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卡尔梅克共和国

卡尔梅克共和国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卡尔梅克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лмыкия、卡尔梅克语:Хальмг Таңһч)东邻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南部联邦管区。该共和国是欧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区,讲卫拉特语(蒙古语的一种)。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76,100平方公里,人口307,900人(2003年),首府埃利斯塔。市内的释迦摩尼大金寺是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埃利斯塔曾举办第33届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被称为国际象棋之城。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中信奉藏传佛教的卡尔梅克人占人口53.3%,俄罗斯人仅占33.5%。

  •   交通

      达吉斯坦共和国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干线有:巴库(阿塞拜疆共和国)——杰尔宾特——伊兹别尔巴什——马哈奇卡拉——哈萨维尤尔特——格罗兹尼(车臣共和国)——基兹利亚尔——阿斯特拉汗。车臣冲突后,修建了通向基兹利亚尔和一直到阿斯特拉罕的干线。

      公路方面主要干线有:巴库——杰尔宾特——伊兹别尔巴什——马哈奇卡拉——哈萨维尤尔特——格罗兹尼。

      航运方面的主要港口有:马哈奇卡拉。

      达吉斯坦共和国有石油管道:马哈奇卡拉——格罗兹尼,伊兹别尔巴什——马哈奇卡拉。天然气管道:马哈奇卡拉——杰尔宾特。

  •   人口

      2003年卡尔梅克共和国共有人口307,900人。其中城市人口129,539,约占共和国总人口的44.3%。农村人口为 162,871,约占总人口的55.7%。人口平均年龄为33岁。家户总数为90,464 ,家庭成员数为289,816。卡尔梅克共和国主要居民是卡尔梅克人。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居住着约14.6万卡尔梅克人,占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总数的45%。卡尔梅克人还居住在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卡尔梅克人都是喇嘛教教徒。除卡尔梅克人外,共和国内还生活着约12万的俄罗斯人,占人口总数的37%;8000喀山人,占2%;约8000达尔金人,占2%;1万车臣人,占2.6%;以及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鞑靼人。 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南端的里海之滨,其人口的一半为蒙古血统的卡尔梅克人,他们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并信奉藏传佛教。

  •   历史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人分四部:和硕特(K hoshut)、准噶尔(Dzungar或Jungar)、杜尔伯特(Dorbet)、土尔扈特(Torgut),后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部统治,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吉尔吉斯草原,同年与俄人讲和。和鄂尔勒克移居于托波尔河上游,以其女嫁西伯利亚汗后人,并征服花剌子模部分领地。

      1643年,和鄂尔勒克移营至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与诺盖人密谋,使其脱离俄国。

      1650年,西伯利亚的土尔扈特部遣使向顺治皇帝表示臣服。

      1673年,顿河和额济勒河(伏尔加河)间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为得到俄国每年的丰厚赠礼,向沙皇表示效忠,但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清朝都继续保持联系。后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其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反抗,部分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握巴锡(阿玉奇的孙子)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几万人到达中国新疆境内。其他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到沙俄的统治,成为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

      192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1943年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消,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复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

      卡尔梅克共和国213世纪时,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于金帐汗国,15世纪又归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于1556年归属于俄罗斯。

      17世纪卡尔梅克人迁居到里海沿岸低地的西部,其早期历史与古老的厄鲁特部落紧密相连,厄鲁特人是从中亚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居住的。在迁移过程中,突厥人、俄罗斯人和一些其他部族加入到厄鲁特人部族中,直到最后形成卡尔梅克部族。在17世纪,喇嘛教在卡尔梅克人中十分盛行。直到19世纪末形成了游牧民族。

      1920年革命后,建立了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区,1935年成立共和国。1943年卡尔梅克人由于"与德国侵占者合作"被强行驱逐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地区。1958年驱逐令被认为有误又作修改,并重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卡尔梅克人又重返故土。

