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房县、兴山、巴东三县交界处。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950公顷。现已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网。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南高山与华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于大巴山脉的延伸部分,地质结构为晚前寒武纪典型地带,气候以北亚热带向中亚地带的过渡区域,这里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是研究生物物种多样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是中国西南、华中、华南、华北和西北的动植物区系的汇合地,包含着半个中国的植物种类和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三种植物垂直分布类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享誉国内外。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建立时间: 1986年 海拔: 1200 保护物种: :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金猫、林麝、黄喉貂、秃鹫、大灵猫、红腹锦鸡 所在地: 湖北省神农架木鱼镇神农架景区内 开放时间: 09:00-18:00 票价: 90元

  •   动物资源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6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46.8%。其中,哺乳纲22科75种,鸟类43科308种,爬行纲7科40种,两栖纲6科23种,鱼纲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62.0%、71.5%、69.0%、50.0%、23.4%

      B、动物区系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通过对75种和200种繁殖鸟类的成份分析,东洋界占优势,南方和北方物种混杂,表现了过渡性特征。

      C、珍稀动物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占湖北省的71.8%,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金猫、林麝、黄喉貂、秃鹫、大灵猫、红腹锦鸡、大鲵等。此外,还有白化动物30多种:白林麝、白鬣羚、白金丝猴、白蛇等。

  •   发展历程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

      神农架林区是1970年国务院以国发[1970]47号文批准建立的一个以林区命名的县级(1997年升为副地级)行政区,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在1970年以前,“神农架”表示的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湖北省巴东、兴山和房县三县的边缘地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现在的“神农架”概指神农架林区。神农架丰富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早已为世人所关注。早在1888年和1900年,英国人亨利(A.Henry)和美国人威尔逊(E.A.Wilson)就分别考察过神农架,之后陆续有中外学者来神农架考察,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1960年林业部及湖北省林业局组成的森林资源调查队,在编制神农架林区规划方案时提出以大、小神农架为中心约2,000公顷范围划为保护区;1978年湖北省林业局向省革委会报送了《关于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意见的报告》(鄂革林字[1978]138号)。1978年9月,湖北省革委会批复了省林业局的报告,下达事业编制35人,设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但未付诸实施。1980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15个单位的47名科技人员,对神农架进行了综合考察,充分肯定了神农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1980年8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中美植物学家对神农架植物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肯定了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1982]22号文批准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3年成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86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1986]75号文批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12月17日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1992年入选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示范保护区。

  •   地形地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大巴山中山与低山,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山脉走向呈东西方向延伸,区内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部低,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区内山势高大,山峦重叠,山坡陡峻,河谷深切,峡谷纵横,绝壁高悬,山峰挺拔,气势雄伟。全区形成大小山峰187座,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2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大巴山脉主峰和湖北的最高点,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故又称“华中第一峰”。保护区西南赖家河坪口,海拔420米,是区内最低点,相对高差为2685.4米。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山地,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处于湖北省上升中心,因而遭受侵蚀、剥蚀的影响较强,山体顶部地形平缓,比较开阔,形成高山台地,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山体遭受强烈的切割,地形陡峭,形成“V”型深切河谷,山体坡度一般在30°~50°,系典型的峡谷地貌,坡麓与阶地发育不全。

      神农架地貌类型复杂,主要为山地地貌,还有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川地貌。

  •   地理位置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2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03′05″~110°33′50″,北纬31°21′20″~31°36′20″,地处湖北省、重庆市交界的长江、汉水之间,周边与神农架林区、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竹山县和重庆市的巫溪县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105.28万亩,分东西两片,东片以老君山为中心,面积15.7万亩,西片以大、小神农架为中心,面积89.58万亩。

  •   景观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9①自然景观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自然景观为主,根据不同的景观要素可划分成喀斯特地貌景观、亚高山草甸景观、箭竹林海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常绿阔叶林景观。

      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风景垭、金丝燕洞、南天门、三十六拐、石人穿缝、冷热洞、郑家包暗河等地。区域内石柱石峰千奇百怪,洞穴暗河迂回幽长。特别是有“神农架第一景”之称的风景垭,其南坡下切成深达一千米的峡谷,垭中千百年来风蚀形成的石柱石峰如竹似笋,云缠雾绕,若隐若现,临崖而望,削壁深涧,惊心动魄。

      亚高山草甸景观:主要分布在猴子石、南天门、老君山等地。在这些地带的山峰上部及山坡较平缓处生长着大面积的草甸,那厚厚的草甸和疏松的土壤,仿佛一床巨大的绿色毛毯铺在地上,尤其是到了春夏季节,草甸中繁花似锦,蔚为壮观。

