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定州市

定州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市,行政区划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中山古都,河北名城。历史悠久,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底蕴深厚,是河北省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传承地。地处于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汽车制造与能源化工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定州市位于中国经济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区,是京津冀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成员城市,河北省改革开放先行试验区,河北省科学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定州市建成区面积达38.5平方公里,城区常驻人口40万,是河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定州位于省会石家庄和保定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南北纵贯,朔黄铁路横穿东西,为河北省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枢纽,新兴工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省辖市之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定州市 外文名: Dingzhou 别称: 中山府/定县 所属地区: 河北省 下辖地区: 南城区东亭镇、大辛庄镇、东旺镇、高蓬镇、邢邑镇、李亲顾镇、子位镇、开元镇、赵村乡、周村乡、东留春乡、号头庄回族乡、杨家庄乡、大鹿庄乡、息冢乡、西城乡 建立时间: 春秋时期 面积: 1274平方公里 人口: 124.4万(2015年) GDP: 135亿(2008年) 地理位置: 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 著名景点: 定州贡院、定州文庙、开元寺塔 主要街道: 北城区街道、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 地标建筑: 开元寺塔 地域名人: 苏东坡、刘修 地方特产: 罗绫、定瓷、定州鸭梨 知名产业: 农机、造纸、建材、制药、食品加工、工艺美术 知名企业: 河北长安、河北旭阳、伊利乳业 机场: 石家庄正定机场 电话区码: 0312 邮编区码: 073000 火车站: 定州站、定州东站、定州西站 行政类别: 县级市、省直管市 地方方言: 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dzs.gov.cn/zfwz/index.htm 车牌代码: 冀F 气候条件: 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建立时间: 春秋时期 下辖地区: 4城区、1经济开发区、16镇、5乡 电话区码: 0312 邮编区码: 073000 面积: 1283平方公里 人口: 119万(2008年) 著名景点: 定州贡院、定州文庙、开元寺塔 地方特产: 罗绫、定瓷、定州鸭梨

  •   交通运输

      概况定州市3定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北京196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68公里,距保定56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横穿东西,两小时可到北京、天津、黄骅港,半小时可达河北国际机场,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

      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朔黄铁路,形成两纵一横双十字交叉格局。定州现有火车站:定州东站,定州站,定州西站,东亭站。

      作为区域性交通和物流中心,定州火车站辐射范围涉及本市和周边曲阳、阜平、望都、安国等13个县(市)500多万人口及物流的集散,京广铁路定州站货物吞吐量已经成为京石之间货运第一大站、客运第二大站。现停靠在定州站客运列车日平均46列次,年发送旅客180万人次,高峰期日发送量5000人次左右,货运装车100万吨,货运发送量在京石铁路段居首位。随着定州高铁车站的开通,定州的客运量和货运量持续增加,定州的区域中心地位更加突显。

      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纵贯南北,省道定龙线横穿东西,定魏线横贯南北。

      陆空港到石家庄国际机场20分钟。2012年1月19日,石家庄机场定州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1月30日,定州至石家庄机场往返班车开通,每天5班。另外,可乘坐定州高铁15分钟到石家庄机场高铁站。距天津220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高速公路到天津港2个小时。

  •   人文

      民族定州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7个,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人口28354人,其余26个少数民族按人口多少依次为;满族198人,蒙古族88人,苗族49人,壮族48人,土家族29人,布依族17人,白族15人,藏族12人,僳僳族12人,傣族11人,纳西族11人,彝族10人。其余14个民族为朝鲜族、土族、布朗族、仡佬族、佤族、哈尼族、瑶族、高山族、羌族、侗族、黎族、水族、维吾尔族、畲族,人口在10人以下。有回族乡一个:号头庄回族乡,回族聚居村16个,少数民族学校11所,民族卫生院一个(号头庄回族卫生院)。 宗教全市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涉及25个乡镇办,403个村街。全市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79处,有教职人员48名。定州市有合法的宗教团体4个分别为:

      定州市基督教“两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11月15日,系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办公地点在城内南街基督教礼拜堂内。

      定州市佛教协会。2013年7月12日,定州市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通过《定州市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佛教协会领导班子。

      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

      定州贡院:定州贡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三年重修从建成到清朝灭亡,一直是定州及附近地方学子考取秀才和贡生的场所。定州贡院建筑雍容壮观。轩身其中,既可领略独特的建筑艺术,又可想像当年森严宏大的考试场面。

      定州文庙:位于定州市城区中部,始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是供奉孔子的场所,河北省保存最完事的文庙古建筑群,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685平方米。

      开元寺塔: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高83.7米,全塔越向上塔径越小,层高越矮。玉器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州)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佩、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

      美食中山松醪酒:市面上的产品价位高,水晶包装。源于宋代哲宗年间,是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定州太守时,利用黑龙泉水亲酿而成。“中山松醪赋”是苏东坡的立碑传世,诗中赞美酒为“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酒以黄米为主料,外加三七、党参、杏仁等名贵中药,利用黑龙泉天然矿泉水酿制而成定州焖子是河北定州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北方常说的焖子是驴肉火烧河间派的食物,皮冻状,佐食驴肉增加口感。定州焖子不是此类,它是一种肉类枕状熟食,以精肉为主,其味沁人心脾。有定州焖子天下闻之说。定州手掰肠定州人一般叫做肠子,但流传到国内其他地方时更名为了手掰肠。定州的肠体绯红油亮还带着诱人的香味,和焖子以上,以精肉为主,内配多种纯中草药作为香料,看着就比普通香肠好吃,而且有强身健体的滋补功能。

      王宗熏肉(新宗熏肉):传统工艺,配祖传秘方(定州寨西店),用陈年老汤,屠鲜猪肉,经蒸煮,浸制熏烤而成,色泽鲜亮,味道鲜美,香而不腻,风味独特。熏制产品包括猪肘、猪蹄、鸭、鸡、猪耳、驴肉等。

  •   地理环境

      气候定州市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

      地形地貌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华北平原上,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平均海拔43.6米,土地肥沃,主要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境内有唐河、沙河、孟良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开采量达3亿立方米;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累年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累年年均绝对湿度为11.3HP;累年年均蒸发量为1910.4毫米;全年风向以东北风频率最大,南风次之,累年年均风速为2.4米/秒。

  •   建制沿革

      定州,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成为河北名城 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五帝时期公元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公元前2361定州为尧帝封地。

      春秋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战国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励精图治,彻底打败魏国,而成功复国,顾(今定城)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今定州城)。

      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 西汉朝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镜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三国时期公元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公元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西晋公元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东晋十六国公元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南北朝公元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公元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

      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

      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公元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朝公元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该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公元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唐朝公元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公元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30州:定、洛、相、磁、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五代十国公元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公元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公元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金朝公元1128年定州归金国。公元1129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元朝公元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朝公元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公元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清朝公元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公元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公元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公元1913年改定州为定县。

      公元1914年称为定县,属保定道。

      公元1937年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新中国公元1954年定县专区撤销,归保定地区管辖。定州市1公元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公元1961年定县、曲阳分开。

      公元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州由保定市代管。

      2013年6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确立定州为河北省省直管市,不再由保定市代管,行政区划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赋予定州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定州作为河北省改革开放深化先行试验区优先发展,将定州打造为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社会

      城市建设定州市2城市规划: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定州被确立为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重点培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截止到2013年市政建设:城市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四横七纵”道路框架,城区内道路总长65公里,已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城市供水逐步建成占地56.42亩的直供水厂。供水管道60公里,日供水1.21万户1万立方米;日供煤气4.8万立方米的供气工程日供气1.2万立方米,工业、居民用户4000余户,采用湿法脱硫新工艺,填补了河北省空白,城市供燃气在省内县级市处领先水平;城市绿化实现了街道与游园结合,基本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化覆盖率28%;电信事业发展迅猛,实现了完全的无缝覆盖。程控电话总容量达9.6万门,可直拨世界各地,并已开通移动通信基站3座,数字移动通信基站22座;电力充足,现市内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