  •   地理

      位置卡尔梅克共和国1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里海沿岸低地的西部,东部与里海濒临,

      从北到南跨度是640公里,从西到东跨度是480公里。该区处于草原,半沙漠和沙漠带,地表水极少,其总面积为76,100平方公里,超过了比利时,丹麦,瑞士和荷兰总面积的总和。共和国处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南方,西邻罗斯托夫州,南部和西南与伏尔加格勒州相邻,东接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其坐标为东经44.5度到40.10度,北纬41.40到47.35度,从北到南长448公里,从西到东长423公里。

      气候卡尔梅克共和国气候属鲜明的大陆性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寒冷少雪。冬季气温在零下10℃~零下20℃之间;夏季山区气温处在20℃~30℃之间。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是春季。共和国内山区的植物生长期是180天~213天。一月平均气温: -7 °C;七月平均气温: 24 °C;年均降水量: 170mm(东部)到400mm(西部)。

      共和国处于明显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控制之下,农业经济最基础的生产方式——农场,处于使人苦恼的状态。土地沙化(这种情况已逼近埃利斯塔市)正在形成欧洲的第一个沙漠。各种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状况的出现,如:不成功的土壤改良政策;用相似的自然条件吸引别国来此放牧(许多卡尔梅克人都这样认为,从而达尔金人和车臣人从1943年开始“渗透”到共和国来放牧——形成卡尔梅克人迁居年);过度放牧,牲畜头数严重超过牧场的标准负荷;开垦海洋土地,号称“世纪工程”的“伏尔加河——恰格拉伊河”运河的开凿导致的后果是土质盐渍、被侵蚀,而且破坏了高鼻羚羊的生息地,这些都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河流主要流经河流包括:伏尔加河、库马河、马内奇河。

      湖泊卡尔梅克位于里海沿岸,总体来讲,湖泊较少,其中最大的几个包括:Manych-Gudilo、Sarpinskoye、Sostinskiye、Tsagan-Khak。

      资源卡尔梅克共和国矿藏资源主要有石油矿、天然气、盐矿和建筑用材料,但淡水资源匮乏。

      区划全国行政单位数量为13个区、1个直辖市、两个区属市、5个市镇、99个行政农庄。

      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是埃利斯塔市(英文:Elista;俄文:Элиста),该市建于1930年,从莫斯科市到埃利斯塔市的距离为1836公里。区属城市有:戈罗多维科夫斯克市(英文:Gorodovikovsk;俄文:Городовиковск),1971年建市,属戈罗多维科夫斯克区。里海市(英文:Caspian;俄文:Каспийское),1963年建市,属里海区。

  •   教育

      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

      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是卡尔梅克共和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优久的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是在卡尔梅克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70年成立的,有6个学院,学生约有8000人。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在将近四十年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人文主义、自然和技术相结合多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现任校长为基尔曼·博尔里科夫。

      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设有文学院,自然数学院,卡尔梅克和东方语言文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 设有农业系,生物学系,工程技术学系,教育学系,预科系,中等职业教育学系和军事教研室,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开设有20多个多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农学、历史学、法律、文学、区域研究、教育学、金融和信贷、 会计和审计、管理经济学等。

      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有23个专业。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雄厚:4个学院,6个系,40多个教研室,共有457名教师,其中40人是博士和教授,226名副博士和副教授,12名院士,34个荣誉教师。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有7个教学楼,1个培训实验工厂,2个学术实验基地,试验田,小型农场,图书馆有四个阅览室、390个座位,超过1百万册藏书。

  •   文化

      国旗卡尔梅克共和国5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国旗的旗杆上有红色”火舌”形状旗杆头,上有准噶尔4部落联盟的古老标志——相交的四个圆环,下面是流苏。国旗的长宽比例为2比1。卡尔梅克的白色九瓣莲花是精神纯洁、