      箭竹林海景观:主要分布在神农顶北坡、白水漂等地。该区域箭竹簇生连片,林间杜鹃伴生,竹绿鹃红,交相辉映。

      常绿针叶林景观:主要分布在金猴岭、神农顶、麂子山、长岩屋等地。以巴山冷杉为主要树种的原始森林群落构成此景观。走进金猴岭原始林内,那苍劲挺拔的冷杉被藤本植物缠绕、地上根盘错节,绿苔密布,林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加上小鸟的鸣叫和金丝猴的嘻戏,置身其中深感幽深古奥。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0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2400米范围内。该区域林分组成复杂,生物种类丰富,四季景色多彩多姿,春天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花枝招展,香飘万里;秋天树叶由绿变黄,万紫千红。

      常绿阔叶林景观:主要分布在九冲河、阴峪河等低海拔地区。常绿阔叶林多生长于低海拔的沟边、崖上,其成份丰富多样,林下常见野生动物活动。碧水绿树配以绝壁石峰和飞禽走兽,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

      ②人文景观

      赋有现代建筑风格的馆园景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通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修建了如小龙潭生态旅游食、宿、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建筑,以及具有野趣的野考站、了望塔、保护管理所、哨卡、楚林宾馆、局办公大楼等设施。

      古老的遗址传说:有神农氏遗迹、古盐道、薛刚反唐屯兵遗址、老君庙、木城等。另外,各种关于“神秘动物”的传说,也吸引着广大游客和探险爱好者。

  •   森林资源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8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52775亩,林业用地1008408亩,占总面积95.8%,非林地面积44367亩(其中未利用地25588亩),占总面积4.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960194亩,占林业用地的95.2%;灌木林地17957亩,占林业用地的1.8%;疏林地30017亩,占林业用地的2.98%;未成林造林地103亩,占林业用地的0.01%;苗圃地137亩,占林业用地的0.01%。在有林地中,天然林879029亩,人工林81165亩(其中包括经人工抚育或培育的天然林),分别占有林地的91.5%和8.5%。森林覆盖率91.2%。

      森林蓄积8134201立方米(其中;针叶林936859立方米,阔叶林蓄积6174113立方米,针阔混交林1023229立方米),疏林蓄积181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16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2908立方米,枯倒木蓄积5789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8149135立方米。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按其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垂直森林植物带,即海拔800-1500米之间为亚热带性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带,即海拔800-1500之间为亚热带性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带(800米以下为栽培植被);海拔1500-2600米之间为暖温带性落叶、阔叶、针叶林带;海拔2600米以上的为寒温带性常绿针叶林带,尤其是海拔2600以上生长的箭竹林和点缀其间的高山杜鹃,更是卓然不凡。

  •   植物资源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现已知的高等维管束植物241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有珙桐、水青树、银杏、延龄草、双质木等等,共34种。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真菌、地衣共926种。保护区高等植物约254科、1008属、3084种(见表1~1)。保护区苔藓植物约有55科、136属、245种,约占中国科数的51.88%,属数的28.33%、种数的11.67%,蕨类植物约有34科、75属、297种,约占中国科数的65.38%、属数的36.76%、种数的11.42%。种子植物科属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属、30种,占中国科数的60.00%,属数52.94%,种数12.61%,被子植物有159科,779属,2512种,占中国科数的54.64%,属数的26.50%,种数的10.34%。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湖北省的54.8%,42种神农架地区特有植物,1800多种药用植物。

  •   气候特点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5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由于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布带明显,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递减0.54℃。水平分带也十分明显,由东向西,气温逐渐降低,由于受山脉影响,温度呈马鞍型分布。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但由于受海拔和山脉影响,同一时间内,各地相差很大。如1月平均气温神农顶为-8℃,下谷坪河谷为1.6℃,两者差10℃。全年辐射103.7千卡/m2,全年日照时数1858.3h,日照时数及总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无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一般规律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无霜期迅速变短,海拔800米以下一般为230—240天,海拔800—1200米为200—230天,海拔1200米以上不足200天。平均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间,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在春夏之交的季节常有冰霜发生,每年一般从九月底至次年四月底为冰霜期。保护区内平均年蒸发量500—800mm,干旱指数为0.50—0.53。保护区全年80%的时间盛行东南风。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

  •   水系分布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4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大神农架为中心,岭脊向四方作星状放射。南临长江西陵峡、西毗秦岭,北依汉江,是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上游的分水岭。保护区具有山高、坡陡、谷深,垭、沟、槽交错,地形复杂的特点,孕育了南河、香溪河、沿渡河三大水系。山涧谷地流水淙淙,瀑布高悬,河水落差大。

      A、南河水系

      为汉江支流,发源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巴东垭子,南河从保护区内的关门河至鱼头河,流域面积53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每秒24.53立方米,总落差55.2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830kw。

      B、香溪河水系

      香溪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当阳河、九冲河。其中,九冲河长度45公里,当阳河长度68.5公里。全部流域面积3207平方公里。

      C、沿渡河水系

      沿渡河又称神农溪,是长江支流,区内流域面积219平方公里,流长17公里。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