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屏东

屏东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屏东县位于台湾最南端,也是台湾西部南北最狭长的县份,地处热带地区,富有热带风情。屏东县境内的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第一座国家公园,同时也是极富盛名的观光景点。屏东县产业结构上偏重农、渔业,但近年来大力推动观光产业,黑珍珠莲雾及黑鲔鱼已成为屏东县最具代表性的特产。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屏东县 所属国: 中国 所属市: 台湾 面积: 2775平方公里 人口: 90万人(2013年) 著名景点: 垦丁国家公园,南湾,鹅銮鼻公园,小琉球,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方言: 闽南语、客家语、台湾原住民语 机场: 屏东机场 火车站: 屏东站、潮州站、东海站等 下辖地区: 1市3镇29乡 电话区号: 88608 邮政区码: 900 行政区类别: 县 政府驻地: 屏东市自由路527号

  •   交通状况

      铁路

      台湾铁路管理局屏东线

      六块厝车站

      屏东车站

      归来车站

      捷运:高雄捷运屏东延伸线(规划中)

      省县道公路

      台1线

      台3线

      台24线

      台27线

      县道189线

      公共汽车及公路客运

      高雄客运

      屏东客运

      屏东市公共汽车

      航空:屏东机场 [5]

  •   农业状况

      该屏东县是本省主要农业区之一。稻米产量居全省第二,香蕉产量占全省一半,菠萝产量超过全省五分之一,西瓜也颇负盛名。特产有槟榔、木瓜糖、椰子等。本屏东县工商业发展较为缓慢。除拥有较大规模的屏东糖厂外,还有合板、木材加工、罐头食品、橡胶制品等工业。该屏东县的畜牧与水产为台湾南部县市之冠。渔业产量跃居全省渔港第二位,被列为本省一等渔港。

  •   历史沿革

      根据史籍记载,屏东市的开发大约在清朝康熙21年间,即公元1684年,由大陆福建省海澄县的居民渡海而来,先在市区建立简单的村落,然后再逐步扩展为具规模的市镇。

      民国38年台湾光复后,屏东市曾与邻近的万丹、长治、九如三乡合并,成立由省政府管辖的省辖市,直到民国39年台湾省行政区域调整,才将屏东市单独分出,成立县辖市。

  •   地名由来

      屏东市昔称「阿猴」,是原住民方言谐音;后来又成为平埔族阿猴社民的部落,所以也称「猴社」、「阿猴寮」。又由于全市的地形好像一只坐着的猴子,故称「阿猴」,日据时期因猴字不雅而将「犬」部改为「纟」部。后来发现此地是位于高雄半屏山之东,所以按照位置来取名为「屏东」。

  •   基本概况

      屏东1台湾省重要制糖县。位于台湾本岛南部,西北界高雄县,东界台东县。海岸线西起高屏溪口,东至恒春半岛东北岸。面积2775平方公里,人口89.33万。县府驻屏东市。17世纪后期粤、闽移民先后入垦,至18世纪初,北至旗山,南至枋寮,农业已盛,屏东市成为南部农产一大集散中心。清光绪元年(1875)设下淡水县丞。日本侵台后,几度改制,1933年称屏东市,隶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县。

      县境平原气候暖热,年均温达24.5℃,雨量丰沛,年均降水超过2000毫米,惟9月~翌年4月少雨。平原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水稻、甘蔗、香蕉、凤梨等生产甚盛,亦产椰子、槟榔、琼麻等。屏东市和东港镇为重要制糖基地,东港亦为重要渔港。近年屏东市工业已有较大发展。铁路西通高雄市,南下经林边至枋寮,支线通东港。1991年南回铁路建成通车后,屏东成为台湾环岛铁路运输必经之地。公路东逾中央山脉通台东。台湾南回铁路计划将循此向东,与东部铁路系统相接。自屏东市南下,公路循海岸至恒春、鹅銮鼻;绕东岸北上可抵台东;自西岸枫港亦有公路循河谷跨越山地与东部海岸公路相接。

      屏东平原以东,山地起伏,南尽于恒春半岛的南湾,其间多为山地高山族分布区。全县共有8个山地乡,为台湾山地乡最多的县。1874年以反抗日本武装侵略闻名的牡丹村及石门古战场,即在恒春以北的四重溪流域。石门下游有四重溪温泉,南湾之东有垦丁公园、鹅銮鼻灯塔以及东海岸的佳乐水等,皆为台湾南部著名游览胜地。县辖琉球屿距东港西南约3海里,面积在7平方公里,自东港有机帆船联系。

