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围头湾

围头湾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围头湾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是泉州三湾(泉州湾、围头湾、湄洲湾)中重要的一环,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据清代周学曾等纂修的《晋江县志》这样描绘围头: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经之地。围头湾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早在南宋时期,泉州开始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时就十分重视围头湾,有“东海明珠”之誉。20世纪80年代,围头港开放对台小额贸易试点,成为最早实现闽台民间往来的港口。

  •   历史

      1958年8月23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国民党金门防卫部队和炮兵阵地等重要军事目标以及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进行两个月的猛烈炮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炮击金门”。晋江市金井镇的围头村,与金门隔海相望,在当时正是炮击金门的主要战地之一。

      几十年来,民兵营配合当地驻军、边防搞好军警联防,保障着海防的安全稳定;组建于1971年、民兵营直接领导下的围头哨所担任站岗、放哨、观察、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有着“东南第一哨”的美誉;因为业绩突出,哨所还先后被南京军区和福建省省委、福建省省政府、福建省省军区评为“先进海防民兵哨所”、“模范民兵哨所”等称号,并荣立集体三等功。近年来,在市、镇、村的支持下,围头哨所不断改建,由原来仅有的80平方米简陋营房,发展成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着“晋江海防特色”的哨所大楼,屹立在围头对台万吨级码头西侧。

  •   地理环境

      围头湾4沿海岸线岩石由于海水冲刷,形成了岩洞、石柱等独特景观,且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那里海水蓝蓝,海天一线,沙滩上的沙粒柔和细软。

  •   旅游景点

      晋江市已将其开发成围头湾滨海旅游区。主要有“8·23”炮战遗址、安业民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及钓鱼、游泳、冲浪等旅游项目。

  •   村民

      围头湾5围头是渔村,在半岛的最南端,居住着吴、洪、周、陈几姓人家、数千人口。围头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或讨海为生,或农耕取食,或兼而有之,过着清贫自足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耐不住贫困与平淡的人们,终于把生的眼光投向更远的海域。其实路就在脚下,围头本就是港口。据清代周学曾等纂修的《晋江县志》这样描绘围头: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经之地。围头湾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早在南宋时期,

      泉州开始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时就十分重视围头湾,有“东海明珠”之誉。台湾的大米、白糖、甘蔗、香蕉等土特产就源源不断地从围头港运往大陆各地,大陆的烟、酒、纺织品和药材等货物也从这里运出,运往南洋各地。明清以来,当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不在时,围头自然也大受影响。海上贸易日渐衰弱,加上半岛地少人多,许多人便从这里出发,飘洋过海,谋生异国。由于长年侨居被家乡人称为“番邦”的地方,他们也就成了故乡的“番客”,后来又被称为华侨。而故乡在他们的心头则永远以“唐山”的形象出现。

  •   渔业资源

      围头湾7围头湾一带海阔水深,盛产黄鱼、鲳鱼、马鲛鱼和梭子蟹、对虾、大龙虾,每年可捕捞七八百吨各种鱼鲜,经验丰富的当地渔民还能熟练地钓捕肥嫩鲜活的石斑鱼。这大量海珍都是出口香港和东南亚的创汇产品,经济收益相当可观。

  •   港区

      围头湾3围头港区是泉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泉州市晋江东南沿海,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是晋江市两大主要出海通道,承担着晋江市60%以上的内贸货物进出任务。目前,围头港区已开通至厦门内支线、至东南亚、香港的国际集装箱航线,以及十几条复盖全国沿海、长江沿岸主要港口的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密集有序的集装箱运输网络,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增长,成为福建省的重要内贸集装箱港口和泉州地区大宗内外贸件杂货的集散地。

      围头港码头共有2个泊位,1号泊位长248米,可停靠万吨级船舶;2号泊位长448米,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2号泊位开通后,计划进一步增加外贸航线。”负责经营围头、深沪两个港区的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利水说,围头的航道和水深条件是泉州最好的,2号泊位将进一步提高大型船舶的停靠能力,大幅提升港区的吞吐能力。

  •   简介

      围头湾1围头湾位于福建省海岸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泉州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也是最早实现闽台民间往来的港口。

      围头是一片土地,以半岛的形式表达了陆地对海洋的渴望与期盼。宽敞的水泥路是它伸展的脊梁,延伸着几代人的梦想。围头是一片海域,以它包围着的土地命名。

  •   经济建设

      围头湾8围头拥有大小渔船数百艘,经济产值年年递增。为了开发围头港,把它建成闽南侨乡的重要港口,建成大陆对金台贸易的窗口,当地乡镇已集资修建一座可停靠千吨轮的码头,同时,渔业、农业、运输业、乡镇企业也在齐头并进。

  •   著名侨乡

      究竟谁是第一个从围头出走的番客,已无法探寻,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由于走出去的人太多了,围头半岛成了著名的侨乡。

      围头湾6侨乡的歌谣中,唱不尽的是离愁。“雨仔雨蒙蒙,送君去出门。送到围头街,目滓流挨挨。举起为君遮雨伞,俯落为君穿草鞋,不知我君此去几时回?”出外的人,要么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要么飘零异地、叶落他邦,很少有第三种抉择。所以,一旦离开,番客对于故乡的妻子而言,便如断线的风筝,遥遥不知归期。“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旷达如陆放翁也难免儿女情长,寄无限伤感于春波,何况不识字的“唐山番客婶”?她们无法用文字表达情怀,只有将一生的牵挂化为临别时的万千柔情——“举起为君遮雨伞,俯落为君穿草鞋”,那动作一定相当轻柔,如水的眼眸一定倾满哀愁,心里百转千回却始终不能出口的该是“不知我君此去几时回”。

      很久以来,围头作为晋江华侨出外谋生的起点,一定演绎着很多动人的悲欢离合。一边是痴痴而无期的守候,一边是天涯飘零的牵挂,它一定积聚着太多的柔情与泪水,不然这里的空气怎么总会充斥着感伤的湿味? 今日的围头湾依旧是渔村,只不过平添了几分热闹;今日的围头湾依旧是港口,只不过人、物的进出更显忙碌了。今日的围头湾已拥有现代化的万吨级码头,长长的引堤伸向辽阔的海域,每年让近50万吨的货物在它的怀抱自由吞吐。

      今日的围头湾,战争的硝烟已然褪尽,5.6海里的距离一下子变得近在在咫尺,甚至一根细细的红线也能将之穿越。

      阳光下,成群的鸥鸟掠起,奋起的飞翼煽动的是日益融洽日益活跃的台海两岸潮

  •   风景

      围头湾2在海洋与土地的边缘,黄的是沙,绿的是树,褐的是礁石。在围头湾,有的是沙,细细腻腻的黄沙以滩的形态出现,被爱美的人们赋予各种诗意的名字:金沙湾、月亮湾……在围头湾,绿绿的是成片的木麻黄,在最贫瘠的土地生长,为风景提供最细心的呵护;在围头湾,最任性的是礁石,随心所欲,形状不拘,散见于各个角落。

      大自然给围头海太多的厚爱,让这里水产丰富,石斑鱼、黑鲷、红鲷、龙虾、黄花鱼……海的馈赠让围头人代代蕃衍,烟火不断。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