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末次冰期(last glacial)指第四纪的更新世内发生的最近一次冰河时期。末次冰期是现代冰河时期所知最多的时期,在这段时期的结冰作用覆盖了很多地区,主要都是在北半球,南半球则较少。末次冰期对检测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具有不可忽略的持续影响,可引起全球海平面、地球引力场和地球旋转的显著变化,甚至能触发地震。

  •   局部冰期

      菲沙或派恩代尔冰期派恩代尔冰期(洛矶山脉中部)或菲沙冰期(科迪勒拉冰原)是美国洛矶山脉的主要末次冰期。派恩代尔冰期延续到3-1万年前,最盛期于2.35-2.1万年前。冰川与巨型冰原只有很松散的关系,且由高山冰川所组成,并合成为科迪勒拉冰原。科迪勒拉冰原形成了如米苏拉冰湖的特征,米苏拉冰湖会决堤产生大规模的密苏拉洪水。地质学家估计洪水及冰湖重组的循环平均为55年,于15000-13000年前洪水在2000年间出现约40次。像这样的冰湖溃决洪水就算在冰岛也不会经常出现。

      威斯康辛冰期威斯康辛冰期是北美洲罗伦太德冰原末次的主要前进。威斯康辛冰期由3次最盛期所组成,中间有温暖的间冰期分隔。最盛期分别为太浩盛冰期、特纳亚盛冰期及泰奥加盛冰期。太浩盛冰期最高峰约于7万年前,可能是多巴湖超爆发后的副产物。对于特纳亚盛冰期所知甚少。泰奥加盛冰期是威斯康星冰期内程度最不严重及最后发生的,它约于3万年前开始,于2.1万年前达至最盛,并于1万年前完结。白令陆桥的冰川容许了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从西伯利亚进入北美洲。

      威斯康辛冰期改变了俄亥俄河以北的北美洲地理。加拿大的大部份地区、美国上中西部、新英格兰、蒙大拿州及华盛顿都被冰所覆盖。伊利湖的克利斯岛或纽约的中央公园都留有冰川所造成的冰川槽沟。在萨克斯其万省西南部及艾伯塔省东南部,罗伦太德冰原及科迪勒拉冰原的缝合带形成的扁柏山,是北美洲大陆冰原南边的最北点。

      五大湖是冰擦作用及储超溶冰的结果。当大幅的冰原消退时,五大湖因北岸的地壳均衡反弹而开始逐步向南移。尼加拉瓜大瀑布也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因俄亥俄河大幅取化了前身的Teays河。

      在多个非常巨大的冰湖帮助下,威斯康辛冰期砌开了峡谷,成为现今的上密西西比河,填满了无碛带及可能造成了每年的决冰堤。

      威斯康辛冰期消退时离开形成长岛、布洛克岛、鳕鱼角、马萨诸塞州的无人地带、玛莎葡萄园岛及南塔克特的终碛,并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南部的橡树岭冰碛。在威斯康辛州,冰川从锅形冰碛消退。在下康乃狄克河谷形成的冰丘及冰河沙堆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

      格陵兰冰期在格陵兰西北部,最盛期于很早的11.4万年前出现。之后冰的覆盖面与现今差不多,接近末次冰期完结时,冰川再次前进,及后消退至现今的情度。[21]根据冰核的数据,格陵兰于末次冰期时的气候干燥,雨量只有现代的20%。

      不列颠群岛冰期这次冰期称为Devensian冰期,造成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及北爱尔兰的多种地理特征。其沉积层是介乎于伊普斯威奇间冰期及全新世的佛兰德间冰期。冰期的后部包括了第一至第四的花粉时期、阿勒罗德间冰期、博令间冰期、中仙女木期及新仙女木期。

      威赫塞尔冰期威赫塞尔冰期也可称为维斯瓦冰期。于斯堪地那维亚的盛冰期时,只有日德兰半岛西部没有结冰,而现今北海的大部份地区都是干地连接了日德兰半岛及英国。在伊缅期及末次间冰期的挪威也是没有结冰的。

      波罗的海及其独有的汽水都是威赫塞尔冰川与北海的海水结合后的产物。当于1.03万年前溶冰时开始,海水填满了均衡下降区,形成了临时的刀蚌海。后来由于9500年前的地壳均衡反弹,波罗的海最深处成为了一个淡水湖,考古学称为螺湖。这个湖由溶冰所填充,随着全球水平面上升,海水于8000年前再次流入,形成了滨螺海,随即又再进入另一淡水期,继而形成了现代的汽水系统。

      地球表面覆盖的冰层会加重其压力。当溶冰后,斯堪地那维亚的地表每年也会上升,尤其是在瑞典北部及芬兰,每年可以上升达8-9毫米。这对考古学定非常重要,因为于北欧石器时代是海边的地区,现今可能已是内陆地区,从与海岸的相对距离就可以测年。