      该县是本省主要农业区之一。稻米产量居全省第二,香蕉产量占全省一半,菠萝产量超过全省五分之一,西瓜也颇负盛名。特产有槟榔、木瓜糖、椰子等。本县工商业发展较为缓慢。除拥有较大规模的屏东糖厂外,还有合板、木材加工、罐头食品、橡胶制品等工业。该县的畜牧与水产为台湾南部县市之冠。渔业产量跃居全省渔港第二位,被列为本省一等渔港。

  •   教育状况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

      国立屏东高中

      国立屏东女中

      国立屏东高工

      县立大同中学

      屏荣高中

      私立陆兴中学

      私立华洲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

      私立民生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

      私立明德高级中学

      屏东县立明正国中

      屏东县立中正国中

      屏东县立公正国中

      屏东县立至正国中

      屏东县立鹤声国中

      私立大同高中(国中部)

      私立陆兴高中(国中部)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中正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仁爱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海丰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公馆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鹤声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凌云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胜利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归来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前进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唐荣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民生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建国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忠孝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复兴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和平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信义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瑞光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崇兰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大同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民和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高朗国民小学

      屏东县屏东市盐埔国民小学

  •   旅游资源

      屏东2著名风景区有垦丁国家公园、琉球屿以及四重溪、恒春古城门、万金天主教堂及兴建中的山地文化园区等。屏东开发甚早,早期有鲁凯、排湾及西拉雅等原住民族居住在此,接着又有闽、客移民前来拓垦,在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足迹:佳冬萧宅、屏东孔庙、万金天主堂、旧好茶部落、恒春古城、鹅銮鼻灯塔等,皆是著名的古迹。目前,闽南人多分布在平原地带,万峦、佳冬、内埔等地为客家人聚集区,原住民则多分布在东侧的山区。亲走一遭雾台、三地门,欣赏原住民擅长的手工艺,或深入内埔、万峦体会客家风情,或直驱东港、小琉球来趟水乡之旅,都是不错的旅游选择。

      东部山区蕴藏着许多山林、瀑布美景,尤其林边溪上游的来义乡,更有"瀑布之乡"美称。座落在恒春半岛东侧的牡丹、旭海,则以亮丽的草原和辽阔的海景,崭露头角。

      境内结合自然生态与观光游览首推垦丁公园,除了拥有珍贵的生态资源外,耀眼的阳光、碧绿的海洋,令北部人羡慕不已;绵延的沙滩、五彩的珊瑚礁,更洋溢着南太平洋岛屿般的慵懒气氛。加上每年10月于满州、社顶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或冬春二季避寒于龙銮潭的雁鸭,让垦丁更成了名闻遐迩的观鸟圣地。

      鹅銮鼻灯塔鹅銮鼻灯塔位于台湾的最南端,地势东陡西缓,沿岸布满珊瑚礁。“鹅銮”一词为排湾族语,有“帆船”之意;鹅銮鼻的地标为鹅銮鼻灯塔,也是台湾尾的代表。灯塔塔身全白,呈圆柱形,高18公尺,周长110公尺,分4层,光力可达20海里之远,强度几为亚洲灯塔之冠,有“东亚之光”的美誉。

      公园位在灯塔右后方的海岸边,占地59公顷,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的风景区,有一条赏景路线贯穿好汉石、妙妙洞、沧海亭、迎宾亭、猎猪石、相逢谷、古洞、虬榕、非非洞等18处胜景。而白色的“台湾最南点”意象标志,侧看象拇指,清楚的标示出地球上台湾最南点的所在位置。

      巴士海峡和太平洋的滔滔白浪经年在此澎湃交锋,而鹅銮鼻灯塔耸立海岸边,始终静默护卫着台湾的最南线。

      南湾距恒春约4公里的南湾,如今是垦丁水上新潮活动的大本营。从恒春沿屏鹅公路南下,经过核三厂大门前的一个缓坡后,眼前豁然开朗,宽40余公尺、绵延达600公尺的细白沙滩,以优美的孤度,迤逦在眼前,衬着蓝澄的海天,是垦丁最著名的代表景观之一。

