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立山区

立山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立山区是辽宁省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鞍山北部。立山区东接千山区,与千山风景区遥遥相望;西起长大铁路,与鞍钢厂区为邻;北越沙河,与辽阳县首山接壤,南以通山街为界,与铁东区相连。地理坐标:北纬40°27"—41°34",东经122°10"—123°13"。面积55.2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114031。区人民政府驻北胜利路340号。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45.85万。截至2007年,立山区地方财政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30.2%。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70%。引进内资19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利用外资1908万美元,同比增长72.9%;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立山区 外文名: Lishan District 所属地区: 辽宁省鞍山市 机场: 鞍山站、鞍山西站 政府驻地: 立山区北胜利路340号 火车站: 鞍山站、鞍山西站 车牌代码: 辽C 行政类别: 市辖区 电话区码: 0412 邮编区码: 114031 面积: 91平方千米 人口: 42万(2004年) 地方方言: 东北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3个街道

  •   交通运输

      区内交通便利,电讯发达。南距大连港、鲅鱼圈港分别为270公里和100公里,北距沈阳桃仙机场90公里,鞍山张忠机场直接开通至北京、广州航线。中长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纵贯全境。

      立山区就近汽车站——鞍山长途客运站。新客运站将新建客运站发车场地和原客运站发车场地连为一体,地处鞍山站前繁华地区,系鞍山经济、文化、贸易、购物、旅游中心,也是旅游的必经之地,依靠鞍山市交通大动脉建国路,成为鞍山市交通重要的枢纽地带,同时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和公路铁路的分流。

  •   人口民族

      人口截至2000年,立山区总人口425562人,其中:立山街道82237人,友好街道60051人,双山街道75549人,灵山街道36035人,曙光街道48540人,深南街道56640人,深北街道66510人。

      截至2004,立山区总人口46.6万人。

      截至2011年,立山区常住人口53万人。

      民族截至2011年,立山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等19个少数民族。

  •   历史名人

      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河北省丰润县人,于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立山区3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主动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他时刻心里装着职工,为生产解难,为工人排忧。在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为使工人保持好的体力,不影响生产,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影响身体康复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缓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孟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在岗位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1986年4月,鞍钢公司为孟泰同志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基座上镌刻着“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3年4月,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园建造了全身塑像,并将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

      王崇伦

      王崇伦,鞍山市北郊沙河人。他是与孟泰一起闻名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十大”代表,十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代表。1949年3月入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创工。1951~1953年,在鞍钢恢复建设时期,他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不断开动脑筋,革新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提高工效5~10倍,其中1953年创制的由40多个零件组成的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7倍,一年完成4年1个月又17天的工作量,被全国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王崇伦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王崇伦、改进技术的热潮。

      立山区460年代初,王崇伦是鞍钢开展技术串联、技术协作的创始人。他串联鞍钢的能工巧匠,广泛开展技术协作活动,有1000多人参加。仅1963年就实现重大革新38项,其中包括试制成功大型轧钢机轧辊,突破了当时苏联停止供货造成的困难,解决了生产燃眉之急,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十年动乱”,他在逆境中坚持生产革新,改进刀具,实现了炼钢推渣机改造等12项重大革新。1977年,他担任鞍钢7号高炉改建工程会战总指挥,创造了中国炼铁高炉建设上的高速度。他多次被评为鞍山市、辽宁省和全国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9年调离鞍钢,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和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   建制沿革

