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4-28 发表|教学分类:随堂练习

地理学习

练习题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按照年龄可将老年人口分为年轻老年人(60~69岁)、中年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下图为我国某省2000~2050年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变动统计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该省()

A.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30~2040年所占比重快速增加

B.60~69岁老年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小

C.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变化剧烈

D.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年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增加

【答案】 D

【解析】 从统计曲线看,2030~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缓慢;60~69岁老年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大;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变化缓慢;2025年后,老年人口中7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较快。

2.目前,该省()

A.少年人口抚养比上升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人口生育率上升D.劳动力出现短缺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该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说明该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该省生育率降低,青少年比重下降,少年抚养比下降;老年人口增加,说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目前该省可能劳动力短缺,也可能劳动力充足。

3.适应人口变化,未来该省应大力发展()

A.文化教育产业

B.建筑、房地产业

C.休闲、医疗、保健服务业

D.交通、贸易产业

【答案】 C

【解析】 老年人口增加,需要发展社会保障和休闲产业。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平均家庭规模2.6人。人口流向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多向集中转变,新增城市人口集中在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据此完成4~6题。

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

A.规模大,以90后青少年为主

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

C.流向多元,但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仍是最主要的跨省流入区

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以80后为主,而且以家庭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目前人口流动方向趋向多元化,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仍为主要流入区。

5.阻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

A.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B.婚育年龄的推迟

C.地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案】 C

【解析】 当地城市化水平提高,会阻碍人口外流;农业产业化经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人口流动。

6.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A.增加农民收入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加快城市文明扩散

【答案】 B

【解析】 对流入地区来说,人口流入能缓解劳动力短缺,推动餐饮、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但会引起交通紧张、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

读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图,完成7~8题。

7.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省户籍人口增加,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值;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速度加快造成的。

8.目前该省()

A.男女性别比例协调B.人口金字塔为收缩型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省人口结构不是老年型,人口金字塔不是收缩型;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异,反映了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2014重庆模考)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5%。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减少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

C.劳动力不足,劳务输出数量减小

D.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答案】 D

【解析】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因此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人口外迁导致的,这也说明该省的劳动力较充足;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可知,该省目前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

10.解决该省目前人口问题的对策最可行的是()

A.鼓励生育

B.推迟退休年龄

C.接纳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可知,该省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应对这一问题。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x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11~12题。

项目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

青海、x藏10 0001 0004

11.青海、x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D.生物资源少

【答案】 C

【解析】 结合表中内容和x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

12.x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x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故③错。

(2014莆田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①两条曲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

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④商品房均价约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城市长江西北区的商品房均价总体比东南区高;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该城市地价最高的中心商业区;两条曲线的起伏都较大,但东南区并非呈阶梯状变化;分别读各地的房价和地价可知,商品房均价并不都是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14.该城市应是()

A.重庆B.武汉

C.南京D.上海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城区分布在长江两岸;且该城市西北有汉江、东南有东湖,故应是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市。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回答15~16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规划的高速公路利于人们出行和工业发展

B.火电厂位置很可能是基于环保考虑

C.规划的高速公路沿线应该进行绿地建设

D.新建学校适合选址在②地

【答案】 C

【解析】 规划的高速公路穿过市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也使市区分割,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故A选项错误;火电厂位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会带来污染,应该是历史因素所致;规划的高速公路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应该进行绿地建设以减少对住宅区的污染;②地位于市中心附近,地价昂贵,而学校占地面积广,新建学校适合选址在郊区。

16.该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④地位于地价便宜的远郊,且是荒草地,地价便宜,交通便利,利于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下面左图为里海附近某区域年降水量线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城市中某一新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造成左上图中甲、乙两城市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大气环流

C.下垫面性质D.距海远近

【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左图年降水量线可以看出,甲城市年降水量比乙城市大。由图可知,该区域为里海附近,且位于黑海东部地区,常年受西南风控制,由于距海远近不同,甲城市降水比乙城市多。

18.某投资者计划在甲城市规划区内开一家早餐店,最合适的位置是()

A.AB.B

C.CD.D

【答案】 B

【解析】 影响早餐店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和交通,B地靠近居民区和商业区,消费人口多,且交通最便利,所以是设置早餐店的最佳位置。

19.为解决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计划在规划区建设一个火电厂,最适合的位置是()

A.AB.B

C.CD.D

【答案】 C

【解析】 火电厂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该地盛行西南风,故设置在C地最为合适。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沿某方向各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从2003年到2013年,该城市住宅区范围大致由距市中心距离()