      南湾海岸平坦、波浪适中,不论在海域游泳、滑水、驾帆船,或在沙滩上打排球,漫步、日光浴,均十分适合;每逢台风过后,波浪较高时,可又见到许多好手,踩着冲浪板驭浪而行。海湾两侧的珊瑚礁区,地形极富变化,盛产热带鱼、贝类、海百合等生物,景观非常丰富;南湾还成立了规模庞大的“人工鱼礁区”,更吸引着潜水爱好者前来;而业者新近自日本引进的“海底漫步”,更可让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在毫发不湿的情形下,一览海底世界的奥妙。

      南仁湖保护区南仁山位在垦丁公园东北部,泛指八瑶溪以南、港口溪以北的5000余公顷山区,受到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景响,孕育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囊括了1200余种高等植物、129种蝴蝶、近百种的鸟类及多种哺乳、爬虫动物;而南仁湖座落其中,声名在外。

      南仁湖主要是由路口的宜兰潭、中央水域和独立的南仁湖所组成,前二者为人工湖泊,所以真正的南仁湖仅为单一湖泊。最早的南仁湖原是沼泽一片,当地居民引湖水灌溉,筑渠放水、建挡水堤,长久下来使得沼区汇集了附近山头的雨水和山泉,形成狭长的水埤,而成今日的南仁湖。

      沿着步道而行,不仅风光清丽,同时亦是生态观察的最佳地点:对照着解说牌,可认识到榄仁舅、倒卵叶楠、恒春杨梅、印度栲等稀有植物,一路行来,竹鸡在林下偶现行踪、小弯嘴画眉也婉转轻唱,不进还可欣赏到蝶群翩翩的舞姿。

      南仁湖畔则以水生植物为主,萤兰、水毛花、野荸荠、银莲花等都是主要而常见的。放眼远眺,湖的周围环覆着低矮的热带雨林,还有一大片平坦的青草地。草地上的候鸟观测站,是观察到各种候鸟生态的最佳地点,冬季时,这里更是小水鸭、绿头鸭、大白鹭、苍鹭渡冬的好所在。

      小琉球风光屏东3小琉球位在主屏溪口之南,东港西南约15公里处,是台湾附近唯一的珊瑚礁岛屿,整个岛屿北宽南狭,周围12公里,面积约6.8平方公里,地势略向东北缓斜。从高屏溪口远望,小琉球似一平扁的盘子,接近时,才发觉近岸处尽是高耸的海崖,礁岩在海浪的侵蚀下,峥嵘嶙峋,只有少数地区才有小面积的沙滩。

      靠海吃海,海洋不仅是小琉球居民最重要的生计来源,亦是岛上观光最大的本钱。小琉球被裙礁环绕,海岸线上几乎处处是美景,其中美人洞、乌鬼洞是岛上两大风景区,皆以奇岸怪礁著称;碧波之下浅海处,丛生着一叶叶美丽的珊瑚,色泽瑰奇的热带鱼梭巡其中,加上海星、海胆、贝壳、夜光螺……,热闹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只要简单的装备,就可一亲海底世界的芳泽。

      面对变幻难卜的海洋,讨海维生的小琉球人对于超自然力量也有一份出乎寻常的敬虔。小小的岛屿上林立着众多庙宇,其中以灵山寺、三隆宫、碧云寺最为知名;而三隆宫3年一科的王船祭,更是岛上最重要的祭典。

      前来小琉球旅游,行程上以两天一夜为佳,除了环岛一周,参访各景点外,不妨安排个半天时间,乘坐拖曳伞、香蕉船,或进行体验潜水,以海陆空的立体玩法,亲体小琉球多采多姿的世界。

      来到素有“海上乐园”之称的小琉球,千万别错过一览海洋世界的大好机会。小琉球是台湾所属岛屿中唯一的一座珊瑚岛,除了沿岸各色奇岸怪石令人叹为观止之外,海底世界更教人大开眼界。珊瑚随海潮款摆生姿,群礁间孕育聚集着各式鱼类,五彩斑斓的鱼群在水中轻盈梭游,舞姿一流的水母正跳着水中芭蕾,还有龙虾、海葵、法螺、夜光螺……,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龙虾洞、美人洞一带的澄澈海域,以及白沙尾东南海滨,是小琉球最适合潜水的海域,但前二者海流较急,并不适合初学者。圣弘娱乐渔业有限公司提供包含潜水、浮潜在内的各项水上娱乐活动。此外,亦可在白沙码头搭乘“海底观光潜水船”,透过透明船舱,一窥神秘的海底世界。