      立山区在辽、金时期,属东京道辽阳府(今辽阳市)。

      元代属辽阳路(今辽阳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辽中卫(今辽阳市)。

      清初,由辽阳州所辖。

      民国三年(1914年)属辽阳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成立区民主政府。

      1948年成立立山区政府,同年并入铁东区。

      1953年由铁东区复置立山区,以境内立山而得名。

  •   旅游景点

      玉佛苑

      玉佛苑景区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其面积4.6公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由三洞式山门、玉带桥、荷花池、花果岛等组成。主体玉佛阁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殿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1997年11月荣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玉佛苑的建立,创造了现代搬运、雕刻、建筑史上的奇迹。每年游览者达百万之众。李鹏、朱镕基、吴邦国、叶选平、费孝通等3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来苑视察、参观,称其为"国粹";香港永惺法师、泰国王姐等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来苑参观后也惊叹为"人间奇迹"。玉佛雕琢过程中出现的"佛面天成"、"龙凤呈祥"、"普陀奇景"、"宏大悟真"等诸多奇迹,更蕴含着玉文化和佛文化的渊源交融,令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立山区5玉佛苑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市区东部。它占地四万平方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背倚风光秀丽的东山风景区,与天然弥勒大佛遥相呼应,是当代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大奇观。由玉佛阁、玉带桥、三洞式山门、荷花池、花果岛等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建筑组成,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三块御路雕有9条龙,含有“九龙捧圣”之意。

      公元一九九六年九月三日,玉佛苑这一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连同人们翘首以待的世界最大玉佛,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其现代中蕴含古朴、别致中显现凝重的建筑风格、集玉文化与佛文化于一身的丰富文化底蕴,傲然展现于世人面前,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展示出绝世的风采。公元二OOO年九月十九日,世界最大玉佛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玉佛苑主体建筑——玉佛阁高33米,有佛教三十三重天之意,至吻高35.2米,是我国最高的古典式建筑之一。阁宽66米,进深58米,运用双层重檐歇山式结构,檐上有檐,盖红色琉璃瓦,显得层次分明、雄浑壮观。大型藻井上刻有24K贴金的九龙护宝珠图,共用去黄金120两,在华灯映照下,金壁辉煌,玉佛阁的装饰布局充满宗教文化浓郁的氛围。

      藻井四角高悬着四盏莲花宝灯,上面镶嵌着上万颗水晶宝珠,三朵莲花层次分明,渲染着庄严而又高雅的境界。坐落在玉佛阁内的玉佛是由一九六O年发现于中国玉乡——鞍山岫岩县的高7.265米、宽6.88米、厚4.1米、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而成,正面为释迦牟尼佛,背面为观世音菩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玉佛以其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润泽明丽而荣膺“世界吉尼斯之最”,堪称以稀世珍宝创造的人间奇迹。玉在中华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王历时八天八夜、行程172公里请出深山,并由40名玉雕师历时17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仰慕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项壮举。而以自然之体——玉,在雕琢过程中所出现的“佛面天成”的佛缘、“宏大悟真“的佛法、“龙凤飞舞”显现于佛前、“普陀圣境”隐现于佛后等诸多奇迹,都出自于玉文化和佛文化的渊源交融。

      千山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

      立山区6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名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

      仙人台,又名观音峰,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大安、中会,香岩诸寺和五龙宫诸庙宇拱卫之中。海拔708.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峰奇,地险,峰头似蛇背,长20余米,宽10米,峰头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径约20米,由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故俗称鹅头峰。西南北三面均为峭壁深渊,唯东一面可行。

      明朝初年,在峰顶大兴土木,将半球峰顶变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盘,周围安放八仙和南极寿星的石雕坐像,布陈为庆寿,奕棋行图。鹅头下峭壁上,有一佛龛,内浮雕一尊半身观音菩萨像。佛龛之上横刻"仙人台"三个篆字,系清光绪举人徐景涛所题。鹅头峰原名华表柱。相传汉辽阳刺史丁令威,因救灾擅自动用国库公粮,被朝廷问罪,临刑之时,飞来一鹤,将其救走,千年后,丁化鹤归来,落在华表柱上,口吐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载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仙人台亦由此得名。清高宗在《寄题千山》诗中写下"空传丁令有遗台"之句,亦指此而言。仙人台景色优美,古迹甚多,清高僧函可赞曰:"几度登临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云在极低即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仙人台又称观景台,素有观渤海、观日出、观莲花、观云飞、观松风之说。五佛顶,位于千山主峰北麓,为千山第二高峰。峰顶峻而平,上置五石佛,四面峭壁,渊深无底,登临极难。现已开辟出空中索道,可供游人使用。站在五佛顶上,可一览钢城美景。

