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5-02-06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模式

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

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

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

(图b)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转折】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科学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但是一般来说,最主要是处理好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二)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1.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

【合作探究】读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下列问题。

 

 

1.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思考分析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讨论如何确定图中各区段哪种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

3.图中各区段城市土地所布局的相应各功能区具有什么优势?

【归纳总结】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不同,直接影响各功能区的选址。

城市各区段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 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交通分布情况

通达度

土地价格或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

最好

最贵

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次之

比较贵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比较低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也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用地及分布原因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影响程度

最近。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受经济影响较小

较近。因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满足上下班和购物的需要

较远。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距市中心较远,可以降低成本、减轻对城市的污染

2.其它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形成除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请大家结合图2.8和你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转折】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各功能用地混杂,尤其是市中心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兴起,市中心出现各种问题,工业用地改造成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分异明显

工业发展方向

在市中心吸引工业的自然团聚

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二、城市的合理规划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一般地说,最主要是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为了创造一个卫生、舒适和安宁的居住环境,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另外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活动与探究】下图展示了我国北方某城市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两种方案,试评价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如果你有更好的修改意见,请标注在图上。

 

 

这道题旨在通过分析比较两幅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局的方案,理解合理的城市规划形成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布局原理。

【点拨提示】上图展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其中较合理的应该是方案二。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居住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上、下班的需求,虽然这样比较合理,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如下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讨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变化,特别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课时

一、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

(二)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其他因素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城市的合理布局

【教学反思】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着重抓住对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的理解,从而认识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合理布局,构建城市和谐发展的观念,使学生生成科学合理的现代社会价值观。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的动植物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

地形倒置

绿洲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主要城市带

我国的山地类型

全球荒漠化状况

人类开拓宇宙空间的设想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