      玉木冰期“玉木”(武木、维尔姆)一词是来自位于阿尔卑斯山前沿地的一条河流,大致上界定了冰期前进的最大极限。科学家第一次最有系统的研究冰河时期,就是路易士·阿格西(LouisAgassiz)于19世纪初在阿尔卑斯山进行的。在地层中发现的花粉微化石进行孢粉学分析,将玉木冰期间欧洲环境的变迁排序下来。于2.4-1万年前的玉木冰期间,西欧及中欧大部份地区及欧亚大陆都是开放辽阔的干草原冻土层,而阿尔卑斯山则是固态的冰原及高山冰川。

      于玉木冰期间,隆河冰河覆盖了整个瑞士西部平原,直达今天的索洛图恩及阿劳。冰河在伯尔尼并合到阿勒河冰河。莱茵河冰河是目前进行最多研究的地方。罗依斯河冰河及利玛河冰河有时前进至优瑞。山区及山麓冰川差不多将古萨冰期及民德冰期的痕迹刷走,在消退期间充新填充底碛、终碛及黄土,冰前河流由冲走及带来沙砾。在地底下,冰川对地热及地下水流有巨大及深远的影响。

      梅里达冰期梅里达冰期是指更新世晚期影响着委内瑞拉安地斯山脉中部的冰川作用。从中发现了两个主要的冰碛面:一是在海拔2600-2700米,另一则是在3000-3500米。末次冰期的雪线比现今雪线下降了约1200米。在科尔地勒拉·德米里达的冰川地区约有600平方公里大,包括了西南部至东北部的高地。约有200平方公里的冰川地区是位于米列达山脉,其中50平方公里位于博利瓦峰、洪保德峰及邦普朗峰。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显示这些冰碛是早于1万年前出现,有可能更早于1.3万年前。低冰碛面可能是与威斯康辛冰期前进有关;高冰碛面可能代表了末次冰期的前进。

      米兰科维奇冰期米兰科维奇冰期是取名自智利南部的延基韦湖。延基韦湖的西岸是大片的冰碛,最内层的是属于末次冰期。延基韦湖的纹泥是南智利地球年代学的节点。

      南极冰期于末次冰期的南极被大片的冰棚所覆盖,与现代的情况相似。所有陆地、海洋、直至中及外大陆架都结了冰。根据冰模拟实验,南极中东部的冰层一般较现代的薄。

  •   总体变化

      末次冰期2末次冰期的中心位于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大片大冰原。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及安地斯山脉也都被冰所覆盖,而南极仍保留结冰。加拿大及美国北部差不多都是冰,被巨大的罗伦太德冰原所覆盖。阿拉斯加因干旱气候而未有结冰。在洛矶山脉、科迪勒拉冰原及内华达山脉的冰原和冰盖出现局部的冰川作用。在英国、欧洲大陆及亚洲西北部,斯堪地那维亚冰棚再一度到达不列颠群岛、德国、波兰及俄罗斯,并向东伸延至泰梅尔半岛。西伯利亚冰川最盛时期约于18000-17000年前,较后于欧洲的22000-18000年前。西伯利亚东北部并没有被大陆大小的冰原所覆盖[4],反而是被有限的冰原覆盖山区,包括堪察加半岛及科里亚克山区。

      在美洲及欧亚大陆大冰原间的北冰洋并没有完全结冰,但可能像现代在表面有一层薄冰,除季节变迁及布满冰解出来的冰山。根据深海的沉积成份,北冰洋一定有出现季节性的开放水域。

      在主要大冰原以外的阿尔卑斯山及喜玛拉雅山山群出现了广泛的冰川。与早期的冰川阶段相反,玉木冰期是由细小的冰盖组成及只限于山谷地区,将冰川舌伸延至阿尔卑斯前地。在东面的高加索、土耳其及伊朗的山脉都由局部的冰原或细小冰棚所盖顶。在喜玛拉雅山及青藏高原,冰川于4.7-2.7万年前大幅前进。但在青藏高原是否形成了大幅的冰川则仍被受争论。

      北半球的其他地区没有受到巨大的冰棚所影响。例如部份台湾于44250年至10680重复结冰。在日本阿尔卑斯山脉也是如此。冰川以较细型的伸延至非洲、摩洛哥山区、阿尔及利亚的阿塔科拉山区及埃塞俄比亚的几个山上。在南半球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及鲁文佐里山脉只有冰盖盖顶,至现代仍然存在。

      在南半球的冰川作用因现今大洲的分布而变得规模较小。在安地斯山脉的冰棚就于33500-13900年前前进至智利。南极洲完全结冰。在澳洲大陆,只有非常细小的地区结冰,但塔斯曼尼亚的则广为分布。新西兰也有冰川作用,以确定最少有三个前进的冰川。在印尼巴布亚省有出现局部冰盖,三个地区更留有更新世冰川至现代。