      教育事业发展史定州教育事业发达。自古就以灿烂的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著称于世。中国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就曾在定州搞过长达十年之久的平民教育,创下了举世闻名的“定县经验”。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81所,其中省级重点高中4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职业教育学校4所,高等院校两所。

      高等院校、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定州校区)、河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建)

      高级中学

      定州高级中学包括定州中学(全国百强中学)、定州第二中学、定州实验中学、定州新华中学、李亲顾中学、晏阳初中学

      定州中学(定州市第一中学)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83年),位于河北省定州市中心街,是河北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50多亩,北城区正建设新的校区,将于2014年底竣工,历年来从这里走入清华、北大等知名的高等学府的学生不计其数。

      中等职业学校

      保定市工业学校(省重点)、定州职教中心(全国重点)、定州市技工学校、定州卫校(定州卫校全称为定州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医疗卫生定州自古有人行医卖药,著书立说,不乏名医。金牛眼药驰名中外。民国时期,始有西医。建国后,医疗机构逐步完备,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市内医院有定州市人民医院、定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等医院。定州市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二等甲级医院,被河北医科大学定为教学医院。

  •   经济

      综述2015年,定州市完成生产总值300.2185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9.9218亿元,比2014年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4.5585亿元,比2014年增长10.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7382亿元,比2014年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定州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2%。2015年,定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43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2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0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

      2015年,定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4年同期持平,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下降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

      2015年,定州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8.0346亿元,比2014年增长9.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63%,比2014年提高1.5%。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3.6333亿元,比2014年下降7.28%,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3.9%,比2014年下降8.9%。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2.2万人,比2014年增长5.58%;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4.36%,比2014年增加1.95%。

      第一产业2015年,定州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5.3518亿元,比2014年增长1.4%。其中农业实现产值84.1459亿元,比2014年增长2.2%;林业实现产值5.8133亿元,比2014年增长17.6%;畜牧业实现产值43.3542亿元,比2014年下降2.2%;渔业实现产值186万元,比2014年增长12.0%;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2.0198亿元,比2014年增长7.9%。[2] 2015年,定州市粮食播种面积1460100亩,比2014年下降0.8%;油料播种面积214815亩,比2014年下降0.5%;蔬菜播种面积551430亩,比2014年增长1.1%。

      2015年,定州市粮食总产量682358吨,比2014年下降1.8%。其中:夏粮总产量362105吨,比2014年下降1.0%;秋粮总产量320253吨,比2014年下降2.6%。粮食单产467.3公斤/亩,比2014年下降1.0%。

      2015年,定州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13316吨,比2014年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82528吨,牛肉产量10872吨,羊肉产量4289吨,禽肉产量15074吨。奶类产量224550吨,比2014年下降1.3%;禽蛋产量85493吨,比2014年增长4.3%。

      2015年,定州市猪存栏5906百头,比2014年增长0.6%;牛存栏803百头,比2014年增长9.0%;羊存栏2154百只,比2014年增长1.2%。生猪出栏11100百头,比2014年增长1.5%;牛出栏698百头,比2014年增长5.3%;羊出栏3170百只,比2014年增长7.8%。

      2015年,定州市造林面积2133公顷,全部森林面积17067公顷,比2014年下降5.2%。全年四旁植树120万株,育苗面积11005公顷,苗木产量8.25亿株。

      2015年,定州市机耕面积71106公顷;有效灌溉面积85660公顷;农村用电量26773万千瓦时,比2014年增加1.3%;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48236吨,比2014年增长0.7%;农药施用量1364吨。

      第二产业2015年,定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2亿元,比2014年增长10.1%。[2] 2015年,定州市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3.6亿元,比2014年增长0.73%;中小微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6亿元,比2014年增长26.64%。

