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东肖镇

东肖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东肖镇,地处龙岩市西南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副总理的家乡。这里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素有革命老区、文化区和侨区之美誉,319国道、漳龙公路、省道福三线、龙岩大道穿行而过,属于龙岩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组团。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下辖18个村,总人口23586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肖镇 地理位置: 龙岩市西南部 面积: 73平方公里 美称: 革命老区、文化区和侨区之美誉

  •   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镇党委、政府努力寻找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抢抓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年来,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50万元以上的34个,500万元以上的10个,如花生生产销售基地、汇通建材有限公司、东南洋供水发展有限公司等,引进资金1.1亿元,仅去年创产值2.9亿元。今年,占地1500亩的连圣工业园被省乡镇企业局列为全省40家省级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基地之一。目前,已完成整个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工业园区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园林化、生态型的要求进行建设。现园内有产值超亿元的明星企业--标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龙岩烟厂准备投资1.7亿元建立现代化、花园式烟草仓库及辅料生产基地。1999年5月29日,规划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的省级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肖动工兴建。该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邮电通讯发达,能源供给充足,至今,共签约项目26个,有7个已投产,为东肖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农业

      农业基础较强,以建立现代农业示范乡镇为契机,在着重抓好花生加工、生猪、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兼顾发展水果业和毛竹业,成立了东肖现代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设施完善、科技依靠、体制创新、效益显著”的目标建设了一批农业示范区、示范场,如现代农业示范园、邦山设施农业示范片、名优水果种植示范区等,现已形成出栏7.5万头和年加工量上千万斤的花生加工基地。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四季风和日丽,山地和农业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   历史发展

      东肖镇2民国18年(1929)6月至翌年12月15日,民国21年(1932)4月10日至10月17日,建立东肖区苏维埃政府,辖12乡。民国22年,与黄坊并为东黄区,设龙前、溪圣、西园、西兴、永安5乡,次年属第五区。民国26年3月,属第二区,设白土办事处,划永安、溪圣、西园、前潭、龙前、西兴乡联保,次年缩为安园、溪圣、复兴、龙前乡联保。民国30年12月设白土镇,辖寨李、黄邦、连甲、溪兜、溪坝、连圣、盂头、复兴、菜园、桂园保;还有龙兴乡的湖邦、肖坑、榴村、后田、邦口、雷隔、泉井、聚源、龙聚、东窟保和东安乡的田洋、永昌、罗星、曲潭保。民国33年龙兴乡、东安乡的所属保并入白土镇,划寨李、黄邦、溪坝、湖邦、连圣、菜园、龙聚、桂园、泉井、后田、榴村、雷隔、田洋、永昌、曲潭、东窟、肖坑、盂头18保。

      1949年11月,为东红区的中民、洋潭、榴田、溪兜、龙泉5村。次年2月分设东肖区,辖中民镇、溪圣、榴田、龙泉、洋潭乡。1956年分中民、洋潭、榴田乡,属附城区。1957年设东肖乡(县直属),次年成立东肖公社。1959年红坊公社并入东肖公社,翌年并入城郊公社,设东肖管理区。1961年恢复东肖公社,辖肖坑、隘头、榴坑、后田、东窟、龙丰、龙聚、邓厝、后埔塘、坝桥、泉邦、湖洋寨、联邦、隔顶、李家、黄邦、菜园、盂头、连圣、溪连、曲潭、洋潭22生产大队、181生产小队。1984年改设东肖镇。1987年辖18村、186村民小组。

      东肖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17年3月4日后田武装暴动,揭开闽西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长期坚持革命斗争,谱写光辉的历史篇章。

      辖区三面环山,海拔538.5米;中部是平原,海拔386米。多年年平均气温摄氏19.8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花生、烤烟等。1987年,总人口226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34人。是主要侨乡。耕地面积13166亩,林业用地6万多亩。农业总产值49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其中种植业304万元、畜牧业131万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个,产值59万元。村委会及以下办工业企业256个,从业889人,产值512.26万元。乡镇企业768个,从业2910人,总收入1630.19万元(按现价)。其中镇办企业7个,从业634人,收入716.23万元。

  •   教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东肖中学在顺利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后,今年又迎来建校六十周年,现正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市多科性本科院校--龙岩学院校址设在福建省资源学校,现已列入省高等教育“十五”发展计划,市政府将投资1亿元用于学院的建设。该学院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建成后容纳学生5000-8000人。龙岩学院的兴建,必将给东肖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生机。为保证学院在2002年9月前向省政府、教育部申报,2003年接受教育评估,东肖镇党委、政府正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前期筹建工作。

  •   旅游环境

      新罗区东肖镇利用红色、生态资源优势,着重抓好东肖休闲旅游的“一点”(龙台新农村休闲生态农业项目)、“两线”(“红色文明走廊”及“千米绿色长廊”线路)建设。通过聘请专业旅游规划院制定全镇旅游规划,以点连线带面,结合“红色游”和“绿色游”两大资源品牌,全力打造成闽西都市休闲旅游重镇。新罗区东肖镇拥有邓子恢故居、后田暴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及以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东肖景区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开发两大资源,对于打造旅游重镇具有重要意义。

  •   简介

      在龙岩南部,面积73.0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白土圩,离市区7.5公里。明代为铁石乡南表政里东坑社的白土、肖坑、西坑和城区南郊的古田洋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东肖社全境。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奔宽裕型小康,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发挥东肖优势”(区域优势、侨乡优势、人文优势、老区优势),突出四个重点(调整农业结构、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外引内联开发项目、建设“花生之乡”),实施五大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小城镇工程、科技兴镇工程、开发区带动工程、旅游兴业工程),“开放开发开拓”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东肖加快发展。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财政总收入78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也蒸蒸日上,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精神文明迈上新台阶。

  •   经济建设

      东肖镇1村镇建设迈开新步,已完成东肖组团中心片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和旧街改造、农贸市场扩建的设计工作;完成东肖森林公园7公里的道路拓宽改造、乡村主干道硬化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全镇18个村基本可用上卫生饮用水。新村开发力度加大,菜园新村日趋完善,“子畊山庄”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全省最大的农民示范新村--黄邦新村已顺利完成规划设计工作,于日前开工建设。位于龙岩大道旁的洋潭住宅小区,正在规划设计中。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秀美的山水风光,又有革命历史文化。镇党委、政府积极构筑具有东肖特色的"红绿色"旅游热线,加快以度假村、爱乡林、婚育新风林为起点的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完善邓子恢纪念馆及故居、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后田暴动馆等纪念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东肖森林度假村、闽西特产中心等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颇有影响力的近郊旅游项目。东肖森林公园西区也以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冬暖夏凉而成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

      改革开放为东肖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今日东肖,已生机勃发、前景广阔,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长期以来广大旅外乡亲恋土蔚然成风,为东肖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沐浴着新世纪曙光的东肖人民,愿与海内外乡亲及有识之士协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