      千山还以它的奇险吸引着大量的游人。位于卧虎峰下的一线天,罅缝长32米,宽不满一米,深10余米,仰首而望,两侧悬崖凌空,中间蓝天一线,景色十分壮观。位于鹦鹉洞北山峰南侧的一字天,长30余米,最宽处为0.7米,最窄处仅为0.4米,为蹬无量观的七重天,九重天的必经之路。另外还有夹扁石和一步蹬天等,另人叹为观止。千山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一处游历的胜地。而93年,又发现了一尊形象逼真,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弥勒座佛,可与乐山大佛相媲美。使千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圣地,并定于每年6月9日为大佛节。

      千山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共有名胜古迹、景点300余处。自古以来,风景秀丽的千山,吸引了无数游客。许多官宦、学者、名流慕名接踵而来,他们面对奇峰古刹,振衣述怀,吟诗作赋,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描写千山的诗就有1600余首。如千山剩人禅师函可,著有《千山诗集》20卷,存录诗千余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诗就有200余首。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祖越”、“龙泉”、“香岩”、“中会”、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使千山的庙宇有了进一步的增建,发展到七寺、十二观、九宫、十庵。千山庙宇布局巧妙,建筑宏伟。

      古老而宏伟的寺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众多寺庙终日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别是身高70米的天成弥勒大佛,自发现以来,轰动海内外,成为世界奇观。探奇者、朝拜者络绎不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千山弥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节,将宗教活动带入高潮,堪称佛教之盛事。

      立山区7千山人文历史遗迹颇多千山历来是引起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不仅有唐太宗李世民驻跸和薛礼兵营遗址,还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历的足迹和诗篇。名贯三江的关东才子清太史王尔烈,曾在千山龙泉寺读书,至今还保留他的书房。明清时的官宦、名人也曾纷纷来游,并题有许多匾额和诗词赞美千山。就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栋亭诗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贯用“千山”二字标出。

      千山物产丰富。百年以上古松万余株;各类动物60余种,特产水果10余种,香水梨、南果梨堪称一绝。温泉休闲娱乐胜地在风景观光区的东北部是温泉休闲娱乐胜地,这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热水资源占鞍山地区已查明地热水资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万立方米。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截止2013年,立山区投入3400万元,对部分危旧教学楼及附属设施进行修缮,区内中小学全部建立远程信息平台,两所公益性幼儿园投入使用,省基础教育强区通过验收。

      截至2014年,立山区投入资金5600万元,完成双山小学、中华小学4所学校的修缮改造,西沙河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中考升学率全市第一。

      截止2015年9月,立山区有学校26所,其中:中学10所,小学1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另辖有教育信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电教中心、学生资助中心、教育装备中心等七所教辅机构,全区在校学生17428人,教师2073人。

      科技发展截止2013年,立山区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80项。

      截至2014年,立山区引进、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60项。

      医疗卫生截至2007年,立山区成功的抵御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了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立山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截至2010年,立山区共有8家医疗机构,其中有1所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妇幼保健院、2个下属妇幼保健站:鞍山市第三医院、灵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友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山区妇幼保健院。

      文化事业截至2014年,立山区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万人千台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35个社区书屋通过省级验收,灵山寺复建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2013年,立山区完成实名制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及新农合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5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2.9亿元。发放各类临时救助6521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10%。

      截至2014年,立山区新增投资2.2亿元,建成万盛花园、建国花园等6个回迁项目,面积48万平,安置居民6150户,其中安置回迁居民4050户,分配廉租房2100户。实名制就业96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5%,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50元,发放1038万元企业离退休养老金;完成19个社区达标任务,建成东沙河、静海2个高标社区,发放各类救助金8021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

      基础设施截至2014年,立山区投资1400万元,修建改造玉华街、一工街等14条道路;投资1433万元,完成北国知春等9宗项目用地内的11条管线的排迁工作;投资1560万元,完成兴业环城大道东段5.2万平绿化美化工作;与开发商共同出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万水河公园。

