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期末大战在即,同学们也经过许多考试的“磨砺”,但总是发现考试失分的题目总是那么相似,那么就需要找到本身存在的学习“漏洞”,真正去“处理”。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快为你的期末做好准备吧!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考点

细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1.根据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城市地域形成的影响

2.了解城市内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形成原因

3.了解城市内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4.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5.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和形成原因

6.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7.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内部功能区布局的影响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

2.理解城镇地理位置与城市规模及其扩大的关系

3.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和等级划分

城市化

结合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

2.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5.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6.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7.以“十二五”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奥运会北京和世博会上海城市环境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利用聚落形态变化图考查交通布局的变化。

2.通过交通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

3.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本专题内容包第四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从考查内容上看,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其变化。

从考查形式上看,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从考查能力上看,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综合分析能力考查。

在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进一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探讨新城区建设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2)联系我国或其它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3)注重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各功能区合理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状况等;(4)以某一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或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并分析问题,提出措施。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城市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城市总体上的外部轮廓形状。

主要类型分析对比如下:

 

考点

细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1.根据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城市地域形成的影响

2.了解城市内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形成原因

3.了解城市内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4.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5.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和形成原因

6.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7.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内部功能区布局的影响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

2.理解城镇地理位置与城市规模及其扩大的关系

3.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和等级划分

城市化

结合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

2.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5.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6.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7.以“十二五”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奥运会北京和世博会上海城市环境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    图、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利用聚落形态变化图考查交通布局的变化。

2.通过交通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

3.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区的布局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成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布局原则或趋向[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  

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位于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高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

在布局城市工业区时,要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按照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

污染类型

典型企业

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

水泥厂、发电厂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季节性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垂直的郊外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河流下游和远离水源地

固体废弃物污染

发电厂、钢铁厂

远离居民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

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

2.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四、城市化进程

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3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4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五、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如下:
(1)自然条件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5

(2)资源条件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6

(3)社会经济条件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六、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7

2.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8

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9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5年高考题 】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25.D 26.C

【解析】试题分析:25.该题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误;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误;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26.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误;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误。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准确的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注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解;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2015•上海卷地理)(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2015•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将城市化率计算、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重点考查教材中城市化这一主干知识。采用常见的地理坐标图展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城市化过程中地铁开始运营的时间等地理信息,注重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多图表、重能力的特点和要求。

(2015•北京卷)下图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答案】3.B

【解析】试题分析: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应为⑤;从省界和县(区)界分析,在同一行政区内,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最大,所以应为⑤③②;那么①④⑥应可能为集贸市场。故选B。

考点:城市服务范围。

【名师点睛】服务设施等级与服务的范围、数量的关系:服务设施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服务设施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级别较高;乡(镇)行政机构是行政中心,它的服务范围会覆盖整个乡镇。

(2015•广东卷)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表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D

【名师点睛】该题以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表格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简单的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值上是如何体现的,也就说,学生需具备理科思维,而不是记忆。

(2015•广东卷)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可以针对性及时对城区积水排放;扩大湖区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进而减少城区积水现象;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及时把城区积水排放;而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对城区积水形成的内涝没有影响,不能加快城市积水的排泄,故选C。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热点问题城市内涝为材料,考查我国如何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城市内涝问题与城市径流、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等有关,这些需要学生能够较清楚的理解。同时需要理解题干的提示“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城市内涝不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涨洪水造成的。

(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1.D 2.A

【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2.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015•江苏卷地理)“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答案】21.AB 22.BD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当前以宜居城镇模式“国际慢城”话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题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得出,“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 不符合“国际慢城”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二小题仔细读图对比可以得出“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

(2015•山东卷)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 4、D

【名师点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居住。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做题关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在什么时间。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2015•四川卷)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答案】5、C 6、B

【解析】试题分析:5、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6、读图,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形成推断,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对。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错。山地区多组团状,C错。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

【名师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所以判断甲地带是住宅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

(2015•天津卷)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图4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图5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6.B 7.D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5•海南卷地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12.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10.C 11.B 12.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材料中“埃及沙漠广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价较低的优势。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名师点睛】该题以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考查福建省交通发展和交通对福建城市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表达能力。第(1)问,回答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注意审题,交通变化特点和交通运输网变化特点的区别,这样就保证回答要点到位;第(2)问,难度不大,这是学生比较熟悉提问方式,交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变化来分析回答。

