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龙门峡

龙门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龙门峡距巫山县城约3公里,是大宁河上第一峡,也是巫山小三峡之一。 入峡后,但见两岸山峰对峙,形势甚为险要,因此有人说它“不是夔门,胜似夔门”。还有一座横跨两岸的龙门大桥,桥长184米,使峡口更像一个龙门。龙门高25米、宽20.4米、厚11.6米,为峭壁山道上一半月形天然石门,十分壮观。龙门峡峡谷的东岸背后,有一个石灰岩大溶洞,宛如一道大圆门,自古称之为“龙门”。以龙门为中心,方圆几里,山形奇特,蔓藤垂挂,修竹茂树,山花烂漫,众多溶洞乳石奇观可以探幽,若干墨客题咏石刻供人鉴赏,流水绕山穿峡,飞鸟翻飞啾鸣,构成一组赏心悦目的风景群落,恰似一幅生动的山水图画。此处历来都是乌江航线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早有“龙门胜境”和“青城天下幽,龙门胜青城”的高度评价。由于龙门的名气很大,所以,人们就把“龙门”所在的一段乌江峡谷,称为“龙门峡”。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龙门峡 龙门高: 25米 龙门宽: 20.4米

  •   主要景观

      龙门峡3龙门石壁之下可穿越石门。石门外右侧石壁上凿有“龙门峡”三个遒劲的大字。据资料记载:此三字系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县令朱尔捷所书,原为阳刻,“文革”期间被铲,后由当地政府请能工巧匠依原字改为阴刻,每字大82×56厘米。门外侧偏左有一块10余平方米的平地,平地随意搁置着几块条石。据说这里明代曾建过一座庙宇,但不知毁于何时,这些条石就是那庙宇的遗迹。

      正对石门,有一山峰突起。因其秃顶绝壁,险不可攀,故名“黄桶山”。附近又有数座山峰相连,其上茂林修竹,阴翳蔽日。石门右侧,有龙女峰与黄桶山对峙,次第有和尚顶、马鞍山、伏兔峰等十余座山峰,诸峰各具情态。石门顶上与山脊相连,直达神女诸峰。黄桶山诸峰与神女峰诸峰平行向南,其间形成一千余米长的幽谷,相距不过百余米。两边山峰绵亘约2000米,直至乌江东岸。

      进“龙门”后,就可见两岸峭壁上,凿有一个个小方洞,约6寸见方,石孔以1.5米左右的间距蜿蜒而去,这是中国最长的古栈道的起点,这条栈道总长为300余公里。

      峡内东岸,有一眼清泉,泉水从岩间流出-这一景是“龙门泉”。在龙门峡中游程过半时,会发现峡东一绝壁的顶端立着一根石柱,高约40米。柱上天然生成一道道石棱,像是盘在柱子上的龙-这一景叫“九龙柱”。九龙柱旁,生一奇石,状若灵芝,因此这山岩称“灵芝峰”。 山峰之间有大小溶洞16个,洞口皆东向。岩麓有一大型溶洞,溶洞上50余米,上下悬绝,有石冈横贯两山,形成一座天然石桥,当地百姓俗称“天生桥”。桥下有一阴森大洞,若巨龙张口。诸佛江滔滔江水东来经天生桥下倾入此洞,后形成潜流汇入乌江。

      峡内河床落差复杂,水流时急时缓,湍急处白浪翻滚,宁静时一平如镜,无论水深水浅,河底色彩斑澜的卵石历历可数。

      当船驶出龙门峡时,就会遇到一道险滩--银窝滩。此滩历来滩险水急,水位落差约8米,河水飞泻而下,上行极难。船工往往要请游客下船上岸,步行到滩的上游,而船工则靠拉纤把船拉上滩去。过去,许多货船在此倾复,无数金银财货沉入水下,所以有了“银窝滩”之名。如今河道经过疏浚,人在船中,惊而不险,别有奇趣。

  •   其他景点

      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巫山小三峡风景区,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全长50公里。她一池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茏,猿声阵阵,饶有野趣。常言道,两山间必有一水,不知是大宁河水孕育了两岸的奇峰耸翠,还是两岸的秀丽山峰滋润了清澈碧绿的大宁江水,在小三峡游览,就如同荡舟在一个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之中,会令你如痴如醉。海内外游客在饱览了巫山小三峡之后,都会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宁河不是峡。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的共鸣。

      龙门峡:从巫山县巫峡西口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

      巴雾峡:从乌龟滩至双龙,长十公里,山高谷深,云雾迷蒙,钟乳密布,千奇万状,怪石嶙峋,峰回路转,石出疑无路,拐弯别有天。贯有“奇哉,巴雾峡”之称。峡中有猴子捞月、马归山、虎出、龙进、回龙洞、仙女抛绣球、仙桃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等景观。