      2015年,定州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1.2亿元,比2014年下降3.7%;汽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0亿元,比2014年下降2.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比2014年增长26.49%;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比2014年下降0.5%;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比2014年增长26.01%。

      2015年,定州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1.5亿元,比2014年增长15%。定州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3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2.1亿元,比2014年增长10.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92.5万平方米,比2014年下降0.9%;竣工产值87.4亿元,比2014年上涨3.2%。

      第三产业2015年,定州市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203.8亿元,比2014年增长53.8%。房地产开发投资94.2亿元,比2014年增长55.3%。[2] 2015年,定州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2.8596亿元,比2014年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6.1414亿元,比2014年增长18.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9831亿元,比2014年增长10.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8765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零售额完成16.7207亿元,商品零售零售额完成126.1389亿元。

      2015年,定州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10.1%。

      2015年,定州市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2.0570亿元,比2014年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6.3547亿元,比2014年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5762亿元,比2014年增长28.6%。

  •   自然资源

      耕地资源截至2013年,定州市有耕地7.7万多公顷,土层深厚,多为褐土。土壤养分齐全,氮碳比例合理,适种广谱植物。

      水资源定州市地表水有唐河、沙河、孟良河,多年平均过境量共5.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年开采量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向定州市输送长江水3300万立方米。

  •   艺术

      定州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包括文学、戏曲、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及音乐、舞蹈等各种专业和业余创作活动得到振兴和繁荣,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群众性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区内有文化馆、博物馆各一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微播站各一座。全市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5万余册,各种业余剧团发展到34个。文物的保护和发掘,标志着定州文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子位吹歌是定州市著名民间艺术,子位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秧歌艺术定县秧歌又称定州大秧歌,起源于河北省定县黑龙泉一带。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保定以南、石家庄以北的部分农村。源于民间的劳动歌曲,相传北宋诗人苏东坡曾为其填词正曲,故又称“苏秧歌”。清末始搬上农村土台,题材主要为民间生活故事,如《王小赶脚》、《王妈妈说媒》、《天仙配》等。唱词语对白都以方言为主,结构自由。打击乐伴奏。解放后增加了第、生、板鼓、二胡、三弦等弦乐器。属板腔体,唱用板式有慢二六、快二六、寸板、三板、哭板等;散板有拨子、尖板、起腔、导板,间有民间小调及民歌。起源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是广泛流传河北各地的佳话。秧歌,起初是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哼唱的民歌(又称稻歌),后来,随着表演较复杂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渐分出行当,搬上舞台,衍变成富有民间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其内容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善于体现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带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

      关于定县秧歌的起源,有两种近似的说法。其一,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官知定州任,见城北黑龙泉附近的苏泉、东板、西板等村民在稻田里劳动很苦,便即兴为他们编了一些歌曲,教他们插秧时咏唱,故亦称为“苏秧歌”。其二,远在宋朝以前,定县黑龙泉附近几村就流传着一种民间小曲,北宋年间,苏轼在定州任中,曾为其填词正曲,故称“秧歌”。

      自清朝以来,当地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逐步利用“秧歌”这一曲调以说唱的形式演唱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曲目。清代晚期,秧歌受其他地方剧种的影响,民间艺人开始把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编成戏本,利用秧歌的曲调,并配上板鼓、锣、镲等打击乐,以初级的戏曲形式搬上农村舞台,逐渐形成了大秧歌。据民国十八年(1929)编印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载:“从前秧歌比较文雅,自前清以来,秧歌的腔调、词句和表演日趋粗俗淫荡。官府禁止演唱,但始终无效。”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戏曲改革政策指导下,经过不断推陈出新,大秧歌这一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剧种才真正健康地发展起来。

      特色

      定县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没固定调门,演员随意起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为D调。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即大锣腔)的形式;定县秧歌剧目丰富,涉域广泛,包括爱情类、节孝类、公案类、滑稽类等,琳琅满目。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定县秧歌选》,收入了剧目近百个。