(2015•重庆卷)14.(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图5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5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中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打来的有利变化。(6分)

(2)图5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12分)

【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解析】试题分析:(1)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经济腹地是影响该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中铁路的建设使的该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大大扩展,使其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2)本小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中对列车速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地形以及线路曲直等。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因此列车设计速度高。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因此列车设计速度低。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等值线图综合判读是高考文综地理重头戏,本题以中非合作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等高线图展示地理信息,将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考查回归教材主干知识点“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设问均属常见题型,存在问题可能是答案过于笼统而不够细化、对题目误读误判等。

【2014年高考题 】

(2014·上海卷)(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km²) 人口密度(人/km²)

内圈(1-6km) 113 21764 21206 19544 20416

第一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二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三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0 1765

第四圈(33km—) — — — — —

25. 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26.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

【答案】25、C 26、A 27、C

(2014·上海卷)(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4. 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地价 B. 集聚 C. 交通 D. 市场

5. 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 ③

【答案】4、D 5、C 6、B

考点: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

(2014·新课标II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D 2、B

【解析】试题分析:1、“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选D。2、“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考点:城市化问题。

(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图2

 

 

 

 

 

 

 

 图3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答案】4.C 5.A

【解析】试题分析:4.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少最少的,A错,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所以坡度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5.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1.C 2.A

(2014·大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9.B 10.D 11.D

(2014·江苏卷地理)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图14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4.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23.BD 24.AB

【解析】试题分析:23.批发、物流业需要便利的交通,分析图中四城市各因素可以看出保定和廊坊两城市交通最为便捷,最适合承接北京分散的批发、物流业,故答案选B、D。

24.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京津等大城市服务要有便利的交通,便于人员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保定市在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所以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为发达,故答案选A、B。考点:本题考查城市体系。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1、A 2、D

考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4·江苏卷地理)图13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答案】21.CD 22.AB

【解析】试题分析:21.读左图可以看出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服装,读右图可以看出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家用电器,故答案选C、D。22. 食品和日常用品消耗量较大,价格较低,销售网点较多,一般就近购买,出行距离远,就会增加购物成本,所以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考虑出行距离和购物成本两个因素,故答案选A、B。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3、B 4、A

【解析】试题分析:3.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4.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考点:城市布局模式的优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

(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9、D 10、D

考点:城市功能区划分的原因,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城市化特征。

(2014·新课标I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4、D 5、B 6、B

(2014·广东卷)1、图1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 D、郑州和洛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例的提示,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所以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等级,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

考点:该题考查交通和读图理解分析能力。

(2014·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答案】3、C 4、B

(2014·江苏卷)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1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答案】11.B 12.A

【解析】试题分析:11. 从图中可以看到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离河心沙洲较对岸远,说明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航道较深,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和停靠,故答案选B。12.读图可以看出待建码头区是高速公路、普通道路和河运交会衔接的地方,新码头减灾该处有利于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

(2014·四川卷)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3、B 4、C

(2014·大纲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图5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12分)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6分)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6分)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12分)

【答案】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6分)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6分)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6分)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6分)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4分)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4分)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4分)

【解析】试题分析:(1)“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说明开凿运河的目的是满足交通需求,从图中信息分析,该地区河流为南北向,缺少东西向水道;结合材料信息,该地区海运条件并不理想,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热带气旋活动频繁,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2)影响运河开凿工程量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地表环境条件、线路长短等方面分析。从题中信息可以解读出沿海运河开凿地区属于平原地区,地面多沼泽,所以工程量较小的原因有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3)航道航运优势主要从水系和水文特征来分析。图中河流众多,为南北向,运河沟通了各个水系,形成水运网,与海湾相通,可以发展河海联运,与海洋比,运河位于陆地,不受风浪影响,水位相对稳定。(4)港口的发展条件,一般从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及腹地来分析。根据H港的位置及环境条件从上述方面来分析。H港依托沿海运河,位于河口,与内陆联系方便,腹地广,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 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2014·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8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19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表2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 ▲ 、 ▲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 。(3分)