      滴翠峡:继续往前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直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头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奇。

  •   旅游攻略

      主要景观龙门峡主峡区3公里。峡中有传为我国最长的古栈道遗迹的起点处及龙门桥、龙门泉、青狮卫门、九龙柱、灵芝峰等胜景。出峡口便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船行其间,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飞”之感。此峡的延伸部分是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经过琵琶州,闯过抹角滩。

      龙门峡5游龙门峡,乘船上溯约三四公里,就进入了龙门峡。

      峡口,两峰对峙,有一座横跨两岸的龙门大桥,桥长184米,使峡口更像一个“龙门”。它比夔门更见险峻。进“龙门”之后,就可看见的两岸的峭壁上,凿有一个个小方孔,约6寸见方,石孔以1.5米左右间距,蜿蜒排去,这就是我国最长的古栈道的起点。这条栈道总长300余公里。

      离峡口不远处有一狮形石峰,正对着“龙门”--这一景叫“雄狮守门”。峡内东岸,有一眼清泉,泉水从岩间流出--这一景是“龙门泉”。在龙门峡中游程过半时,您会发现峡东一绝壁的顶端立着一根石柱,高约40米。柱上那天然生成的一道道石棱,像是盘在柱子上的龙--这一景叫“九龙柱”。九龙柱旁,生一奇石,状若灵芝,因此这山岩称“灵芝峰”。

      当船驶出龙门峡时,就遇上了一道险滩--银窝滩。此滩水位落差约8米,河水飞泻而下,上行极难。这时,船工往往要请游客下船上岸,步行到滩的上游,而船工则靠拉纤把船拉上滩去。过去,许多货船在此倾复,无数金银财货沉入水下,所以有了“银窝滩”之名。

      乘船过程中,游人在船上可以掀赏两岸高耸的峰峦和奇峰怪石,以及到处有流泉飞瀑,不时有猴群出现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浅滩,游人可到滩下活动活动,拣几粒三峡石;在一些山崖的高处,游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里,有古代神奇的悬棺;在岸边的岩壁上,人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栈道的遗迹。

      交通提示龙门峡位于彭水县城外33公里的鹿角乡,离乌江3公里

      的诸佛江畔,是黔江民族风情旅游区的景点之一。黔江县距重庆市区400多公里,距涪陵区300多公里。可从重庆乘长途汽车至黔江,或乘船由涪陵至彭水,再乘汽车至景点。

      或自乐成乘车至虹桥北站,改乘3路公交车沿虹淡公路直达埭头村的古城门(沿途可览淡溪水库、龙顺坑、硐垟童子岩、赤岩坑诸山风光)。在埭头下车后沿溪行约500米,可到景区东线的盂盘谷观“群笋茁壮”、“二象岩”等景点。南线沿溪行1公里,可到岩坦谷观“乌龙瀑”、“乌龙潭”、“严守山门”等景点。

      西线亦可乘车(或沿永乐公路步行1公里许)经翁卷纪念馆直达龙门峡,沿途可观西崖乌龙宫、古银杏、杏枫树、上埭头古村落与“谢天崖”、“骆驼峰”“金猫捉鼠”、“孔雀观景”诸景。

      相邻景点龙门峡6阿依河原名长溪河,发源于贵州省务川县分水乡,向东北蜿蜒而入彭水县

      境,经长旗坝、舟子沱、三江口,最后由万足乡长溪滩处注入乌江。阿依河旅游景区是乌江画廊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明珠,阿依河旅游景区的开发成功必将全面带动乌江画廊旅游景区的启动,为彭水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阿依河历史传统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地域风情韵味别致,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竹板桥保留传统的造纸术,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原始魅力,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景区概况

      龙门峡1龙门峡是“小三峡”的第一个峡谷,长约3公里,峡谷犹如瞿塘峡的“夔门”,故有“小夔门”之称。

      位于德化县南部的霞碧乡硕儒村,地当浐溪中游,闽江水系大樟溪上游与晋江水系湖洋溪上源的分水岭北麓。西距县城17公里。它是浐溪的险要,龙浔古城东隅的自然门户,德化山川的一大奇观。从这里截流的引樟入晋水电工程竣工后,不仅是泉州市的主要水电基地之一,同时将由引水工程枢纽人工湖和古老诡秘的龙门峡,织成大自然与当代匠工合绘的巨幅画卷,吸引广大游客。