      花瓶岩东港开来的船驶进白沙港前,远远就可看到矗立滩边、高约9公尺的花瓶岩,俨然是小琉球的守护神。花瓶岩是块上宽下削的珊瑚石灰岩,因长期受海水冲蚀,形成今天头大脚细的外观;岩顶上还长有青青草木,远看就像插了花草的花瓶,也有人称它“毛菰岩”。

      美人洞相传有位苏州美女,因海难漂来小琉球,独居在此洞内,后人便称此地为美人洞。洞内奇石陈列、花草丛生,洞外碧波万顷;风景区分海滨与山坡两个游憩地带,共有12景:曲径通幽、天外天、蝙蝠洞、情人坪、仙人洞、仙人泉、望海亭、海上乐园、怡然园、迷人阵、一线天和榕岩谷,多以珊瑚礁海岸景观为主。

      小琉球为一天然洞穴,因传说早年有矮黑人居住而是名,惟后遭英军屠杀殆尽;其人种究属传说中的台湾矮黑人,抑为荷兰据台期间引进的南洋黑奴,仍众说纷纭。入口的礁岩上有百年老榕树,盘根错节,区内有甘泉、碧波亭、怡桥、洌池等胜景。走入洞穴,恍如走进迷宫阵,曲折幽暗、深不可测,据说有侧洞可直通灵山寺。

      恒春古聚落风情屏东4恒春半岛早在清朝时期即因农渔业的发展,而于今日恒春、车城沿海及满州等地产生不少聚落,交通的不便及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使得半岛上的村舍所呈现出的风貌,大异于台湾各地常见的闽式建筑,反因渔事上的往来,而与澎湖的传统建筑相近,加上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习性,间或受日据时期仿欧风格的影响,在台湾地区自成一格。

      半岛上的建筑深受生活机能影响,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间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谓的“一条龙”。一条龙式的屋舍沿着主要街道毗邻排列,呈带状发展,是恒春、车城沿海聚落常见的景观;后因家丁繁衍而增建护龙,再形成“辘轳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论何种型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宽敞的前埕,除了作为农渔时的工作场所外,亦是孩童嬉戏、家人休憩及联络邻里的重要场所。

      随着村落的发展,新的屋舍层叠错落在主街道后方,各住户间有巷道相连,并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由于阻挡了强风,且因接邻各住家而成了闲话家常、联络感情的地方。对造访的游客而言,这也成了走访古聚落风情的最佳漫步途径,在恒春万里桐一带仍保留相当完整,走进巷弄间,恒春半岛的强风炽日顿时隔绝于外,另有一番悠闲感受。

      恒春半岛每逢秋冬便会吹起强大的落山风,因此建筑上也可看到不少防风措施,形成恒春古厝的重要特徵。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内外两堵外墙,兼具防风隔热的功用;为防强风掀顶,此地的出詹短而窄,并多于其上砌一短墙,称为“女儿墙”;“兔耳”的设计,则是为了悬挂木板,提供门窗又一层的保护;此外,屋顶、墙体也因防风而砌得厚实牢靠,虽看不到飞詹走壁之精美,却另有一番朴实的风味。

      目前恒春半岛上保存较完整的古聚落,以恒春镇的万里桐和大光最具代表,而万里桐韩宅、大光吴宅、白砂陈宅,以及车城乡的射寮清河堂、后湾许宅和满州乡的尤宅等,是其中最值得探访的古宅。

  •   民俗风情

      屏东5“鲁凯族圣地”雾台乡,地处中央山脉南端的大武山区,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左右,由于位处山林深处,年均温约摄氏17~18度,即使盛夏亦凉爽宜人,而境内峰峦叠起,长年白雾缭绕,景色迷人。

      全台的鲁凯族总人口数大约为7千余人,散布在高雄县、台东县一带,尤以雾台乡为大本营。乡境内以雾台为核心,环绕着伊拉、吉露、阿礼、佳暮、大武等村落,雾台既是行政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其他村落的交通转运站。

      24号省道自屏东市区经三地门至雾台,串连起繁荣的现代城市及淳朴的山间村落。道路经水门后,开始沿山势蜿蜒爬升,来到三地门,眼前景观不变:壮丽的北大武山、井步山山势雄浑,隘寮北溪切割其间,造成深峻溪谷,景象慑人;沿着山道盘旋攀高,沿途鸟啭虫鸣,山壁上多处白练高悬。伊拉是进入雾台乡的第一个村落,公路上夹道矗立着板岩构筑的山门,雕塑着百步蛇、人头等图腾,欢迎人们到来;穿过山门,公路继续迂回於水声潺潺、云雾漫漫的山间,之后才抵鲁凯之乡的最大聚落——雾台村。