【答案】(14分)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⑤;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l)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和大西洋沿岸两大城市群,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1.5%,人口却占到8%—20%,人口密度都比较大,城市化水平在68%—90%,城市化水平都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城市群分布区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都是该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都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2)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区域中,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应重点发展如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高级的服务产业,提升本地产业品位,加强本区域对外联系。(3)分析图19可以看到苏州和嘉兴两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苏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嘉兴;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来看两市发展机遇相同,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两城市产业基础不同,苏州发展起步较早,产业基础好,两城市产业发展政策有所差异,加之与周边城市联系和交通条件、通达性的差异,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慢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产生了差异。(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城市群区域内行政壁垒,努力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打造成一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的、协作型的、完整体系的有机城市群整体,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度。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3年高考题 】

(2013重庆卷)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2回答4-5题。

4.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5.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广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4.A 5.D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土地、淡水、能源等综合利用。

(2013上海卷)(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答案】21.A 22.C

【解析】21.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应是自西南流向东北,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即为a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位于河流下游地区的g区最有可能的是工业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高线、河流和城市功能区。

(2013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23.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23.B 24.D 25.A

【考点定位】该题运用柱状图和直角坐标图,考查学生图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及城市化、工业化相关。

(2013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1-12题。

1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答案】11.D 12.C

【解析】11.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选D项。

12.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选C项。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2013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1985-20ll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2、据表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1.C 12.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 城市化特点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013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8.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答案】7.A 8.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013广东卷)9.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0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京津冀城市群最大的城市为北京,其首位度降低0.1,长三角城市群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其首位度降低0.15,珠三角城市群最大的城市为广州,其首位度降低0.7,辽中南城市群最大城市为沈阳,其首位度降低0.11。所以广州的首位度降低最多,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最大城市地位下降明显,所以择C项。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群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013广东卷)11.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谢状,其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清晰的看出城市的空间形态为集中式,其他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结合图例进行分析,可知科技文教区在东南部,因而适合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北部,外来人口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区,主要从事知识技术层次要求较低的产业。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

(2013新课标I)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第2题。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答案】2.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

(2013天津卷)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 B.网络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4.B 5.D

【解析】

4.根据提示“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一市内地铁的连通”,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使得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商业区的规模可能缩小,商业网点密度可能减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013广东卷)8.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答案】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13福建卷)37.(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答案】(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解析】(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这以转变首先是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

(2013北京卷)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8分)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交通运输。

(2013四川卷)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 A 城首都 B 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9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图9 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 L 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6分)

【答案】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2分),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2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阐的湖水充足(2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条件。

(2013浙江卷)37.2013年1月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 2013年 4 月 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各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 1 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图。图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 业构成图。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

(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解析】

(2)港口的修建需要考虑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我国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发达,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运量大,时间不紧,一般要求运价越低越好,故多选海运;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故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港口的区位因素。

(2013北京卷)41.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图15,回答第(1)小题。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0分)

【答案】(1)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别,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2013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7 图18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5年模拟题 】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1~2题。

1.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2.“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答案】1、D 2、A

(湖北省武汉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兰新高铁是连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这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下图为兰新高铁部分路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不是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A.低温 B.暴雪 C.沙暴 D.台风

4.达坂城湿地高铁桥上两侧护栏与达坂城风电场附近高铁护栏的最主要功能是

A.防风沙 B.防噪声 C.防人畜闯入 D.防动车脱轨

5.关于兰新高铁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A.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 B.可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

C.自然条件为影响建设的唯一因素 D.将加快西北三省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答案】3、D 4、A 5、C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兰州市和拉萨市地形图,读图完成5~7题。

5.对两城市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提供水源,是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B.拉萨气温年较差大于兰州

C.河谷地形使两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D.拉萨太阳辐射比兰州更丰富

6.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仍堪忧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出路

B.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尘暴

C.河谷地形昼夜山谷风的转换,利于污染物扩散

D.治理污染的重点应该进行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

7.拉萨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中心城区以外,以大面积住宅区、工业区的开发为主

B.中心城区限制建筑物高度,保护城市特殊风貌

C.周围山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D.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答案】5、B 6、A 7、B

【解析】试题分析:5、拉萨与兰州均位于河谷地形中,河流为两城市发展提供了水源条件,A说法正确。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B、D说法错误。受河谷地形的影响两城市均沿河谷发展,城市地域形态为条带状,C说法正确。故选B。6、兰州石化工业发达,能源以煤炭为主,石化工业与其他工业排放大量废气,严重染污当地大气环境。加大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减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可有效缓解大气污染,A正确,B、D错。受河谷地形的影响,风力较弱,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C错。7、拉萨受河谷地形限制,城市可发展空间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为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此为“城外限宽”。为保护城市原有风貌,在市内限制建筑高度,此为“城中限高”。B正确。

