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

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2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省莲花县莲花中学 朱水照)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

(附图 {图})

(1)纬度变化规律

让学生读“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并补充“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 问:二分日和二至日太阳各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后,要求 在图上标出由大到小的箭头。据此进行小结。无论什么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二 方依次递减。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1度,则正午太阳高度减少1度。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 N,北极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43°08′,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43 °08′=)46°52′;南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90°,其正午太阳高为0 °。

(2)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某地当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不同季节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图二表示。按有无太阳直射,可分为两个区域的变化状况,可用表一说明。

表一 各纬度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附图 {图})

根据图二和表一小结:

(附图 {图})

①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达到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到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 南达到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②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一年中只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除赤道外,只有一次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

(附图 {图})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和夜长的表示方法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明确昼弧、夜弧及其长度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昼(夜)弧所在的纬线长表示昼 (夜)长。如昼(夜)弧的纬度长度为120°,即昼(夜)长为8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读“昼夜长短变化图”,问:北半球什么时间昼长(短)于夜?什么时间昼最长(短),什么时间昼夜半 分?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怎样?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然后填出表二中括号内 的内容:

表二 二分日、二至日全球昼夜短状况

(附图 {图})

3.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问:“昼夜长短变化图”中的四个日期,太阳直射点各在哪条纬线上?各朝哪个方向移动?它是怎样影响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填表三中括号中的内容

(附图 {图})

表三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状况

从表三可得,昼夜长短的变化总是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而变化,即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 点周年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下表表示:

(附图 {图})

然后让学生对比说明:同一纬度上不同季节和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在 此基础上,可用列表形式(表略),小结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连续变化过程。

三、四季更替

1.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表四 天文四季(北半球)

(附图 {图})

(2)我国气候统计划分的四季

表五 我国气候统计四季(中纬度地区)

(附图 {图})

2.四季成因:

(附图 {图})

以上地球公转的三种地理意义,说明黄赤交角是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度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直射 点的周年变化,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直接原因;四季更替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两者的 必然结果。*


【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新理论称地球有双内核激发板块运动

2009年高考地理600个知识点

地球灾难最深重的地方

古代文学中的地理知识

地球的“外衣”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高考地理复习:考前须弄清的地理概念

生活中的地理之气象万千

揭秘隐藏在扑克牌里的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