      定县秧歌的唱腔独特,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定县秧歌发展日渐式微,抢救、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演出时以唱见长,善于叙事。有的多达二三十字,而且多用衬字,大秧歌的伴奏,解放前没有弦乐,只有打击乐,即板鼓、大锣、水镲、手锣。开始六锣,上句唱完两锣,秧歌戏下句唱完用六锣,故又称“大锣腔”。大锣腔没有固定的调高,演员根据自己嗓子的高低自由演唱。

      定县秧歌内容上善于表演反映农民生活的家庭戏;基本句式有七字句、十字句,但在演唱中往往打破局限,形成散文诗般的句式结构。传统演唱方法是男女腔均用本嗓唱,是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旦行由男性扮演,也从不用“背功”,只是在音色上与女性音色靠近。传统的演唱没有固定调高,演员可以据个人嗓音随意起调门。对唱时,几个人可以唱不同的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固定为D调,女腔还用本嗓,但男腔出现了部分假声的情况。演唱技巧中滑音使用较多,颤音极富特色。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如哟、噢、哎、我那、本是、那个、再不然、你来看等,在唱段中随处可见。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一般用2/4拍记谱,传统板式变化很丰富,有二十八种之多。

      剧目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秧歌戏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门”,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花脸、青衣“三大门”。其音乐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点,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表演也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

      定县秧歌戏剧目丰富,涉域广泛,有爱情、节孝、贞操类、公案、滑稽等很多类。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定县秧歌选》,收入了近百个剧目。定县秧歌所唱的剧目,多是民间故事题材。当地群众又称大秧歌戏是“拴老婆桩子”(多以演婆婆妈妈的家庭戏为主)。传统戏有《双锁柜》、《老少换》、《王小赶脚》、《借髢髢》、《借女吊孝》、《王妈妈说媒》、《杨文讨饭》、《杨八姐剃头》、《安安送米》等。移植的剧目有《唐知县审诰命》、《杨八姐游春》、《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白水滩》、《打焦赞》、《蜈蚣岭》等一些武打戏,并上演了《夺印》、《血泪仇》等现代戏。

      大秧歌的艺术特点多是一生一旦为主的生活小戏。念白生活化,以方言为主,有时根据戏的需要也用些韵白,以唱见长,善于叙事。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听来亲切感人。唱词的结构也很自由,不受七、十字句的限制,有的少到三、五字,有的多达二、三十字,而且多用衬字,但都押韵脚;还有时为了强调某一情节或某种情绪用“叠句”的唱法反复,故又有“九番秧歌”之说。

      定县大秧歌是一个在冀中有影响的剧种。除定县外,保定地区的唐县、曲阳、完县、望都、满城、安国等县的很多农村亦有业余秧歌剧团。

      定县秧歌戏的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国内外定县秧歌戏学者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美学者多次造访定州研究观摩定县秧歌戏,定县秧歌戏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渠道。但是定县秧歌发展日渐式微,抢救、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艺人定县大秧歌早期的名艺人有李双贵(艺名大贵子,三花脸)、赵凤岐(艺名小贵子,青衣)、宋文川(花旦)、杨福庆(老生)等。1949年前无专业演出团体,只有半农半艺的季节性班社。1952年,成立了定县秧歌职业剧团。1957年,定县戏校为秧歌剧种培养了二十名男女学员,改变了过去妇女不进秧歌班的旧约法。伴奏定县秧歌的伴奏,解放前没有弦乐,只有打击乐,即板鼓、大锣、水镲、手锣。演唱时,开始击六锣,上句唱完击两锣。下旬唱完再击六锣,故又称“大锣腔”。唱腔没有固定的调高,演员根据自己的嗓子发音的高低自由演唱。1952年,第一次给秧歌配上弦乐。开始时试用一把京胡和一把二胡伴奏,1954年将京胡改为板胡,后来又先后加上了低音胡、秦琴、笛子、笙、三弦、大提琴。大秧歌的演员行当,也如其他大戏,有青衣、须生、老旦、小生、小丑等。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基本曲调是由尾腔不同的上下两句构成。传统的板式有起腔、慢板、流水、快板、垛板,均为板上起唱。1949年后又创造了寸板、散板,同时还吸收了河西调(丝弦)、黄莺儿(丝弦)、莲花落等其他剧种的曲调以及走四方(民歌)等民间小调。

