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范达湖

范达湖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美国航天卫星在大西洋南部南极洲沿海的威德尔海发现了一个人类从未见过的巨大的湖。这个神秘之湖在1973年的卫星照片上便已有所显示,它在大部分冬季都出现,但有时却又忽隐忽现。这个藏身南极干谷区冰冻中的湖是一个暖水湖。在68.6米深的湖底部,水温高达27℃,给极地考察和科学家们带来一串串难解的谜团,这个湖泊就是范达湖。新西兰人在这个湖畔上建立了一个考察站,名范达考察站,所以人们就称这个湖为范达湖。从此以后,这个无雪干谷地区总算有了一些生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范达湖 地理位置: 大西洋南部南极洲沿海的维多利亚地 湖泊类型: 内流河 类型: 热水湖 特点: 水温异常 谜团: 深度越大,水温越高

  •   不冻之湖

      南极洲的河流水量虽然不大,但有时也能泛滥成灾。2000年8月美国一个考察团发现,在北极纬度最高的地方,冰山融化,出现一条宽达1.6公里的水域,新西兰科学家发现,地极的范达湖,水深平均每年增加1米。在2000年就出现过由于海面上升,海水就淹没了太平洋岛国的图瓦卢事件。范达湖水量逐年增加的原因,就是由人类社会过度的排放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产生的。由此可见,要为地球污染减轻负担,还是任重而道远。

      在范迭湖以西约1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小湖叫汤潘池。汤潘池水深只有30厘米,池面为圆形,直径百米至数百米。池水盐度很高,把它泼在地上,眨眼之间,便在地面形成薄薄的盐层。人们观察过,在零下数十度,池水也不会结冰。甚至在-57℃的气温下,仍不会结冰,被人们称为“不冻之湖”。为什么池水不结冰呢?除了它的盐度极高之外,会不会也有前面提到的太阳辐射或地热活动的原因呢?科学家们难以得出定论。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要原因。

  •   主要学说

      日本、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的考察队从各个角度对范达湖这种深度越大水温越高的奇怪现象加以解释,争论不休。其中有两种学说颇为盛行,一种是地热说,一种是太阳辐射说。 太阳辐射说认为是太阳辐射的原因。即南极的夏天太阳照射得时间比较长,因为范达湖湖水清澈,湖面冰层没有积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畅通地穿过冰层和水层,到达湖底,烤热湖盆底的岩石,提高湖底的水温;而湖面由于冬天结冰,含的盐分就会增高,所以水的密度就会变大。这样,即使夏天水温升高的时候,表面水的密度也比较大,导致温暖的表层水下沉,从而使底层水温升高。

      地热说认为是地热活动所致。范达湖距离罗斯海有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两座火山,一座是“默尔本火山”,另一座是“埃里伯斯火山” 。默尔本火山是一座活动火山,埃里伯斯火山现在仍然在喷发着。可以表明,这一带的岩浆活动得很剧烈,这就会产生高地热。受这种高地热的影响,范达湖的水温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 

      新的论点范达湖3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日本学者鸟居铁也等也是太阳辐射说的主力派。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论点,从而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尽管南极夏季的日照时间特长,但由于天气终日阴沉,加上冰面的强烈反射,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的确少得可怜。然而,冰是有一定的透明度的,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因而表面以下的冰层也或多或少会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加之该地风大,冬季积雪被风吹走,积雪层很薄,多为裸露的岩石,使得夏季地面吸热增多,气候较为温暖。长年累月,表层及以下的冰层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达到使之融化的地步。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水不会升至表层,结果,就使高温的特性保留下来。同时,表层冬季有失热现象,底层则依靠其上水层的保护,失热微小,因而底层水温特高。近来,科学家们观测到底层水温有缓慢升高的趋势,而且发现氯化钙之类的盐类溶液能有效地蓄积太阳热,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持地热说者认为上述论点有许多想像成分,还很难令人信服。如十几米厚的冰层究竟能透过多少阳光?这些透过冰层的阳光使冰层融化并使水温升达如此高的程度,有何科学依据?若事情果真如此,那么,像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就不会只有一个,应当有许多许多,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因此,持地热论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极干谷钻探计划)虽然提出了那里没有地热活动的报告,但因钻孔数有限,深度也不很大,并不能排除仍有地热活动的可能。