      它是一道由海拔662米的将军山和604米的龙门寨山夹峙而成的约3公里长、20-40米宽,西南——东北略呈“3”字流、蜿蜒如龙的峡谷。相对高度200-260米。两岸耸峙,一水激流,游鱼击浪;龙浔古城的天然门户,真是名副其实。大自然为它巧妙地造化了“长潭”、“耿涧泉”、“媳妇揽”、“一步过江”、“雷公殿”、“牛偏肢”、“猪仔港”、“双港”、“险仔”等一道道景观。然而自古以来,由于山势崎峻,危崖险阻,人迹罕至面鲜为人知,虽大好奇观也少有游客问津。

  •   栈道遗迹

      龙门峡4在龙门峡西岸崖壁之上,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是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古栈道以宁河为主干,从龙门峡口,经巫溪县延伸到陕西的镇平县、湖北溪县、重庆城口县一带。宁河栈道总长约400多千米,其长度超过著名的剑阁栈道,在中国古栈道遗迹中首屈一指。

      栈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错成倒“品”字,上排两孔插木桩,铺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撑木板,构成三角形支撑架,从而修筑成供人畜行走的“栈道”。 有关史料记载,此乃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建修,系以竹笕引宁厂盐水至巫山之用。后因引盐工役被废,便作栈道之用。另据民间传说:用于古代战争,如说宋太祖出师平蜀,薜刚反唐、张献忠入川都曾用过此道。

  •   概况

      龙门峡属于溪谷类型风景区,全长2公里,这里的气温比外面低3—4C,因此关门山是您夏季避暑的最佳选择地。这里主要是景点有绝处逢生、青龙出山、寿星树、夫妻树、晶帘瀑布等等。“绝处逢生”。如果是松树长在峭壁上并不希奇,但它却不一棵柞树。树根大部分裸露在外面,没有土壤,没有水分,但依然长得非常茂盛,显示出了顽强拼搏的异彩。“青龙出山”,它像一个蛇头伸在外面,而身子被压在山下,人们都说:“摸摸青成头,保您一生无忧愁;摸摸青龙嘴,让您做事不后悔。寿星树,它的树种为水曲柳,据专家考证,这棵树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了。

      传说石门以“龙”名之,源于一民间故事。传说有龙欲从岩壁穿行,以取道乌江,潜回大海。夜行至此,被山神发觉。山神不悦,佯装鸡叫。龙闻鸡鸣,疑将天亮,慌忙掉身回走。不料其尾大难掉,遂将山壁扫出一个半圆形洞门;龙身因用力过猛,亦顺山势拖出一道三百余级的石阶。龙归苍海,矢志不移,虽此次受挫,仍百折不挠。于是, 另择良辰,不再取道山壁,而顺山谷贴地蛇行枣遂拖出了一条诸佛江;将至乌江,大山阻谷,龙奋力拼搏,凿山穿洞,终于潜入乌江,游回大海枣诺佛江水亦由此洞汇入乌江。

      特色碧水奇石幽深之趣:峡道狭窄,河窄更显峰高,峰高更显河窄,游人乘舟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峡壁擦身而过,使人更觉幽深。

      龙门峡2碧水之趣:河水碧澄透绿,清可见底,色若翡翠,明如琉璃。

      乘轮游大三峡其水可观而不可抚。而游龙门峡由于乘坐的小而浅的游船,游客伸手就可抚到船外的碧水。

      动物之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情景在大三峡已不再有了,而这种情景在此仍可见到。人游其中,常可见到一只只猴子在两岸峡壁上攀越,还不时发出叫声,向游客做鬼脸,似以游人打招呼。而清碧的水面上,一对对鸳鸯在悠闲地游荡着。

      龙门峡捡石之趣:宽谷的河床上布满了各种卵石,有暗红的、淡黄的、浅绿的、深灰的,也有透明无色的。许多石头上带着花纹的有像山水花卉——这就是著名的“三峡石”。许多游客上岸“捡石”。把捡来的石头带回去,是很好的装饰品。

      古风之趣:由于大宁河包括龙门峡在内的“小三峡”开发较晚,人们的衣食住行仍旧保留着古朴的习俗,加上峡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古栈道与古悬棺等,都使这里古风盎然。

  •   石壁传说

      相传,古时候龙门峡这里是一道完整的石壁,此处附近的诸佛江里潜伏着水旱二龙,有一天想趁着黑夜从此壁前取道至乌江。午夜,二龙起行。不料旱龙过后、水龙刚行至此处时却被土地神发觉。土地神遂伪装鸡鸣,水龙闻声疑为天明,于是慌忙掉头回游,慌乱之中让摆动的龙尾将石壁碰掉一块,而成为一个半圆形的门洞。此地故名“龙门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