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浅议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浅议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1-25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摘要】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乡土地理的课内外教学方法应是丰富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应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

乡土地理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即必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的感知,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从而实现乡土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应把家乡的社会和大自然视为乡土地理教育的真正课堂。因此,乡土地理的课内外教学方法应是丰富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应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1.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2.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3.这样的地理实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4.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综上所述:实践是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在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型人才

(一)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产生创造性构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造毅力,能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围绕以上教学目的而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由于乡土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乡土地理环境、乡土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是创造的基础

地理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新颖、独特地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人们常说,“无知必无能”,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爱学习,知识和经验贫乏的人,他的认识思维活动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创造性思维了。因而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于分析解决问题中掌握好地理知识,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寻求更多的知识。

乡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是一件头绪纷繁的复杂工作,而且难度很大,对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识运用于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对参加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坚韧毅力是创造的保证

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思考必须要有动机,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坚韧的创造毅力,才能敏锐地发现和思考地理事物的细节问题,才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最终解决地理问题。否则,创造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乡土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往往要爬山涉水,走街串巷,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动机和毅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实践活动要出成绩是很难的。创造意识和毅力是创造的保证。

思维动机有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维的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教师首先要明确,并非只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才是创造,只要是运用自己的才智所产生的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就是创造,地理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是创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发现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样是创造。在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中,只要是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后所提出的,以分析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较新颖而有价值的思路、方法、见解,都是创造,它是一个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次,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培养坚韧毅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长期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意识的自我激发和创造毅力的自我培养。

(四)敏锐的地理观察能力是创造的基本技能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思维无论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推断和解决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周密的、正确的、系统的观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并从中发现新的规律。观察对一般的思维过程尚且如此重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因为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觉察到别人所忽略然而意义却不寻常的事物或事物细节,才能获得更多更具体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无米之炊”。尤其是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对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才能进一步经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创造性的产品来。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成为教师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的首要教学目标。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对复杂对象的观察效果,没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笔者的实践体会是:

1.做好观察前的组织准备工作

观察工作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地理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并教会学生一些野外考察技能(野外作图、摄影等);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要求,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观察的顺序,指导观察的方法

观察程序应由整体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体。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实践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种种方法,使观察对象从背景中突出,以获得鲜明而完整的印象。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教师讲,学生看;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观察相结合;学生独立观察等形式。

3.做好观察后的总结

这是巩固观察收获的有效方法,要鉴定、登记标本,整理观察记录材料、地图、照片;写野外观察心得报告或专题小论文;教师要分析学生观察过程出现的问题,肯定好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

(五)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提高创造力的关键

1.以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增强创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种地理要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的“点、线、面”的结合,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它们的关系或解决地理问题时,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形成直觉的表象,经过类比、联想、想象等活动而使其思维产品具有创造性;也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分析资料、形成概念、寻找问题的症结、检验假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但就创造思维产生的过程来说,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形象思维,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形象积累。由于地理教学的对象是生活经验还不丰富的青少年,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教师除应尽可能利用直观教具外,还应利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郊游、参观等机会让学生接触家乡的地理环境,感知大量的感性形象,让学生储存尽量多的地理表象,以启迪他们的智慧,在地理思维中发挥出创造才能。比如,我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对我县桃花江水库的野外考察中,一位学生提出了在库区水域发展沿海常见的网箱养殖的大胆构想,在得到教师肯定后,他又进行了可行性探索,并拜访了水产技术人员,最后经过积极思考,写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小论文,这与他平常善观察,注意积累,善于进行类比联想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果。

2.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地理要素

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这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教师应善于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提高学生变通求异能力,在活动中可采用逆向、横向、多向等思维方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比如.我县地形结构呈“丁”字形,将我县地形分成明显的三大块──三大盆地的特点,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这使得我县在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下,降水丰沛,而且冬季冬季风影响全境,寒冷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在野外考察活动中,教师提出,如果我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那么我县水系分布、气候特点会发生什么变化,对农业生产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这种结合乡土实际的逆向思维问题,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心理,进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集思广益,综合提高

集中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去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人通过发散性思维,有可能突破原有的知识圈,然而,如果只满足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人们思路就可能是“天马行空”,没有实际价值。对于创造来说,一团乱麻式的答案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要有所创造,必须有集中性思维的参与。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集中式讨论是经常采用的好方法。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酝酿,就同一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往往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我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教师以如何发展家乡经济为题,要求学生在地理考察中认真思考,提出切实可行方案。而后,召开小组讨论会,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各抒己见,激烈争论,互相启发,新方案不断被否定或被补充,最终达成共识.选择出较满意的答案: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决交通问题;利用独特山水风景,发展旅游业;利用广大荒坡草地,植树造林,种植水果,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村民传统的编织手艺,发展竹器加工工业;重视茶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家乡科技教育事业等。学生在方案的讨论选择中,会提出有创造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径,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了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浅议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

高考地理考点 二分二至图

中国区域地理考点透析

高考地理读图解题方法浅析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到了月球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近年高考地理地图试题分析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