  •   成为谜团

      范达湖4科学家针对太阳辐射说做了研究最后得出:南极在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的时间比较多,可是夏天南极总是阴沉沉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得比较弱。另外,范达湖的冰面又反射了90%的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的辐射就会变得更少,不可能使表面的水温升得很高。如果说是暖水下沉,通过水的热传递,应该是整个水温升高才对,不可能只有底层的水温增高。况且南极的极夜时间有半年之长,范达湖得不到那么多的太阳辐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保持这样高的水温。这样,太阳辐射说的理论被推翻了。1973年11月,科学家们在范达湖进行了钻探,国际南极干谷钻探计划实施后,人们了解到范达湖所在的赖特干谷区中并没有地热活动,这就彻底否定了地热活动说。持地热说者认为上述论点有许多想像成分,还很难令人信服。如十几米厚的冰层究竟能透过多少阳光?这些透过冰层的阳光使冰层融化并使水温升达如此高的程度,有何科学依据?若事情果真如此,那么,像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就不会只有一个,应当有许多许多,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因此,持地热论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极干谷钻探计划)虽然提出了那里没有地热活动的报告,但因钻孔数有限,深度也不很大,并不能排除仍有地热活动的可能。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围绕着范达湖的冰层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大有通过吞食泥土来补充盐分的,很多草原上的牛羊就会舔食一些盐土。地毯,防止了湖中热量的散发,大地在几千米冰层的重压下释放了比普通地表更多的热量,南极大陆的阳地就是这种热量的一个出口。另外,范达湖还含有大量盐分,这些盐分在越深的水中含量就越高,这就使得温度高的水,因为含的盐分多、密度大而留在下层,各水层的含盐量、温度也就呈梯度分布。不过这一说法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至今科学家也未找到为什么范达湖在68.6米深的湖底部,水温会高达27℃。在这块年平均温度在-25℃、极点最低温度为-90℃左右的世界极寒的冰原中,温水湖的成因,成为了一个谜团。

  •   湖泊简况

      范达湖1在南极大陆维多利亚地区附近的地赖特谷中终年不降雪,更无冰川,就是在这样一个平谷的底部,有一个叫做范达湖的湖泊。新西兰考察站依湖而立,范达湖的名字也正是根据这个考察站而取的。当然,范达湖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它的水温。1960年,日本学者鸟居铁也分析测量资料后发现,该湖表面薄冰层下的水温为O℃左右。1973年11月,科学家们在范达湖进行了钻探,钻孔穿过范达湖湖面的冰层、水层,钻入湖底岩层,取了岩心,发现湖底水很暖,但是湖底岩层很冷。范达湖,最深处66米,湖面上有一层4米厚的冰层湖内水温在四米厚的冰层下是0℃左右,水温在15米~16米深的地方升到了7.7℃,到了40米以下,水温缓慢升高。至50米,升高的幅度突然加剧。至68.8米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水温竟然跟与东海地区夏季表面海水的温度相当。它深度越大,水温越高。湖水上淡下咸。湖表面冻结着一层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含盐量陆深度增加而增加,形成分层次现象,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l0倍;氯化钙的含量更高得吓人,是海水的18倍,令人诧异的是:它竟是一个水温很高的热水湖,水温高达25℃。

      素有“白色大陆”之称的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那里终年冰雪茫茫,95%的大陆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覆盖,平均气温低达零下几十度。然而,这个在南极干谷区发现的湖,却以其难以置信的温度,深陷在莽莽的冰原之中,给极地考察和科学家们带来一串串难解的谜团。

  •   科学研究

      范达湖21960年,日本学者鸟居铁也分析测量资料后发现,该湖表面薄冰层下的水温为O℃左右。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不断增高。15-16米深处,水温升至7.7℃,在40米以下,水温缓慢升高。至50米,升高的幅度突然加剧。至68.8米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与东海夏季表面水温相差无几。而且底层盐类含量为海水的6倍多,尤其是氯化钙的含量异乎寻常地高,约为海水的18倍。

      这些奇异的现象一经披露遂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一些固执己见的科学家觉得这事简直不可思议,认为或许是观测错误造成的,或者是某种偶然的因素使然。为了验证上述观察是否可靠,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多次观测,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给了偶然论和观测错误论者有力的一击。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