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愤悱”:启发教学之精髓

“愤悱”:启发教学之精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悱”作为教学的一种状态,古今有多种解释。宋代朱嘉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解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郑玄释为:“心愤愤,口悱悱”,堪为古今启发教学之精髓。

从教学功能意义而言,对“愤悱”的内涵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从非认知角度认识,即将“愤悱”理解为学生的一种“求知欲”、“需要”或“内在动机”。

正如郑玄所云:“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程子也言:“愤悱,诚意之见于辞者也。待其诚意,而后告之。即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尔,”就是从求知欲、内在动机等方面理解的。现代有些学者也认为,“愤悱,意指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即学生在认识过程的主动性”。因为教学过程就是在学生求知的“需要----满足----再需要----再满足”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由此引发出启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辩证关系。启发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而“愤悱”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又是学生学习需要和“求知欲”的体现。因此启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等。上述认识都是从“愤悱”的非认识方面阐释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人的意向活动即需要、情感、兴趣而进行的,是推动人去达到某种目标和理想的动力。于是启发式教学是关于“主体性教学”使由此而生。二是从认知角度理解。“愤悱”是认识上的一种困惑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朱嘉、张载等人释为“疑”,故强调“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教学过程正是由这种认知上的“疑”、困惑状态为逻辑起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成设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也是“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

从认知意义上理解启发教学的认识本质,更有助于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愤悱”揭示了教学认识的本质问题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非如人类一般认识和科学认识即要解决未知的东西,并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去探索与研究,而是由“愤悱”的困惑境界达到真知境界,实质上就是模糊性达到精确性的过程。

综上所述,“愤悱”是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辩证统一,是启发教学的精髓所在。它们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其中认知因素是非认知因素的基础和前提,非认知因素是认知因素动力。而且认知因素起着辅助的调节功能。

教学过程是激疑、解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启发教学进程既要注重认知因素,又要考虑非认知因素,只有二者达到辩证统一才能实现启发教学的整体优化。偏颇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愤悱”:启发教学之精髓】相关文章:

地理创新教育四步曲

教师心境与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

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活化记亿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

试论地理教育哲学

网友关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五)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长江作业本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二)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四)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一)长江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一)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二)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二)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二)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三)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二)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