  •   简介

      立山区1立山区位于鞍山市北部,区域面积约52平方公里,辖1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是鞍山市最大的传统工业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鞍山第一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大型冶金、机械企业均坐落在立山区。立山区地方企业与“鞍钢”、“一工”等大型企业间的传统合作一直卓有成效。发挥产业传统优势和地缘优势,立山区以制造业和冶金极其延伸业为立山区立业根本。目前,以管系列、轻钢结构系列、轴承系列、工业及民用阀门系列、工程及矿山机械系列等产品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已初具规模。

      根据立山区经济特点,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之长,做大冶金制造业产业规模,坚持走园区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鞍山市钢铁工业园基地已落户立山区,规划并建设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钢铁工业园区。我们以该工业园区为载体,利用区位优势及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发挥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吸引和推动一批如鞍山钢铁轴承有限公司、鞍山德龙钢管有限公司等符合园区规划的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投资者创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   经济概况

      综述2013年,立山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比2012年增长16%;外资调入1.4亿美元。

      2014年,立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8亿元,比2013年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比2013年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1元。

      第二产业2010年,立山区工业增加值实现65亿元,年均递增3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8亿元,年均递增32.3%;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49户增加到266户,净增217户。

      2014年,立山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6.2亿元。

      2016年1-3月,立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2015年同期增长6.5%。

      第三产业2010年,立山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7.7亿元,年均递增20.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6亿元,年均递增36%。

      2014年,立山区完成4户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立,建立2大物流配送体系;投资600万元,开工建设万水河夜市酒吧一条街。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2.7亿元。成功举办了三届区房交会,成交房屋612套。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0万平,销售额13亿元。

      2016年1-3月,立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3亿元,同比2015年同期增长8%。

  •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立山区属于鞍山中部波状平原区:地表略有起伏,伴有零星的山丘,如:立山。海拔在100~200米之间。

      气候特点全区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度。

      水文状况区内主要河流有沙河。

      沙河:是鞍山的母亲河,原名叫做白水滩。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在千山仙人台下棋归来,路过沙河的时候不小心将棋子撒落河边,化成白色沙滩,后人遂取名白水滩。而后来之所以更名为沙河,是因为当年立山群众在那里进行过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经过浴血奋战,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河流,百姓为纪念他们,取‘杀’字谐音而成沙河”。

  •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截至2003年,立山区有铁矿、菱镁矿、滑石矿、玉石等多种矿产资源。

      水能资源截至1989年,立山区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46.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310.7万千瓦。

  •   行政区划

      立山区下辖8个街道、1个镇,11个村委会,分别为:立山街道、友好街道、双山街道、曙光街道、灵山街道、深北街道、深南街道、沙河街道、沙河镇。

      立山街道办事处驻源北,人口8.22万人,面积4.20平方千米,辖17个社区居委会:铁路、立府、洗煤、万平、西简易、庆工、广场、源北、劳动、工业、迎宾、迎风、建工、新开、公园、沿河、创业。

      友好街道办事处驻三治,人口6.05万人,面积1.5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团结、永安、友好、光明、商行、华居、华盛、华昌、华兴、华强、华业。

      立山区2双山街道办事处驻双山,人口7.55万人,面积2.62平方千米,辖18个社区居委会:双育、双胜、双山、双艺、双鑫、双卉、双东、培育、友谊、新乐、立桥、新兴、新立、红钢、群利、群乐、双红、双西。

      曙光街道办事处驻曙光,人口4.85万人,面积4.05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阳光、曙光、建平、红光、山咀子、苗圃、新风。

      灵山街道办事处驻钢绳,人口3.68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路风、路南、北铸、铁塔、钢绳、灵西、红旗、红拖。

      深北街道办事处驻机装,人口6.55万人,面积4.3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兴隆、大名、果园、深东、国泰、国安、平园、平南、机装、机电、龙家。

      深南街道办事处驻深沟,人口5.66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健身、深沟、朝阳、向阳、正阳、静海、玉泉、深南、建设。

      沙河街道办事处驻中心,人口1.85万人,辖7个社区居委会:中沙河、东沙河、西沙河、北沙河、中心、东环、热电。

      沙河镇镇政府驻东沙河,人口1.44万人,面积32.6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沙河;11个村委会:西沙河、东沙河、中沙河、前沙河、大乐屯、麦山子、灵山、羊草庄、陈家台、太平、大红旗。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