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2010年中考地理的复习提纲

2010年中考地理的复习提纲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23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1.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0N和900S。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5. 国际上习惯用20oW和160o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时间的差异。

8.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o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9.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其分界线分别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10. 五带的特点: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2.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13.

比例尺大小与图幅内容详略关系: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14. 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向。

15.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7.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18. 在绘制等高线地图时,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19.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高度、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

20. 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海陆分布特点。

21. 七大洲(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 各洲界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和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23. 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4. 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5. 区别天气和气候。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雨越大。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26.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

27.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因素,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8. 雨、雪、冰雹统称降水,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降水的单位是毫米。

29. 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因素,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因素,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0.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31.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世界的三大人种是: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2.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

33. 世界上面积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世界上人口前两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

3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是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

35. 世界第一大洲是亚洲,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6. 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7. 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38.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oN多);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附近)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39. 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内的内海。

40. 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是朝鲜,北有俄罗斯、蒙古,南有缅甸、老挝、越南,西(略)

41.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2.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43.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住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分布。

4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突出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45.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6.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47.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8. 我国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9. 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50. 三级阶梯分界线是: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1.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52.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

5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54.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55.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56. 第一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57. 我国有四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

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四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

58. 我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59. 我国的三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地表以肥沃的黑土着称,地势坦荡,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有“水乡” 和“鱼米之乡”之称。

60.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地外)。

61.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6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3.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64. 根据受夏季风影响是否明显,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65.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月0°C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区、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66. 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

67.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68. 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地点是:宜昌(湖北)、湖口(江西)。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9.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70.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这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的水利枢纽有三峡、葛洲坝等。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支流是汉江,六大支流: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71. 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

72.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73. 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

74.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5.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76.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77. 治理黄河的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造林种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固堤防。

78. 自然资源种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79.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湖泊水。农业用水量最大。

80.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8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起点在湖北的丹江口水库,终点至北京。

8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83.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结构特征):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84. 农业的四个部门:农、林、牧、渔。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85. 我国耕地类型: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86. 填写右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87. 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畜牧业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8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部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8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

⑴辽中南地区(沈阳、大连): ⑵京津唐地区(北京、天津、唐山):

⑶沪宁杭地区(上海、南京、杭州):⑷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珠海):

90.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91.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

南北铁路干线:京哈-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

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92. 其他:宝成-成昆线、哈大线,南昆线,为方便山西煤炭外运,修建了大(同)秦(皇岛)铁路。

93. 六大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兰州、株洲、徐州、成都。

94. 根据需要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95. 四大区域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全国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在地图上指出各区的位置和范围。

96. 北方地区:

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北方是我国苹果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97. 南方地区:

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气候类型: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南方地区有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

98.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以干旱为主。原因:深居内陆,距海洋越来越远,且有层层山岭阻隔。

主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010年中考地理的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计算的整理

高中地理冲刺复习的要点

2009高考地理命题方向预测

2009中国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高考地理疑难解析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2011年高考地理考点 日期变化(日期分界线)

高中地理难点章节的复习方法

高考地理日照图考点解析

考点复习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