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表示。下面的甲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年和2010年R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图,乙图为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甲、乙两图完成8--9题。

甲 乙

8.R最大时是在近郊区,与之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环境 B.地租 C.交通 D.技术

9.据乙图判断,有关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②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③2010年该城市产业布局中,合理的是大型超市与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④2010年该城市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造纸厂与自来水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8.D 9.A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布局。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铁路交通 D、水运

4.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答案】3、D 4、A

(湖南省怀化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以西湖南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沪昆高铁湖南段正式全线贯通。长沙至怀化单程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7小时缩短至1小时40分左右。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回答第1~2题。

1.高铁车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郊区,其作用不包括

A.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加快高铁站核心区域发展

D.便于旅客集散

2.下列关于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航空运输因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优势明显

B.航空运输因价格高,长距离受高铁影响较大

C.高铁因运量小,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

D.高铁受自然因素影响较航空运输大

【答案】1、D 2、A

【解析】试题分析:1、高铁站的布局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布局在城市郊区,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高铁是人流的集散地,有助于郊区和城市核心区沟通,加速郊区城市化,加快经济发展,故选择D项。2、对比高铁和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于高铁,在长距离运输上航空运输时间短,节约运输时间,优势明显;在运输价格上航空运输高于高铁,航空运输成本较高;在运量上航空运输量小。高铁运输量大;航空运输受气候影响大,不稳定性强,高铁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于航空,故A正确。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陕西省渭南市201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地、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曲线田。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表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费的曲线依次是

A. c, b, a B. c, a, b C. a, b, c D. b, a, c

26.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小 B.该城市东部交通通达度比西部高

C.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25.A 26.D

考点: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影响因素和读图、分析能力。

(陕西省渭南市201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答案】27.A 28.A

【解析】试题分析:27.市中心附近人流、车流量大,所以红灯时间长度最长。28.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丁红灯时间最短,绿灯通行时间最长,说明该地人流量和车流量小,距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应为工业区A正确。考点:考查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完成下列各题。

1.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

C.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2.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答案】1、A 2、B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2月,我国首条“水上公路”(见右图)在该县建成。完成以下问题。

25. 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坡地生态 B.缩短线路长度 C.避免侵占耕地 D.连接图中村落

26. 为降低建桥成本,以下自然要素对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地形 B.地质 C.植被 D.水文

【答案】25.A 26.D

【解析】试题分析:25.该水上公路铺设于河面之上,沿河谷延伸,有助于保护坡地生态。

26.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主要受到河流水量大小及水量季节变化等水文因素的影响。

考点: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2014年模拟题 】

(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心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有着“江南都江堰”美誉的渔梁坝就在渔古镇的练江中。读“渔梁古镇位置示意图”和“渔梁坝景观图”,完成23-24题

23.渔梁坝建设的目的有

①航运 ②发电 ③防洪 ④灌溉 ⑤拦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4.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

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

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

【答案】23、C 24、C

(福建省泉州市2014届高三5月质量检查)图3示意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1 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 D.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6.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原因有

A.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

B.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最大

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

D.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

【答案】5.D 6.D

【解析】试题分析: 5.热岛强度应该是反映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图中热岛强度数值越大,表明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越大,城市热岛环流最强,图中数值不能反映市区温带的变化,只能反映城郊之间的温带差异的变化。仔细读图可以发现,22时~次日7时,热岛强度数值较大,说明城市热岛环流最强。故选D。

6.根据上题分析,观察图中曲线变化,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强,秋季其次,春夏较弱。北京春季降水较少,夏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不大,秋季城市热岛强度较大,冬季低温,市区供暖条件好,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川省仁寿县2014届高三5月冲刺卷)下图中的甲图是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乙是同地区都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丙是网格代码。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西区12 000人、城北区有19 000人、城南区有15 000人;已知甲都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阅读资料回答第8题。

8.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约为

A.2 500人 B.3 450人 C.4 500人 D.3 000人

【答案】B

(福建省泉州五中2014届高三5月模拟)读“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3~4题。

3.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4.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3、D 4、B

