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岩帅镇

岩帅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岩帅镇,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东部,北和东北面与耿马县、双江县隔江相望,东面和南面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安康、雪林乡接壤,西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距离沧源县县城120公里。岩帅镇下辖22个村民组,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仅有3.5亩。全镇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旱谷等。全镇地处偏远山区,基础建设落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在教育方面,全镇共有两个中学,教育水平极低。总体来说,岩帅镇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小镇。全镇面积455平方千米,人口3.20万人(2006年)。

  •    中文名: 岩帅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下辖地区: 岩帅村、黄果村、东勐村、岩丙村等 面积: 455平方公里 人口: 3.2万人(2007年) 地理位置: 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东部,北和东北面与耿马县、双江县隔江相望,东面和南面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安康相接 地方特产: 水稻、玉米、旱谷、茶叶、甘蔗 知名产业: 种植业、养殖业 邮编区码: 677411 地方方言: 西南官话,少数民族语言 车牌代码: 云S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历史沿革

      1945年设岩帅镇,1953年设区,1969年设红九公社,1971年更名岩帅公社,1984年复置岩帅区,1988年改镇。原团结乡1984年从岩帅公社析置团结区,1988年改乡。2005年,撤销团结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岩帅镇,岩帅镇政府驻地不变。2007年,镇政府驻地由岩帅大寨迁移至团结村。

  •   各村概况

      岩帅村

      居住在岩帅镇政府所在地,西连贺南村,北接岩丙村、镇龙潭茶厂,东与联合村,东勐县接壤。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2005年茶叶面积2868亩。200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 193 万元,人均纯口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974元。

      黄果村

      位于岩帅镇东北部,西部与东勐村接壤,北部与团结乡公曼村相连,东部与双江县隔江相望。全村土地总面积16.06平方公里,海拔1300至1800米,气候属中亚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降雨量15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与粮食作物和茶叶、甘蔗、核桃、辣子、葵花、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

      东勐村

      位于岩帅镇北部,东部与黄果村接壤,南部与联合村、岩帅村相连,西部与新寨村相接,北部与团结乡为邻。全村土地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7亩,其中水田面积536亩,旱地1191亩,海拔高度1500—1800米,常所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属于典型的山区,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荞子等粮食作物和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

      新寨村

      位于岩帅镇西北部,周边与岩帅村、东米村、团结村、中贺勐村、贺南村、班奈村、大贺勐村接壤,距镇政府驻地29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1935.1亩, 耕地面积4088.2亩,其中水田面积601亩,旱地3487.2亩,平均为海拔1100至1600米,属中亚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年降雨量1600毫米,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是甘蔗。

      新华村

      位于岩帅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连岩丙村、西接建设村,南与澜沧县相邻。1978年全村共辖 3个自然村,4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0人,有126户,全村土地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9亩,其中:水田1017亩,旱地3382亩,海拔高度1100米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属中山河谷区,县有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种植水稻(部分地区可种杂交稻)、玉米、小麦、茶叶、核桃等粮食、经济作物。

      贺勐村

      地处岩帅镇西部,距镇政府40公里,东与中贺勐村接壤,南与建设村相连,西与单甲乡拉勐村和勐省镇班奈村毗邻,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贺勐村气候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降雨充沛,光照充分适宜种植多种林木瓜果。

      岩丙村

      是一个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700米,位于岩帅镇政府驻地东南部11公里处,东边与澜沧县安康乡小邦坝村接壤,南部与澜沧县雪林乡永光村接壤,1978年全村共辖3 个自然村,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870人,有193户,全村有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644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2850亩,茶地249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333667.5公斤,总产值为103万元,人均占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965元。

      联合村

      位于岩帅镇政府驻地东部7公里处,东与澜沧县安康乡班坝村接壤,南与岩丙村相连,西与岩帅村毗邻,北与黄果村相邻,总土地面积为12.7平方公里,1978年全村共辖3 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0人,有187 户,全村有耕地面积5361亩,其中,水田1127亩、旱地4234亩、茶地2293亩(高优茶园面积1200亩),有一个村办茶叶初制所、一个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乌龙茶加工厂。

      贺南村

      位于岩帅镇政府西部,西连新寨村、中贺勐村以及贺勐村,北接岩帅村,东南有建设村、新华村和岩丙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甘蔗。

