿元,同比增1.9倍,工业投资绝对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二位。
实际利用县外国内资金55.7亿元,同比增71.2%。绝对值列全市第四,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标40亿元39.3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50亿元11.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同比增13.3%,绝对值列全市第七位,增速列全市第二位。超市全年目标14亿元1.4个百分点,差县人代会全年目标14.5亿元2.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3%,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687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0%。完成县人代会全年下降3.0%的目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同比增15.2%。绝对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8元,同比增12.6%。绝对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标25590元4.3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25800元3.4个百分点。
向上争取资金12.4亿元,同比增26.6%。超市全年目标9.0亿元37.3个百分点,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11.6亿元7.1个百分点。
政府性融资15.1亿元,同比增58.0%。超县人代会全年目标15.0亿元1.0个百分点。
工业强县易门是云南省重点培育的工业强县、中国·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云南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云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易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富县”和“开放活县”战略,“七项措施”加快推进新工业化,实现工业总值100.2亿元、增长22.6%,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36%,工业化率达49.7%、提高4.5个百分点,跻身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强县。
一是加大工业发展投入。预算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多渠道筹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政府融资主要用于园区开发,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实体经济,招商引资优先引进工业项目,项目建设侧重突出工业投资。政府融资10.5亿元用于工业用地收储和工业园区开发、占全县政府融资总额的70%,为企业争取各类扶持发展资金4923万元,协助中小企业贷款融资22.5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58%,招商引进利用工业投资31亿元、占全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的56%,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1.9倍、占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0%。
二是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滇中产业聚集区易门组团总体规划编制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完善占地36.6平方公里的“一园五片”园区布局,以规划定位引导项目入园,逐步形成一个片区一个特色。用活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政策,收储工业用地4300亩,实施浑水塘片区“工业上坡”试点项目,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和驻滇广东商会合作启动片区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粤港产业园区“园中园”开发,探索“以商建园、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商兴园”模式,以园区开发引领产业集群,园区发展全面提速,入园企业135户,实现园区工业产值99.5亿元、增长23.9%。
三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准工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做大做强矿冶、陶瓷建材、食品药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型建材、生物资源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兴产业,促成洛阳钼都白钨矿采选、鑫诺陶瓷、三友鲜湿米线、干园铝合金模板、磨浆核桃乳加工、新昊废弃机油回收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三大产业产值达82.2亿元、增长2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2%。
四是加快骨干企业培育。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向优强企业集中,加强与云铜集团、昆钢集团、正大集团、贵研铂业、洛阳钼都、泰山建材等知名企业合作,支持县域企业技改升级做大做强,培养起铜业公司、贵研资源等产值过亿元骨干企业10户,佑生药业、康源菌业等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3户。10户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6.1亿元、增长25.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上缴税金1.15亿元、增长57.5%,其中铜业公司和贵研资源完成工业产值38.6亿元、增长30.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
五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与工业结合,支持县域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地方名优特产品,提高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建成云南稀贵金属冶金新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成立1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专家工作站,培育起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商标、2个云南名牌产品、19个云南著名商标、6户高新技术企业,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项,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15.5%。
六是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全过程,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全面推行工业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行清洁生产,重点开展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矿综合利用,稳步推进添源废弃电子产品回收、贵研资源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铜业公司铜渣复选、隆丰矿业低品位锰铁矿利用等项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初显成效,培育起资源循环利用企业13户,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2.5%,资源循环利用业产值占比达17.7%。
七是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责任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和项目审批、贷款融资、市场扩展等困难和问题。全面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在玉溪市率先成立首家县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出台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意见,推行投资项目并联集中高效审批、投资环境定期评价和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优化审批方式,压缩审批时限,全程代办投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审批服务313项,取消行政审批12项,压缩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三分之二,营造投资兴业良好环境,让各地客商安心扎根易门长足发展。
-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1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
1970年,后属玉溪地区。
1997年,易门县辖3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
2000年1月24日,撤销易门县龙泉镇、方屯乡,合并设立龙泉镇。
2000年末,易门县辖3个镇、4个乡。
2001年,全县辖3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2011年,撤销龙泉镇、六街镇,设立龙泉街道、六街街道。易门县辖2个街道、1个镇、4个乡。
辖区
截至2011年,易门县辖有7个乡镇:龙泉镇(县城镇)、六街镇、绿汁镇、浦贝乡、十街乡、铜厂乡、小街乡。
-
资源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易门县是云南省华山松籽种生产基地县之一。水果资源有24个种类,以板栗、核桃、优质梨、柑桔为主的具有地方优势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经济效益。高山深箐里,植物群落中,有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