      百合盛开的民族

      处在一片青葱苍翠中的雾台聚落,多数房舍已平地化,偶有改良式石板屋及雕刻图腾点缀期间,洋溢着几许鲁凯风味。路旁山坡梯田栽种最多的是山芋和小米,两者都是鲁凯人的主食,而象徵着纯洁与坚忍不拔的百合花,常可见于当地住家庭院或路旁,是鲁凯族人的族花;夏秋时节,高山绝壁上装点着朵朵红色的高山杜鹃,更添高山聚落之美。

      鲁凯族与排湾族的传统颇为神似,两个部族均以严明的社会阶级、精致的工艺传统著称。昔日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神话上的特权,包括血缘的优越性、土地所有权与经济特权,甚至从住屋和服饰上的花纹与雕刻来显示身分的不同。只有在特殊祭典如丰年祭等仪式上,还能看到传统鲁凯精神的传承。

      雾台最热闹的时节在每年8月中旬的丰年祭,离乡在外的鲁凯族人也回到家乡共襄盛举,感谢上天赐予作物的丰收,并祈求平安。从举行的前夕村落便笼罩在浓厚的节庆气氛中,家家户户一面忙着缝制传统舞衣,一面忙着用稻米掺小米酿造甜酒;祭典当天是热闹滚滚,迎灵、献祭、山地歌舞、秋千大赛、抛物比赛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登场,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而荡秋千是鲁凯族丰年祭中最盛大的活动,秋千以四根长竹为骨架,单索的未端环绕成一个圆圈,女孩两脚合并踏在圈内用力荡高,男子在旁协助,因而成为男女互相认识、传达情意的管道。

      精雕图饰的石板屋

      除了丰年祭以外的时日,隐匿山中的雾台只是一片宁静,唯有登山露营者及喜爱探访部落风情的游客寻幽而来。石板屋与创作工艺是鲁凯族最珍贵的文化资产。

      传统的鲁凯族住家乃就地取材山中的黑色片岩筑成,而昔日的贵族拥有装饰权,也因此发展出精湛的雕刻、刺绣、制陶技艺,反映在家屋图饰及生活器物上,呈现丰富活泼的艺术风貌。人物、脸谱及百步蛇图案是常见的装饰题村,从大开支的石板桌或祖灵柱、人头门框,到小型的木杵、汤匙等生活器皿,样样精巧。而传统鲁凯礼服则大量运用细致的编织,并以彩珠、贝壳、银饰串绣出繁缛图案,亦为精湛的手工艺表现。如今来到聚落,仍可寻访到这些传统的鲁凯之美。

      鲁凯族的文化特色

      鲁凯文化以刺绣和木刻艺术见长,人物、脸谱及百步蛇图案是木雕中常见的题材,百步蛇是贵族特有的纹饰,将百步蛇图案应用在住屋的木雕、身体的刺青、陶壶的纹饰及服饰的刺绣上,是身份的表徵。鲁凯的传统服饰编织精细,彩珠、贝壳、银饰、针绣构成繁复的图案、色彩鲜艳,充分体现鲁凯族人的优秀的工艺技巧和创作才华。

      服装配戴的饰物,对鲁凯族人而言也是一门学问,山猪牙象徵狩猎的骄傲,须亲自猎杀到山猪的鲁凯族勇士才能配戴;而鲁凯族的族花——百合,则是善猎的勇士与贞洁的女子才能配戴,百合的含苞、盛开,又各自有不同的意义。

      充分利用山地特产石材搭建的石板屋,是鲁凯族人建筑上的精华,所有的石材都是就地取材,再以人工切凿、搭盖而成,连屋顶、围墙、内部全部都是石材,住起来相当凉爽舒适。而陶壶则是珍贵的祖传礼器,象徵贵族的名分、价值,只有贵族、英雄、望族才能拥有,其形状大小、有无耳、有无纹饰,及花纹的样式图案,都代表不同的家族地位。