      艺术保护定州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通过走访定州文体局、文联、地方志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调查定县秧歌老艺人,召集相关人员座谈等方式,对定县秧歌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定县秧歌得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定县秧歌是中国独有的地方剧种,已有9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县秧歌曾在定州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变迁,定县秧歌几经波折,演出队伍不断萎缩,演出机会逐渐减少,面临濒危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定州市政协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经过广发深入调研,向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抢救和保护性开发定县秧歌的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定县秧歌基金会;二是加强定县秧歌剧目、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成立定县秧歌研究会;四是加强对定县秧歌演艺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为濒临失传的定州秧歌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更好的发展下去。

      定州秧歌戏音乐为板腔体。早期全部用打击乐伴奏,俗称“大锣腔”。1952年定县秧歌剧团成立,开始尝试使用弦乐伴奏,初学京剧模式,使用京胡、二胡和一把秦琴,后改用板胡、笙、二胡、横笛、三弦等沿用至今,而“大锣腔”仍继承和保留。定州秧歌戏的打击乐是以板鼓指挥,大锣、水钗、小锣、小钗、堂鼓、梆子伴奏。

      定州秧歌戏的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欧美学者多次造访定州研究观摩定州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渠道。 中山文化定州市4中山文化——河北省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定州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我国北方古代地域文明的摇篮之一,历史上曾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几千年的文明洗礼,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中山文化。是和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相媲美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基本精神物质主要是:仁厚善良、尚义重情、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崇德重教、修身为本、吃苦耐劳、质朴俭约、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历史上中山国分为战国中山国和汉中山国。

      战国中山国是由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白狄族建立的,是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之外实力最强的千乘国,号称“战国第八雄”。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村)、然后是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再然后是顾(今定州城)、最后是灵寿(今石家庄灵寿县)。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中山国的动荡和灭亡,均开始衰落,唯独定州一枝独秀,继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统,一直延续了中山文化的命脉,并将其发扬光大。定州是以上几个中山国都中,中山文化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如同中国的二十四史一样完整,而其他的几个国都的中山文化均是断代史。

      定州代表了中山文化的正统,是中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历史上的中心区,是历朝历代中山地区的特指。从战国中山到西汉中山国到三国两晋中山,再到宋金元中山府,最后到清、民国定州县衙大门上镌刻的“古中山国”,中山文化在定州历史上贯穿了两千多年。

      中山文物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的“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为战国中山国文物;“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西汉长信宫灯”、“西汉刘胜金缕玉衣”为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文物,也就是说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带有中山文化烙印的所占比重为七成。

      另外战国中山墓中的“十五连盏铜灯”、“战国"铜'山'字形器"”、“战国"铜版兆域图"”、“错银双翼铜神兽”、“中山三器”中的另外两件,都在河北文物中非常出名。

  •   荣誉地位

      定州——————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中山”文化的中心与代表,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定州市————冀中名城,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省辖市之一。

      定州塔—————“十大河北古建筑”之一,中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美誉。

      定州文庙————不仅是河北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文庙,也是全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之一。

      定州贡院————“十大河北古建筑”之一,中国北方唯一保存最好的科举考场。

      状元之乡————这里自古文风鼎盛,是仕途的起点,状元的摇篮,先后有十名文武状元在这里诞生,在中国北方首屈一指,故有“北方才子出定州”一说。

      定州清真寺———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正门“开天古教”匾额,为乾隆御书。镇寺之宝《重修礼拜寺记》石碑,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独占四个之最: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最早一块汉文碑,最早将回回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最早把穆罕默德名字翻译成四个字,首开以儒释伊先例。