【解析】试题分析:3、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箭头向外为迁出,向某区内为迁入。所以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A错。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错。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C错。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D对。4、根据迁移数字,近郊区迁入人口量最大,而且是由城市中心区、城区边缘区迁移向郊区,所以发展郊区城市化现象,B对。城市化初级阶段人口向中心区聚集,A错。城市“空心化”是城市发展后期的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不明显,C错。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增大,D错。

考点:人口迁移,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A. ③、②、① B.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8. 1981~1995年期间曲线①数值的变化说明

A. 城市化进程减缓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C.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答案】7、A 8、C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4年高三毕业班联考)读下面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图2)(A为主城区,兼有B、C卫星城)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图3),回答2-3题。

2. 关于图中城市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处水厂选址图中④处最合理

B.在甲、乙、丙三处建水泥厂,乙处最合理

C.B、C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A主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

D.该城市的农田不应该与生态绿地混杂在一起

3. 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不太合理的是

A.该城市就业压力较大

B.该城市近期就将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

C.该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D.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答案】2.C 3.B

【解析】试题分析:2.④处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很差,水厂选址图中④处最不合理,乙处位于主城区东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高风频为东北风,而水泥厂对大气有严重污染,乙处件水泥厂容易造成主城区大气污染,所以乙处建水泥厂不合理,B、C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分流主城区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A主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故答案选C,将城市的农田与生态绿地混杂在一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故答案D错误。

3.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该城市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达到71%,所以该市就业压力较大,而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所以答案B叙述太合理,故答案应选B。

该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10.79%,远远超过7%,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人口结构和 人口问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4.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天气状况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答案】3、A 4、B

(天津市红桥区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城市布局不合理的是

A.城郊农业区在A区 B.港区和保税仓库(有特大型电厂)在B区

C.科学教育园区是C区 D.超高层商贸大厦在D区

7.该城市鸟类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其中最适宜开展密集旅游活动的是

A.实验区 B.过渡区 C.核心区 D.无法确定

【答案】6、C 7、A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广西百色市2014届高三5月联考)读京津冀都市圈图,下图,完成5-6题。

5.制约“京津两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电、西电东送 C.天然气、西气东输 D.煤、西煤东运

6.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①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 ②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③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④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A 6、D

考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及措施,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四川省仁寿县2014届高三5月冲刺卷)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7.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答案】6.C 7.A

【解析】试题分析:6.读图可以看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小,而在市中心区占的面积较大,所以丙功能区是商业区,甲功能区在整个城市面积中占得比重较大,应该是住宅区,乙功能区在城市外围占的面积较大,应该是工业区。7.读图可以看出市中心为丙功能区(商业区),向外围是甲功能区(住宅区),再向外围是乙功能区(工业区)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所以说该城市, 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4届第二次联考)也门首都萨那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之称。南部港口亚丁处在欧、亚、非航线上,过往船只都在这里停泊,自古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途站。回答6~7题。

6. 影响萨那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海陆分布 C. 盛行风 D. 赤道低压

7. 亚丁港成为世界重要中途港的原因是

①经济发达中转物资多样 ②经济腹地广 ③农产品丰富 ④位置优越 ⑤石油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答案】6、C 7、C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山东省

A.2011~2015年间城镇化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B.2015~2020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C.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多于2015~2020年间

D.2015~2020年间净增的常住人口多于2011~2015年间

20.目前,山东省城市人口的变化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强区际联系

C.缓解交通压力 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9、BD 20、AB

【解析】试题分析:19、读图,根据图中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数值的变化判断,2015年差值缩小,说明2011~2015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A错。到2020年差值进一步缩小,说明2015~2020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B对。2011~2015年间人口基数小,2015~2020年间人口基数大,所以不能判断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多于2015~2020年间,C错。2015~2020年间人口总量大,城镇化率提高,所以净增的常住人口多于2011~2015年间,D对。20、根据图中数据,城市人口增加,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A对。山东位于东部沿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主要是机械增长,大量农村人口迁入,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B对。城市人口增加,不利于缓解交通压力,C错。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错。考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人口迁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2013年7月l日我国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杭州东站开通,其汇集多种交通方式,实现立体无缝交通换乘,在其顶棚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年发电量达982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火电站(如下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影响杭州东站建设的主要伏位因素是