  •   构成影响

      末次冰期3末次冰期对检测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具有不可忽略的持续影响,可引起全球海平面、地球引力场和(影响昼夜日长的)地球旋转的显著变化,甚至能触发地震。末次冰期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在反映在冰后回弹过程中。

      冰后回弹在末次冰期旋迴中,地球经历了约9万年的冰川扩张期、约1万年冰川消退期,在约2万年前冰川扩张达到顶峰(即盛冰期)。在末次冰期,北欧、北美、格陵兰和南极广泛被巨厚的冰盖覆盖,冰盖厚达3公里,这一高度是现代世界最高建筑的5倍以上。冰巨大的质量荷载使其下面的地壳下沉,并驱使地幔物质向其他地区流动,在冰盖外围地壳发生隆起;冰期结束后,冰荷载的移去导致其下面地壳的回弹,地幔物质逐渐回流,地球恢复原来的形态。但是,地球的地幔黏度很高,所以地球上的回弹过程需要数万年。冰后回弹在北欧和加拿大是最显著的,现代陆地回弹速率超过每年10毫米,这相当于指甲生长的速度。

      影响1、后回弹使北欧港口在上几个世纪里几次重新挪位,使北美五大湖北岸向南岸倾斜,湖水向南流,影响该地区农业灌溉。在极地,特别在南极地区,冰后回弹达几个毫米至厘米级,对监测冰盖消融和全球变暖有较大影响。冰后回弹改变了区域应力场,快速的冰退过程触发了加拿大东部、美国东南部地震和新马德里1811年8级地震等。

      2、随末次冰期冰川的盈亏和冰后回弹过程,海平面有落有起,在盛冰期海平面下落约120米。这使大陆架露出水面,许多岛屿与大陆相连,例如不列颠群岛和欧洲,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和亚洲,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都是这样。因而,人类和动物在盛冰期能通过陆桥迁徙。冰后回弹使现代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每年减少0.2~0.3毫米,在哈德逊湾等古冰盖邻近海湾,相对海平面的影响可达厘米级,因此,对监测海平面变化有重要影响。

      3、伴随冰后回弹过程,地幔物质向高纬度古冰盖地区回流,地球形状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扁了,而地球偏率的变化影响卫星轨道的运动;地球旋转速率增加使每世纪的日长减少0.7毫秒,旋转轴位置正以每百万年约1度的速度向加拿大东部漂游;地球引力场在南极和北美发生了显著变化。

      4、次冰期对中国的影响

      末次冰期中国西部的冰川长度比现代冰川长2—5倍,雪线低300—1080m;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在33°20′—33°40′N,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的下界在海拔2200—2600m处;黄、东海海平面下降130—155m;经向环流加强,北方冷空气增强。末次冰期以后冰川阶段性退缩,多年冻土区阶段性缩小,海平面间歇性上升;8000—6000aB。P。为高温期,出现2—5m高海面,5600—5000aB。P。气温短暂下降,海平面突然回落,冰川有所前进;3000aB。P。的新冰期和15—19世纪的小冰期,气候、冰川和海平面都有显著变化。哺乳动物的绝灭和迁徙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的结果。这些变化都是全球变化的表现。[4]

  •   简介

      末次冰期1末次冰期是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内发生的最近一次冰河时期。末次冰期约于11万年前开始,于前9600-9700年完结。于这段期间,曾出现几次冰川的前进及消退,最盛期发生于约1.8万年前。一般而言,全球冷却及冰川前进的模式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分野,这使得很难以大洲来比较。

      末次冰期有时又会被称为“末冰河时期”,不过这并不正确,因为冰河时期应指大部份地球被大冰原覆盖的一段较长时期。另一方面,冰期是指冰河时期内间冰期之间较寒冷的时期。故此,末次冰期的终末并非末冰河时期的终末。末次冰期约于1.25万年前完结,而末冰河时期并未到来,只有很少证据指向几百万年前的冰期-间冰期循环已完结。

      末次冰期是现代冰河时期所知最多的时期,在北美洲、欧亚大陆北部、喜玛拉雅山及其他结冰地区都有详细的研究。在这段时期的结冰作用覆盖了很多地区,主要都是在北半球,南半球则较少。传统上按地理分布,它们会有不同的名称,包括菲沙冰期(北美洲的太平洋山脉)、派恩代尔冰期、威斯康辛冰期(北美洲中部)、Devensian(不列颠群岛)、米德兰冰期(爱尔兰)、玉木冰期(阿尔卑斯山)、梅里达冰期(委内瑞拉)、威赫塞尔冰期(斯堪地那维亚及北欧)、维斯瓦冰期(中欧北部)、瓦尔代冰期(东欧)、济浪卡冰期(西伯利亚)、米兰科维奇冰期(智利)、大理亚冰期(中国)及奥蒂拉冰期(新西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