      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五座名窑中烧制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定窑孩儿枕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宋定窑白釉龙首净瓶———“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之一,出土于定州城内净众院塔基地宫。

      定州文物————————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14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数量居河北省县(市)首位。

      定州“商代北方方国贵族墓”――是迄今发现商王朝最北边的一个诸侯方国。

      论语——————————定州出土的竹简《论语》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抄本。

      龙螭衔环谷环纹大玉璧————为我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的一块玉璧。

      北方丝织中心————————唐代,定州丝织业空前繁荣,天宝末年,定州常供罗绫达1575匹,占全国常供总数的41.8%。

      《缂丝:梅花寒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宫之宝”之一。宋代缂丝制作,以定州所产最为著名,代表人物是定州的沈子蕃。

      “中山松醪”酒————为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亲酿。1915年同茅台酒一道参加。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酒赛荣获金奖。中山松醪被誉为东方的XO。1984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特别提议饮中山松醪酒。

      定州白敬宇眼药———定州回族人白泽民发明的白敬宇眼药,1947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是中医成药第一次获取国际金奖。与此同时,白敬宇制药还是最早实现中药出口的民族企业。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白家老号”为背景,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抗金名城——————抗金最激烈的地方。靖康之难,当徽、钦二宗北掳走之时,远在北方的定州军民仍在进行殊死抵抗,直到3年后金兵才完全占领定州。

      定州知州——————北宋时期,朝廷名臣任职最多的一个地方,为河北之最。从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到1127年灭亡167年间,在定州任职的文武职主要人员共99人。其中宋史有传记的92人,占92%;例如:司马光(宰相)、韩琦(宰相)、苏轼、吕端(宰相)、吕公著(宰相)、李继隆(北宋四大名将之一)、韩忠彦(宰相)、韩绛(宰相)、庞籍(宰相)、蔡京(宰相)、章敦(宰相)。

      定州清风店战役———解放战争中著名战役,决定石家庄得以解放的最重要的一次战役。

      定州教育————是全省唯一拥有独立大专院校和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省辖市,是河北教育的一面旗帜。

      定州市场————定州现有各类市场150多处,西城蔬菜批发市场连续9年被评为省十大农副产品市场之一。

      河北长安——河北长安汽车,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务车出口基地。

      定州奶业————定州伊利乳业,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

      定州人口——————约130万人。

  •   著名人物

      定州历史文化悠久,古称中山国,历代都设州置府,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市内人文荟萃,名人众多,乐毅、廉颇、李夫人、李延年、李广利、卫子豪、宫素然、刘禹锡、崔护、郎士元、崔元翰、赵弘殷、杜太后、郝浴、邢敦行、邸飞虎、王瑚、鹿钟麟、王森然、段绳武、张寒晖、赵慈庚、孙志远、杨栋梁、郭晶晶。

  •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辖12个县:定县、新乐、安国、博野、蠡县、安平、饶阳、深泽、无极、阜平、行唐、曲阳。1952年,原属沧县专区的肃宁县划入定县专区。辖13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将定县、安国、博野、蠡县、曲阳、阜平等6县划归保定专区;肃宁县划归沧县专区;饶阳、安平、深泽、无极、新乐、行唐等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2013年5月9日,撤销定州市赵村镇,设立长安路街道办事处。 行政划分定州市辖4个城区、16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4城区:南城区、北城区、西城区、长安路街道

      1省级开发区:河北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唐河产业园区)

      16镇:留早镇、清风店镇、庞村镇、砖路镇、明月店镇、叮咛店镇、西柴里镇、东亭镇、大辛庄镇、东旺镇、高蓬镇、邢邑镇、李亲顾镇、子位镇、开元镇、息冢镇、周村镇。

      5乡:东留春乡、号头庄回族乡(民族乡)、杨家庄乡、大鹿庄乡、西城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