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鲁国故城

鲁国故城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鲁国故城是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3.5公里,周围城垣11.75公里,总面积约1.5万亩。现在的曲阜城位于鲁故城内的西南角,约占鲁故城的七分之一。自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开始,中间经过了33代,至楚灭鲁止,共八百多载。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鲁国故城 门票: 40元 地址: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逵泉东路 类别: 旅游景点 开放时间: 8:00-18:00 所在地: 济宁

  •   “不求人”

      鲁国故城4“不求人”也叫“痒痒挠”“,据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痒痒挠”了。 1977年,山东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了钻探试掘。在两座战国时代的大型墓葬中,各发现了一件“痒痒挠”。这两件“痒痒挠”都用象牙雕刻而成,长约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状,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并拢弯曲。四指指甲平齐,正好用来挠痒。其柄尾端还雕成兽头状,整件“痒痒挠”做工十分精致,既实用又美观。

      这两件“痒痒挠”雕刻得如此精细,说明“痒痒挠”决不会是战国时代才发明的。

      “痒痒挠”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现在已无从可考,因为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文人雅士是不会为它著文立说的。曲阜出土的这两件“痒痒挠”,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文物,但却使我们了解了古人生活的—个侧面。

  •   曲阜市

      鲁国故城5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西南距济宁45公里。北依泰岱,

      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地理座标为东经116°51′-117°13′,北纬35°29′-35°49′。南曲阜市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895.93平方公里。“东方圣城”曲阜由于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学生,中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被列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曲阜是儒学之源,儒教之根, 是儒学开山的开山之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鲁中南的一块宝地。曲阜是古代东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地区,亦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孔子诞生于尼山,成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众多活动遗迹。

      曲阜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2处,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孔庙、"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另外,黄帝出生地寿丘、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后圣颜庙、元圣周公庙以及尼山古代建筑群、九龙山汉墓群等,也都闻名遐尔。新建的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孔子精华苑等新景点也成为世人所景仰、所向往的旅游胜地。游览曲阜,可以装载进背包的古城特殊印记就是曲阜三宝了:碑帖、楷雕、尼山砚。

  •   考古发现

      城址

      鲁国故城2鲁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公里,曲阜鲁国故城全景周长11.5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现存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经过多次增筑、修补,残存最高处约10米。共有城门11座,东、西、北三面各有 3门,南面有两门,门宽7~15米。南面2座门的外侧有夹门的墩台,当为《左传》记载的雉门及其两观。内城居全城的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 550米,南北长约500 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地下的城垣宽10米左右。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试掘证实为春秋至西汉的鲁王宫城。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的通路各 5条,皆与城门和重要遗址相通。宫城南有宽约15米的道路通向南墙东门,直指城南 1.5公里余的夯筑台基。宫城、南东门、“舞云台”成直线排列。道路北段两侧各有 3处大致对称的建筑基址,形成鲁城内一条由最重要建筑物构成的中轴线。这和《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国都规划相类,而与其他东周都城不同,可能反映了西周都城的设计思想。

      西周前期的遗址多分布在大城西北部,西周晚期扩大到东北部。东周遗存则遍布全城。其中西、北部有西周制陶、冶铜址,西部有东周制陶作坊址,北部和西部偏东有东周炼铁遗址,西北部有东周制骨遗址。

      墓葬大城西部分布 6处西周和东周的墓地。1977年以来发掘 200余座。墓葬可分甲、乙两组。甲组墓几乎都琉璃影壁是小型陶器墓,乙组墓有小型陶器墓,也有大中型铜器墓。大型东周墓,墓室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西周、春秋墓的铜器组合和器形与中原地区一致。有人认为乙组墓是周人墓,甲组墓是土著墓。这两组墓葬和遗址出土的陶器表明鲁文化是融合了周文化和山东商代文化等形成的。

      遗物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鬲、甑、盆、豆、罐、瓮、钵、盂、盘、鼎、釜、洗、折腹盘等。春秋时期出现盘、盖豆、鼎、釜;战国时期出现洗和折腹盘。西周、春秋陶器普遍饰绳纹,流行凹弦纹,春秋时出现暗纹。战国时期,绳纹逐渐衰退,暗纹、瓦纹流行。此外发现少量西周的筒瓦、板瓦和大量东周、汉代瓦。汉代瓦当多为卷云纹图瓦当。

  •   遗址保护

      鲁国故城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省古物管理委员会设曲阜分会负责鲁故城的保护管理工作。1956年以后成立曲阜鲁国故城曲阜县(今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64年在故城中部树立了保护标志。1977和1978年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和群众性的保护组织。1984年在各重点保护范围,树立了石质标桩。

  •   遗址概述

      鲁国故城1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亡国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

      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

      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3座,南面辟城门2座,门道宽7~15米。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庙,保存至今。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

      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也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故城遗址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已确定了多达36处的重点保护区,用各种措施加以保护,遗址的保存对研究周代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