      卡拉瓦之家•冒烟屋•大鲁凯民宿

      卡拉瓦的家在狭窄的中山巷内极为抢眼,整座建筑由黑色片岩砌成,实心木的门扉刻有人像浮雕,屋顶上也雕了脸谱作为镇风石;庭院里绿地雅石、凉亭流水,几株槟榔树交织出十足风味。室内伫立着高大的祖灵柱,而同样出自卡拉瓦之手的雕刻品、陶罐,将精巧的室内烘托得一片艺术风,为仿头目住屋形制的代表。

      冒烟屋位于乡公所下方的公路旁,竹编屋内,黑陶灯罩、琉璃珠饰与石板桌交织出粗犷真璞的工艺之美。每逢假日,这里也有烧烤猪肉、芋头、地瓜等小吃,提供过路的游人小息。

      石板外墙嵌上大片玻璃窗的大鲁凯民宿,在雾台村颇引人瞩目。屋内兼具现代的舒适设备及传统风情,展出主人多年来收藏的鲁凯族衣帽服饰、生活用品。门楣的人头雕饰、屋内垂挂的草席、木雕的座椅、成排的陶壶、狩猎的兽骨、以草绳编成的壁饰……琳琅满目的陈列,在洒进室内的金黄阳光衬托下,更添雅致韵味。

      夜宿雾台,更能感受山居生活的恬静温馨。当凉风徐徐、夜幕低垂,宁谧的雾台村彷若沉沉入睡了似的,而翌日清晨天未亮,教会里嘹亮浑厚的清唱声,划破天际,为新的一天拉开序幕。雾台周边有神山瀑布可寻访,沿着路往高海拔行去,更可通小鬼湖。

      鲁凯族旧好茶部落

      位于屏东县雾台乡的旧好茶部落,被鲁凯族人尊奉为“云豹的故乡”,相传为鲁凯族的发源地,目前虽已无人居住,但因保有全台最大最多的传统石板屋遗迹,被划定为二级古迹,是台湾唯一以保存原住民聚落为主的古迹。

      其古朴苍劲的石板屋以及旧时村落的原始风貌,体现了真正的鲁凯之美。旧好茶海拔920公尺,面对鲁凯族的圣山北大武山,部落中除几户依传统形式修复的石板屋外,均为断垣残壁,破落的础石、石板、立柱,散置的古瓮、陶片,透着苍苍古意。

  •   特色美食

      屏东的东港镇、小琉球都以海鲜著名,特别是东港镇的黑鲔鱼季为屏东的一大盛事,另有各色生猛海鲜,令人无法抵挡其美味诱惑。垦丁作为南台湾迷人风景的代表,其美食餐饮也呈现多元,既有本地海鲜和特色小吃,也有各式浪漫西餐融合进来。而屏东县万峦镇的猪脚可说是“上港有名声,下港有出名”,软Q软Q的猪皮加上卤得恰恰好的味道可是会让您回味无穷,白饭淋上酱汁就令人无法阻挡。以林海鸿的海鸿饭店最有名,是万峦猪脚的创始者。还有位于万峦乡黄金地段的熊家万峦猪脚也是非常有名的老字号。

  •   节庆活动

      春天吶喊:号称是台湾地下音乐嘉年华的“春天吶喊Spring Scream”,由来自全球数百个地下乐团轮番竞秀,进行马拉松式接力演唱。每年4月初都在垦丁举行。

      黑鲔鱼文化观光季:是本地知名的观光活动,列名东港三宝的黑鲔鱼,鱼汛期约在每年的4月中旬到6月中旬,目前台湾的黑鲔鱼渔获量占全世界第一。屏东县政府特举行盛大游街活动及拍卖会,为“黑鲔鱼文化观光”季预先拉开序幕。

      东港迎王平安祭,每3年一次,农历9月在东港镇东隆宫举办。该活动拥有百年的历史,将奉玉旨的千岁爷由海边接上岸,经由数天的遶境,希望代天巡狩的千岁爷能将地方上的不净鬼怪收服,同时接受东港民众的香火祭祀,赐福予东港百姓。在平安祭典后,代天巡狩的千岁爷须回天庭缴旨,为了表示地方百姓对千岁爷的感激和虔诚,送走仪式绝对隆重、庄严,所以建造华丽王船做为千岁爷离开的交通工具。

      恒春半岛艺术节,于10月至翌年1月在恒春半岛举办。整个活动由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驻屏东开始,进行为期数周进行自由创作,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将逐日于特定的地点展出。除了让一般人了解艺术创作时的神秘面纱外,对于有心的学习者,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3]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