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早胜塬

早胜塬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天下第二原

      早胜原,东以米桥老庙与正宁县山河镇相连,南至无日天沟,北抵九龙川,西到马莲河。

      早胜塬1原面东窄西宽,从东向西犹如一个伸长的大姆指,东西长45余公里,南北宽25余公里,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原面东窄西宽,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1150米到1380米之间。从西南向东依次有政平、中村、早胜、良平、平子、米桥六个乡镇,87个行政村, 17万人口。

      早胜原土好地肥,黄土层厚达90—150米,多为黑垆土,耕作层富含腐殖质,土壤团粒松散,渗水保墒能力强,底层土壤粘结细腻,可塑性能好,适宜挖掘窑洞居住,因此窑洞是早胜原的一大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过去90%的农户居住窑洞,现在仍有10%左右。当地群众修造的窑洞坚固安全,美观漂亮,冬暖夏凉,有“冬天不用大炭(煤),夏天不用风扇”之说。

      早胜原东依子午岭,凭其“绿色屏障”的润泽,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水较丰,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水热同期,降水多集中在7—9月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素称“陇东粮仓”。农作物以小麦为主,辅之以玉米、高粱、豆类、糜谷、洋芋等粮食作物和冬油菜、胡麻、芝麻、蓖麻等油料作物;瓜果、蔬菜、花卉品种繁多,凡北方及中原地区有的品种这里都宜于种植。早胜曹杏个大、色艳、味鲜,营养价值高,全省驰名,杏制品远销海内外。黄花菜、花卉、甘草也久负盛名。畜牧业一向兴旺,早胜牛是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的名牌畜种。

      早胜原宽阔平坦、交通便利,银(川)西(安)公路、铜(川)眉(岘)公路、早(胜)长(武)公路纵横其境,自古是“商贾辐辏”之地,早胜镇古为陇东商品集散地,如今市场活跃,设施齐全,品种繁杂,有全县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木材集结市场和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客商云集,集日贸易额在80—100万元之间,月1200万元左右,年达1.4亿元之多。紧邻早胜的平子、良平、中村等集市亦日见繁荣。

      早胜原与董志原隔马莲河相望,面积仅次于董志原,称“天下黄土第二原”。

  •   早胜塬(原)

      早胜塬,又写作“早胜原”。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境内。以早胜镇为中心,包括早胜、平子、良平、米桥、中村等乡镇。平均海拔1221.2米,年均温度9.1℃。年日照时数1935.7小时。无霜期160~180天。年降雨量为576.8毫米,年蒸发量为1496.2毫米,雨量虽较充足,但多集中在6~9月份,冬季干旱。

      早胜塬人气很旺。名门望族傅家,自汉朝傅介子后,继出嘏、祗、玄、咸等10多名文武重臣,明按察使贾瓘、清道光皇帝严师刘奕煜和现代著名作家李秀峰均出生于此。1942年在早胜成立了甘肃省国立中山中学,解放后被命名为宁县第一中学,早胜原得益于这所学校,耕读传家,人民文化素质相比较好,出门干事和经商的人特别多,无论走到那里,十个宁县人中有一半以上就是早胜原人。

  •   沟壑与塬面

      千万年的西北风带来了大量的黄土,在子午岭、太行山的阻拦下,形成了横跨甘、陕、晋的黄土高原。庆阳就在子午岭以西,正是阻击黄土的第一道战场。沉积的黄土层最厚也就不奇怪。可是这里还有更早的主人,那就是岩石、河流。长久的流水连坚硬的岩石都能切开,何况绵软的黄土?于是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千沟万壑。可以说,有多少溪流,就有多少沟壑,他们如叶之脉、如根之毛,逐渐汇成筋络、枝干。

      而在溪流反复冲刷却保持台面不垮的黄土就叫做“塬”。在黄土高原地区,塬面和河流犹如围棋黑白子相互犬牙交错,河流拉出来的沟壑包围缠绕着塬面,而塬面台地则阻隔分割着河流。于是在陕西就有了千古流传的乐游原、举世闻名的白鹿原,在甘肃则有黄土最厚的董志原、物产丰富的早胜原……

      早胜原,古称定平原,旧称“枣社”原。早胜镇是上古名镇,它与甘肃广河县的三甲集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龙山镇,同为甘肃省最负盛名的三大商贸重镇之一,而享誉陕甘宁青四省。早胜原以有早胜镇而得名。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