A.经济 B.政治 C.科技 D.气候

26.杭州东站顶拥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对当地的影响有

A.节省非农用地 B.减少废气排放 C.提高电能利用率 D.节约建设成本

【答案】25、AC 26、AB

(江苏省淮安市2014届高三5月信息卷)读下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规划高速铁路的建设将

A.完善江苏铁路网 B.缓解长江运输压力

C.促进苏南地区经济发展 D.提高南通市的城市等级

26.铁路运输公司实时监测高速铁路速度可以使用

A.GIS B.GPS C.RS D.GPRS

【答案】25、AC 26、AB

【解析】试题分析:25、读图,规划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完善江苏铁路网,A对。与长江航线呈垂直方向,不能缓解长江运输压力,B错。加强与沪宁杭地区的联系,可以促进苏南地区经济发展,C对。不能提高南通市的城市等级,D错。26、监测高速铁路速度可以使用GPS测速,使用GIS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所以A、B对。RS主要是遥远的感知事物,不能测速,C错。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不能测速,D错。考点:交通线路修建的意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读中国高铁“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 .京广、京沪、哈大、郑西是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四条高铁,若从自然因素考虑,这四条高铁单位长度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 .京广高铁 B .京沪高铁 C .哈大高铁 D .郑西高铁

4 .哈大高铁的部分区域使用“以桥带路”,其原因可能不包括哪一项?

A .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B .节约耕地资源

C .克服沿线的地形障碍 D .跨越河流

【答案】3、B 4、C

(山东省临沂市201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 N,117 E)。读图,回答1~2题。

1.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A.甲处的旅游景点 B.位于乙处的寺庙 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若在图所示山区修建公路,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区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④尽可能多跨越河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试题分析:1、本道题可以用排除法,A选项由于甲处位于山谷地带,两侧北山脉阻挡,丁看不不到甲处,错误。B选项乙处和甲处是一样的道理,错误。D选项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不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2、在山区修建公路结合实际生活,应该遵循的原则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车毁人亡;在山谷地区避开陡坡,修建难度大,并且还会发生事故;增加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上山的坡度,减少事故的发生。故选B。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对发展交通的影响。

【跟踪热点创新思维】

半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0

1. 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 人口密度B. 第二产业比重

C. 户籍政策D. 城乡差异

2. 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D 2.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1

考点:城市化。

中国-缅甸油气管线,无论从其意义,还是建设施工难度,都堪称一项“超级工程”。读中国-缅甸油气管线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2

3.从难度上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主要原因有( )

①从A到B段,地势 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②从B到C,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③从B到C,多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④从C到D,主要经过石灰岩地区,崩塌灾害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从意义上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主要表现为( )

A.有利于我国从缅甸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

B.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缩短海外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运费

C.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D.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答案】3.B 4.C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3

考点: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是指某空间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字越大,表示扩展越快。下图表示1986-2011年北京市各圈层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4

5. 北京市城市建设

A.1991-1996年集中在三环路以内 B.1996-2001年四环路内逐渐填满

C.2001-2006年又是一个高峰时期 D.2006年以后六环路以外建设迅速

6. 随着北京城市空间扩展

A.二环路内人口流动量迅速的减少 B.居住区主要迁移到二环三环间

C.中心商业区迁移到四环五环间 D.五环六环间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5、C 6、D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5

考点:城市化、地理信息图判读

下表是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公交汽车站台A经过的公交线路总数和营运时段表,下图圆表示城市面积,线段表示公交线路,完成下列各题。

代1970年1990年2010年

公交线路总数2条4条8条

营运时段7:00-18:006:00-20:005:00-22:00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6

7.该公交汽车站台附近最有可能分布

A.中心商务区B.高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小学教育园区

8.该公交汽车站台附近最有可能出现

A.地面沉降B.地表径流减少C.大气污染 D.水污染

【答案】7.A 8.C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7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环境污染类型。

地铁和轻轨构成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是重庆市已建成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8

9.下列关于重庆的轨道交通叙述正确的是

①长江以北轨道线路密度比长江以南密度大,是因为长江以北多平原,长江以南多山地;

②重庆的轨道交通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

③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面影响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④重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新建轨道交通的沿线最可能出现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大型工业区 D.城市绿化带

【答案】9.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从图中观察,重庆市长江以北比长江以南商业圈密集,人口流动量大,对交通需求量大,轨道线路密集,①错;重庆的轨道交通呈不规则的形状,②错;交通发展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会提高沿线房地产价值;,丙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结合选项C正确。