      建设村

      距岩帅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西连中贺勐村,北接贺南村,东有新华村,西南与澜沧县接壤。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2005年茶叶面积2868亩。 人均纯口粮312公斤,人均纯收入1151元。

      中贺勐村

      居住在岩帅镇政府所在地,与贺南村,北新寨村,贺勐村、建设村相连。1978年全村共辖 4个自然村,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5人,有175户,国土面积11.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68亩,其中:水田1040亩,旱地2628亩,海拔900米至1480米,气候属中亚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6℃,年降雨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与粮食作物和茶叶、核桃等多种经济作物,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甘蔗。

  •   地理环境

      岩帅镇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120千米。北和东北与耿马县、双江县隔江相望,东和南与澜沧县的安康、雪林乡接壤,西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面积455平方千米,人口3.20万人(2006年)镇政府驻团结村。镇内地处山区,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2320米。纪念地有岩帅烈士陵园。

  •   基础设施

      岩帅镇3(1)农田水利设施:至2008年为止,全镇建有小型水库、小坝塘30座(病险水库),总库容736.69万立方米,其中:小型水库13 座,小坝塘17 座,有大小沟渠 719 条,1798公里,其中“三面光”沟渠 3条20公里,其余均为土沟;耕地面积94370 亩,其中水田面积17555亩,有效灌溉面积8440亩,水利化程度仅达19.23%。

      (2)交通设施:至2008年末,全镇共建有乡村公路179 条(含机耕路)652 公里,其中:弹石路2条60公里,其余为不列等级路177条1492 公里;公路网络已基本连接全镇各个村寨,但由于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的的现象十分突出。

      (3)农业产业化设施:岩帅镇除粮食种植外,现有的农业支柱产业主要是茶叶种植和加工产业。2008年末,全镇有茶园4.7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3.9万亩,有蔗园3.96 万亩; 5个茶场,27个茶叶初制所;茶园、蔗园场区路、机耕路168条450公里。

  •   社会发展

      人口卫生岩帅镇2截止2009年,全镇共有农户7320户,农业人口29456人,是佤族、拉祜族聚居地,佤族27569人,93.59%,拉祜族1887人,占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8‰。

      岩帅镇设有计生办,内设女性门诊、检验室等科室,融技术、药具、宣传、培训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有工作人员2名。在每个村都配备了1名计生服务员,全程为群众服务,并从生产、生育、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每年镇两名计生办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各村计生服务员学习国家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各村服务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25037人,参合率85.00%。享受低保2945人,占10.00%,五保89人。

      截止2009年,全镇建有两2个卫生院,占地建筑面积面积2200平方米。有在编正式人员24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20人;医师级职称3人。设有普通内科、小外科、预防保健科、药品仓库等主要科室。开设床位23张,外设综合门诊等。设有32个村级预防保健协理员,承担各村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结核病归口管理、疫情上报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全镇共设30个村卫生所,面积1300平方米,有35个卫生员,均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取得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均能负起村级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等工作。全镇建有农村公厕149个,垃圾堆放场地17个。

      文化教育截止2007年11月,岩帅镇有中学2所,在校生642人;中心完小2所,村级小学49所,在校小学生2418人;在校义务教育学生总数3060人,教职工总数269人,其中中学教师54人,小学教师215人;小学入学率98%;初中入学率90%;乡村人口大专文化77人,中学7317人,小学13581人,未上学8481人;全镇设有1个文化站,村级党员活动室22个、村文化活动室18间、业余文艺宣传队3个。

  •   经济状况

      岩帅镇1岩帅镇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464.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689.77万元,占总收入的71%;畜牧业收入1037.11万元,占总收入的1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087头,肉牛1218头,肉羊21头,鸡26921只),林业收入518.59万元,占总收入的5%;

      第二、三产业收入1160.24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59.24万元,占总收入的0.6%。,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317元,农民收入以甘蔗、茶叶等为主。

      全镇外出务工收入527.5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474人(占劳动力的16%),在省内务工303人,到省外务工2171人。

  •   行政区划

      辖22个村委会:岩帅、东勐、黄果、联合、岩丙、新华、建设、贺勐、中贺勐、贺南、新寨、团结、东米、班驮、班奈、公曼、贺科、赛弄、安海、安拐、昔勒、坝邻。镇政府驻团结村。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