      复兴和繁荣的标志。该共和国改革纲要的内容决定着对莲花的选择。莲花瓣的数量还表明,卡尔梅克人的祖先(游牧人)一年有9个月的放牧期。莲花的底色蓝圈象征着永远的净化和繁荣。“火舌”型的旗杆头是佛教的标志(卡尔梅克共和国人信奉喇嘛教)。4个相交的圆环代表着准噶尔4部落联盟,他们逐渐演变成了卡尔梅克人。红色的流苏如同打开的扇子,象征着圣洁的干瓣莲花。

      国徽国徽图案为:在金黄色的圆圈中画着”流苏”,圆圈外沿有蓝色边,其中装饰着”工”型条纹民族图案,底座是白色莲花。国徽的顶部有准噶尔4部落联盟的古老标志——4个相交的圆环。白色象征着和平、善良和慷慨。“工”型条纹图案表明过去艰难的游牧生活方式和卡尔梅克人选择的光明道路,金色是人们信仰的颜色,是财富和希望的颜色,意味着卡尔梅克永远阳光烂。蓝色代表着蔚蓝色的天空,象征着永恒、永生和自由。白色象征着卡尔梅克人的平和,他们与国内外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   经济

      卡尔梅克共和国3共和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天然气和石油,长有大量天然林,

      还有温泉、矿泉水源。农业经济以肉用畜牧业和绵羊饲养业为主。在里海还有小规模的捕鱼业。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于农业共和国,农业经济和畜牧产品再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伏尔加河流域经济区成员,缺乏完整的经济结构是卡尔梅克共和国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

      共和国有四大经济发展区:叶尔盖尼区——畜牧业和粮食经济区。在灌溉区域进行果树栽培、土豆和蔬菜栽培,同时发展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轻工业和金属加工业。中心是埃利斯塔市。沿海地带经济区——里海捕鱼业和鱼类加工业区。中心是里海市。普里马内奇耶经济区——粮食作物和榨油类作物种植区。该区还拥有葡萄种植业、乳肉兼用的畜牧业、黄油制造业和葡萄酒加工业。中心是卡拉达维果夫斯克市。中部和南部经济区——季节性牧场。冬季从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地区赶来大批细毛羊来此过冬。

      工业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工业发展薄弱,主要工业生产领域也与农产品再加工紧密相连。其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业、轻工和食品业、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建筑材料生产业。卡尔梅克共和国的电能都来自于齐姆良斯克水电站。最具前途的工业领域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卡尔梅克共和国4主要企业有里海机器制造厂、里海肉罐头生产联合体、

      里海鱼类加工厂、埃利斯塔建材厂、埃利斯塔缝纫厂。在水上还建成了新型水上悬浮工厂,为提高鲟鱼鱼子酱的出口,引进了先进的分装技术生产线。

      卡尔梅克共和国内完全不存在加工工业。被称为工厂的只有建筑联合体(现已停工)、砖厂和“星”电机厂。没有一家羊毛再加工厂,因为卡尔梅克共和国只出卖原毛。为了食品供给,共和国只生产牛奶、西米丹、面包和香肠,其余所需食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卡尔梅克共和国没有自己的石油开采厂,更没有石油再加工厂。境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由阿斯特拉罕州的企业进行。这是因为当时的共和国领导层坚持建立和发展了地质勘探企业,因为勘探企业与开采企业相比具有巨大的资源容量,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农业经济是卡尔梅克共和国经济的主体支柱,大型牧场式畜牧业较为发达。畜牧业种类主要有细毛羊养殖业和养牛业,它们的发展都是立足于使用牧场资源之上的。

      外贸卡尔梅克共和国向俄联邦的其它地区和境外出口的商品有肉类、羊毛、黄油、皮革、罐头。进口商品有金属、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日用品。鲟鱼鱼子酱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量占前苏联出口量的80%。

      投资在投资结构22.3%为联邦预算中,2.0%为联邦主体预算和地方预算投资,60.7%为私有企业和单位自有资金。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