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三字地质学术语
符山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一种黄色、绿色、灰色或褐色等颜色的玻璃样晶体。
-
与翡翠的区别
1、符山石的折射率明显大于翡翠,依点测法符山石为1.71,而翡翠一般为1.66。放大检查符山石的颗粒界限很难看清,看不到翡翠特有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不显翠性。在分光镜下符山石可以清楚见到465nm吸收带,而翡翠是在437nm处可见到吸收带.
2、符山石与翡翠的红外光谱区别很大,不论是谱带的数目、形状和吸收带的波数特征(表3)都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翡翠(硬玉)的化学成分中没有轻基,因之在高频区3400-3800cm-’没有吸收谱带出现,而符山石由于含有轻基则在这个范围内有强的吸收谱带。这是鉴别符山石与翡翠的关键。
鉴定判断建议:符山石的翡色好象是自色,原生色,色较匀,底一般较细,而翡翠的翡色是次生色,色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均匀,色沿裂隙或粒间间隙分布,且底一般较粗,通常都有颗粒感。如果如果某件黄翡色很均匀,且底又非常细腻的话,那么是翡翠的可能性极小。
符山石,毕竟不是翡翠,虽然它们的外形有些相似,密度、硬度相近之外,只要认真鉴别它们,在折光率和内部结构特征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符山石与翡翠的红外光谱和X光衍射图谱也是很不相同的。
-
产地
色泽美丽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宝石,巴基斯坦、挪威、美国等地有产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所产绿色、黄绿色致密块状的符山石,质地细腻,称为加州玉。中国河北邯郸有巨大晶体产出。
-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Ca10Mg2Al4(SiO4)5(Si2O7)2(OH)4;可含有Cu、Fe等元素。
结晶状态:晶质体。
晶体习性:柱状晶体,块状集合体。
常见颜色:黄绿、棕黄、浅蓝至绿蓝、灰、白,常见斑点状色斑。符山石
光泽:玻璃光泽。
解理:不完全。
摩氏硬度:6~7。
密度:3.40(+0.10,—0.15)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一轴晶,正光性或负光性。
多色性:无至弱,因颜色而异。
折射率:1.713~1.718(+0.003,—0.013),点测常为1.71。
双折射率:0.001~0.012。
紫外荧光:无。
吸收光谱:464nm吸收线,528.5nm弱吸收线。
放大检查:气液包体,矿物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未见。
优化处理:未知。
成分为Ca10Mg2Al4[SiO4]5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成分中Ca常被铈、锰、钠、钾、铀类质同象代替,镁也可被铁、锌、铜、铬、铍等代替,形成多个变种。四方晶系,晶形常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聚形,柱面有纵纹。也常呈柱状、放射状、致密块状集合体。常见黄、灰、绿、褐等色,与成分和价态有关,含铬呈翠绿,含钛、锰呈褐或粉色,含铜则呈蓝至蓝绿色。玻璃光泽。莫氏硬度6.5~7。比重3.33~3.43。主要产于接触交代的矽卡岩中,是标准的接触变质矿物。
-
化学组成
为Ca10Mg2Al4【SiO4】5【Si2O7】2(OH,F)4,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英文名称来源于它的首次发现地意大利维苏威(Vesuvius)。晶体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聚形,柱面有纵纹,也常见成柱状、放射状、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多样,常呈黄、灰、绿、褐等色,含铬使颜色翠绿,含钛和锰使颜色呈褐色或粉红,含铜则呈蓝至蓝绿色,玻璃光泽。摩斯硬度6.5~7,比重3.33~3.43。色泽美丽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宝石。巴基斯坦产有绿色透明优质符山石,挪威产有蓝色的青符山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有绿色、黄绿色致密块状的符山石,其质地细腻如玉,称为加州玉。符山石主要产于接触交代的夕卡岩中。中国河北邯郸有巨大的符山石晶体产出。
-
符山石
符山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一种黄色、绿色、灰色或褐色等颜色的玻璃样晶体。呈绿色是因为含有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