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地理
- 行政区划
- 韶关行政区划
- 乳源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 云南行政村
一六行政村隶属安宁市八街镇,地处八街镇南边,距八街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51公里。现有农户394户,有乡村人口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1451人,劳动力91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93人。
-
人文地理
-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6.92万元,占总收入的17.42%;畜牧业收入74.5万元,占总收入的8.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75头,肉牛86头,肉羊44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57.96万元,占总收入的61.95%;工资性收入111.22万元,占总收入的12.35%。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农民收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1.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3人(占劳动力的29%),在省内务工254人,到省外务工9人。
-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生产、生活用水不稳定,部分小组的生活用水未经处理,卫生程度不高。村民建设的房屋有砖房、土房、老房子,较多是在原有地基上的拆旧建新,形成新旧交替,且缺乏路灯、公厕等公用设施,影响了村容村貌。该村现有田地连年反复耕作,田间虽有灌溉水沟,能够达到一定的灌溉水平,但灌溉水流失较大,不能科学灌溉,增加了灌溉成本;除此而外,现有田地的形状、通行不利于集约化耕作;田地的土壤结构不清,造成耕作作物、使用化肥缺乏针对性,客观上增加了成本且不利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该村现已经接通有线电视和广播,但村民缺乏公共文化设施,例如图书室、活动室,文化活动及活动的场所与城镇相比存在天壤之别。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该村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以解决"三农"为基点,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种养植业。
-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357户已通自来水、有37户饮用井水;394通电,350户通有线电视,有电视机农户37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100%、88.83%和95.1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3.81%和33.76%)。该村进村道路和到八街镇道路分别为水泥路和柏油路;村内主干道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有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39辆,拖拉机机42辆,摩托车2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86亩,有效灌溉率为46.9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5户;建有小水窖8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36户。全部自然村已通自来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还没有1个自然村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5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
该村未建小学,距离小学0.5公里,距离八街镇中学13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5人,其中小学生162人,中学生83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全村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
-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本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该村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争取上级扶持,自主发展,由于条件限制,现尚无项目开展。
-
村情概况
一六行政村隶属安宁市八街镇,地处八街镇南边,距八街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51公里。东邻本镇大营村委会,南邻本镇磨南村委会,西南邻本镇五岳村委会,北邻易门县普贝乡罗台旧村委会。辖德滋、石鸡、源新、小龙潭、四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94户,有乡村人口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1451人,劳动力91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93人。全村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海拔1987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量702.2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461亩,人均耕地1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植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市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85.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4.98%。
-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61亩(其中:田838.1亩,地622.9亩),人均耕地1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玉米等作物;经济林果地26.2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梨、桃、苹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