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5 发表|教学分类:方法详解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第Ⅰ卷 选择题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1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高一下册“6.4城市化”及其关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和读图能力。读图时要抓住变化曲线数值特征。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进入9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约为30%左右,到2004年城市人口比重仍低于50%,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图中四地只有D地符合题意。

答案:D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于城市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图示期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从90年的27%左右到2004年为43%。此时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显然是大于美国;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从90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都高于发达国家美国。但是此时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和美国相比还比较低,故只有C符合题意。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2

答案:C

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高一上册洋流的有关知识,根据课本中的洋流图可以知道四地中只有R地是受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故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C。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高一上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根据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可判断该种气候类型为地中海式气候,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别图可以知道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就是地中海气候,即Q点附近是地中海气候,故B答案符合题意。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3

答案:B

5.在图3所示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读图能力以及高一上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的气候类型的判断,从图2中可以得出P地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又从图3中可以得出①地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在500mm以下,故①符合这个条件

答案:A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4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一上册时区的换算。解题关键是要读懂图,读图时一定要从所给的条件中提出有用信息:“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若南极附近是极昼,则北极附近是极夜,所以北半球的晨昏线b以北应该为黑夜,以南为白昼。又由于M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说明M点是同纬度上太阳高度最高的地方,即M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因为Q、P两点的经度为90,所以M点到P经线之间应该相差45度,即相差3小时,由于M点在P点的东边,因此P点比M点早3个小时,即15时。

答案:B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解析:本题考查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若此时为7月,则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范围在66?34?N—90?N之间,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所以M点为此时北半球极昼的最南界线,因此,M点所在纬线应在66?34?N—90?N之间,这样A、B答案都不合题意。北极附近产生极昼的时间是从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春分到夏至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北极点附近逐渐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的范围又逐渐缩小,从北极圈附近逐渐缩小到北极点上,7月份比较接近夏至日,所以极昼的范围,还比较接近北极圈,所以应该是C答案正确,极昼范围缩小到85?N附近应该是8月以后,故D答案错误。

答案:C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灾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解析:本题考查上册第一、二单元相关知识。从M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得出M点的时间只可能是12点或者是0点,但是,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而Q地的经度又为0?,所以,M点只可能是0点,从Q地的经度为0?得到M点的经度应为东经45度,据此可以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5点,即北京5点时就日出,所以此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这些都是用一单元相关知识),北半球夏季时,由于洛杉矶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处于高温少雨季节所以森林火灾等级最高。其他三个三答案都不符合条件。长江下游枫叶正红为秋节;长城沿线桃红柳绿是春季;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9~10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解析: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下册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简易阳光房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简易阳光房使房内增温,但是,简易阳光房,对增温后房内放出的长波辐射却是隔热的,所以达到增温的作用。这是农业生产中改造自然因素最成功的范例。所以,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

答案:A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解析: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下册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在海拔4900米的地方地面温度比较低,虽然,用简易阳光房使温度提高许多,但是,由于大地具有热量交换,地面的温度还是不能适应作物的生长,而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用盆栽,和地面隔开,盆由于不直接和地面接触,热量交换少,所以就解决了地温低的问题,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垂直方向的光照。解题时这些道理不一定能够想得这样清楚,最好是用排除法,从材料中所给条件:“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显然蔬菜仍不能生长,不会因为是蒸发量大小、多虫害、太阳辐射强,因此就只剩下“地温低”一个正确答案。

答案:C

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最重要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黄河的治理等知识点。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的降水并没有多大变化,不可能是形成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黄河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不会怎样加大,即使淤积量加大点也不会使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到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故A、D答案可以排除。但是,B、C两项,都是致使“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说真心话就是老师也很难以分清是哪个更符合题意。高中地理选修二中讲道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工程措施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所以,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重要原因是就是近年来,在黄土高原的小支流和沟谷里修建了数以万计的小水库淤地坝,其中容积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小水库就有600余座,此外,黄河干流上已建有大型水库十多座这样使河水在陆地上的滞留时间加长,泥沙就大量的淤积在水库中,这样达到海洋的沙就减少。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5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解析:本题考查高一上册的“气候资源与建设”和下册的“工业区位选择”。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城市东边的与盛行风向(南风)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又是位于流经河流下游(图中有河流流向箭头),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同时还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一般工业布局就主要是从对大气的污染、河流的污染,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考虑。

答案: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解析:本题考查高一上册的“气候资源与建设”和下册的“工业区位选择。”焦化厂、水泥厂都是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由于城区扩展,把两个厂包围起来,城区受到严重污染,因此要求搬迁。

答案: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在老城时期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在两厂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两厂就需迁出城区。

37.(19分)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l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

年降水量

(mm)

春季降水量

(%)

夏季降水量

(%)

秋季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

(%)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3

16.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括号内)(4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表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表中的六个城市年降水量、每个季节占总降水量的多少,从中分析出本中的正确答案。从表中可以看出,广州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故A答案错;乌鲁木齐降水量季节分配除冬季相对少些其余各季节相差不大,所以不能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故B答案错;广东属于东部季风区,但是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故C答案错。所以只剩下D答案,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表中代表华北平原的郑州是夏季和秋季降水最多,故D.答案正确。解答时要求学生耐心的逐一区分排除。

答案:D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解析:考查读表的能力和“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只要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能够得出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南昌,关键是要会分析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又只要掌握了“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就可以知道形成原因,“副热带高压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从中可以看出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期,所以就形成了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

答案:夏季副热带气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4分)

解析:考查分析表中数据的能力和我国西部降水少的原因。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只有194.6 mm是表中最少的地方,而且夏季降水量只占33.1%,所以,乌鲁木齐,就是夏季降水最少的地方,至于形成原因在高一上册和选修二中的“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都讲,是由于西部远离海洋,和高山阻隔,达到的水汽少。

答案:乌鲁木齐 距海远,水汽少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3分)

解析:本来五台山比郑州纬度更高,离海也比郑州远,本应该降水量要比郑州少些才对,但是,反而是多了,所以就要去寻找会形成降水多的原因,形成降水多少的原因有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距海远近的影响;地形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根据综合分析,显然,只因为所测量部分是在五台山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答案: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40. (6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6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自《大金国志》等)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7

读图9,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解析:主要是考查高一下册六单元的“城市区位选择(一)”。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入手。

答案:

地形:位于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土壤: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能够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分)

解析:考查城市区位的重要性。“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能有同学不一定理解题目。实际上只要认真的读题还是不难理解“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实际上是讲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浅析高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I)地理部分】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维障碍分析

近几年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09高考地理:地图是必考知识

高考地理中常考的地理计算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地理的考察内容

高考地理的模糊法巧夺分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问题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