A.0.5~5.8千米处转移到1.1~6.5千米处

B.0.5~3.9千米处转移到1.1~4.5千米处

C.1.1~3.9千米处转移到1.5~4.5千米处

D.1.1~3.9千米处转移到1.5~6.5千米处

【答案】 B

【解析】 2003年住宅区付租能力最强的范围大致是距市中心距离0.5~3.9千米;2013年住宅区付租能力最强的范围大致是距市中心距离1.1~4.5千米。

21.2013年某大型国际连锁超市进驻在距市中心4.5千米处,选址的原因可能是()

A.市中心交通拥堵

B.地租比周围地区低

C.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就近消费

D.逆城市化形势下,市中心人口减少

【答案】 C

【解析】 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2013年距市中心4.5千米处地租突然升高,很可能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再加上靠近住宅区,服务人口多。故选C项。

下图是2013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大与最小的分别是()

A.丙 甲B.甲 丙

C.丙 乙D.乙 甲

【答案】 A

【解析】 读表中数据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约10万/(0.5+0.3)%=125万,乙城市市区人口数量约5万/(0.5+1.5)%=250万,丙城市市区人口数量约15万/(1+3)%=375万。

23.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出现城与城之间流动的现象,对人口在城与城之间流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人口快速增加B.产业快速转移

C.城际高速交通的发展D.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答案】 C

【解析】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后,城市群内人口在各城市之间流动,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际高速交通的发展。

(2014北京东城区模考)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24~25题。

24.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渔村变为城市住宅区,说明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城市职能向郊区分散,可以缓解市中心人口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

25.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受到影响

C.空间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答案】 B

【解析】 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加强,但主导风向不会改变;由于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增多,水循环会受到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会因为城市规模扩大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12分)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表明,2012年末大陆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下图示意中国15~64岁人口占比及抚养比。

(1)简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发展变化特点。

(2)简析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原因。

(3)试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利与弊。

【答案】 (1)1990年到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波动上升;2012年后,所占比重缓慢下降,数量减少,但绝对数量仍很大。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文化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3)利: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符合人口变化的一般规律,如发达国家大多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科技进步,信息经济发展使社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等。弊:人口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减少等。

【解析】 第(1)题,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特点需要从水平、速度、趋势、阶段等方面考虑。第(2)题,特定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减少与历史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政策等有关。第(3)题,评价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利弊,应考虑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27.(12分)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大。

【解析】 根据图像判断出人口红利期和人口负债期的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变化特点。第(1)题,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第(2)题,抚养比上升的原因是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增加,根据两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原因。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时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

28.(12分)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自秦汉以来,历代凿渠引水,发展灌溉农业,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粮仓的美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椐图文资料,分析古代塞上江南的成因。

宁夏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温较低,水源缺乏。人口呈现由南向北、从农村到城镇的迁移趋势。

(2)说出影响宁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宁夏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较低。

(3)指出宁夏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并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答案】 (1)银川平原地形平坦;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2)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3)资源总量少。区别:环境承载力是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图。

材料二 2004年,多家媒体报道了青海湖水位降至二十年来最低的消息;2012年,青海湖湖水面积达到4402.5平方千米,青海湖湖水面积连续8年不断增大。一时间,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对青海湖的影响上。

材料三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盆地辖区盐湖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品种多。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而重点发展的盐化工和石油化工初具规模。

(1)比较图中山脉北部与南部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2)简要分析青海湖湖水面积增大的可能原因。

(3)兰州地区作物播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说明该生产方式的作用。

(4)对于格尔木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社会上的争议很大。你是否赞成格尔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试说明理由。

【答案】 (1)北部城镇沿山麓冲积扇和交通线分布,相对密集;南部城镇沿河谷分布,相对稀少。北部山麓地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南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

(2)全球气候变暖,青海湖区的气温升高,冰川的消融量增大;由海洋输送来的水汽增多,降水增多,导致入湖径流量增大;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地下水补给增多。

(3)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墒情);保温(改善热量条件);防止春季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4)赞成。理由: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赞成。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耗水量大,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会使环境污染加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分布的特点、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山脉北部与南部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可以直接从图上获取,即北部沿山麓冲积扇和交通线分布,城镇相对密集;南部沿河谷分布,城镇稀少;原因主要从地形、水源和气温三个方面考虑。第(2)题,青海湖湖水面积增大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冰川融水量增大;二是降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增大;三是环境得到了改善,地下水补给增多。第(3)题,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即保温、保湿和保土。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成主要从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交通、就业等方面回答;不赞成主要从水源不足、环境承载量小等方面回答。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题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风向及其应用

高考地理大纲及复习建议

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复习要点 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

高三地理重点例题分析

高中地理难点章节的复习方法

高中自然地理地貌名词解释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