10.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A错;大型工业区因对城区有污染,并需求土地价格低,布局在城市外围,C错;绿化带最好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D错;因交通沿线经济发展,地价较高,布局居民区较合理,选B项正确。

考点:城市交通布局的条件及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

下面左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19

11.该城市功能区与其主导因素的搭配,最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 B.乙—历史因素 C.丙—文化因素 D.丁—经济因素

12.该地铁站位于城市的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答案】10、D 11、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0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因素,不同功能区人流量与方向变化特征。

中国规划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2014年11月8日,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元成立丝路基金。读图回答11-13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1

11.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2015年3

月5日,北京时间9时,一列高速列车从西安驶往目的地乌鲁木齐,沿途天气晴朗,车上一位德国杜伊斯

堡游客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A.列车出发时,看见西安物体的物影朝向西南

B.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看见太阳挂在西南方天空

C.13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已是黄昏

D.下车20分钟后,住进旅馆,向德国家人报平安,家人正在午餐

【答案】11.D 12.C 13.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2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完成以下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3

14.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4.A 15.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4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中国大陆“鬼城”前50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5

16.关于原来地理学上的鬼城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17.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答案】16.C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6.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鬼城主要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资源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旦资源开发完,城市经济萎缩;城市萎缩,城市的环境污染也就减少。选C正确。

17.鬼城指数=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即建成区面积越大,居住人口越少的城市,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超过了城市人口发展;它不是逆城市化现象,也不是虚假城市化。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

西亚城市迪拜努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比重,打造梦幻之城。图7反映了该城从海里填出两个棕榈形岛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6

图7

18. 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御飓风的袭击 B.发展海水养殖业

C.提高旅游吸引力 D.承接炼油业转移

19.填海造陆建新城可能导致( )

A.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B.沿海湿地生态效益增强

C.地下径流入海更加通畅 D.海岸带不再受海浪侵蚀

【答案】18.C 19.A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7

考点:迪拜填岛的主要原因;填海造陆建新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是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8

20.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成都

21.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20.B 21.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29

考点:城市交通和读图分析能力。

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30

22. 修建该铁路难度最大的路段是

A.T1~T2 B.T2~T3 C.T3~T4 D.T4~T5

23. 该铁路建成后,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4. 与海洋运输比,铁路运输的特点有

①运量大 ②运速快 ③受自然影响小 ④运费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2、A 23、B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22、该铁路T1—T2段经过安第斯山脉,此段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最大。A正确。

23、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南美大陆东西两岸交通主要靠海运。该铁路沟通南美大陆东西两岸,可有效缓解两岸交通严重依赖巴拿马运河的局面。B正确。

24、铁路运输比海运运量小,运费高,但运速快,受自然条件限制小。C正确。

考点:交通运输。

25.贵广高速铁路北起贵阳,南至广州,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31

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州将发展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1)说明广州发展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的条件。(8分)

贵广高铁沿线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2)说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并结合下图分析该区域地质地貌特点对贵广高铁建设的影响。(10分)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32

贵州省黔南州在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的基础上,通过良种繁育、节水灌溉等技术,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特色果蔬品种。产品在供给本省同时,进入广东、广西、港澳及东南亚市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外销果蔬生产基地。

(3)说明黔南州发展商品化外销果蔬生产的区位优势。(8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计划逐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加工制造业的依赖,加强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旅游产业的投入开发。

(4)概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说明政府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10分)

【答案】

(1)(8分)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临近港澳、东南亚,可依托国内市场、连接世界;海运、内河航运、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多样,形成交通网络,运输发达快捷,利于物资集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特征为主,进口、出口运输需求量大等

(2)(10分)外力作用:流水溶(侵)蚀

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地表破碎,崎岖不平; 多地下水溶洞和地下河; 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需修建大量桥梁和隧道,修建难度较大。

(3)(8分)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或地形影响,形成立体气候)利于多种果蔬种植;技术水平高,利于发展优质特色果蔬产品;交通运输便利,利于产品外销;市场需求量大等。

(4)(10分)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

措施: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等。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33

考点:航运中心的形成原因、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区域产业调整的方向

更多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城市与交通】相关文章: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170题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2

高中地理难点分析 洋流知识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地理人文历史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人口与城市专题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归纳

高考地理地方时、区时专题复习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