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居乌江中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7°31′~107°57′,北纬27°31′~28°22′之间。东邻德江县、思南县,南抵石阡县、余庆县,西接湄潭县、正安县,北靠务川县,距省会贵阳224公里,距名城遵义96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凤冈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凤冈县辖9镇5乡。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凤冈县已发现矿种20种以上,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共计92处,主要矿产资源有页岩气、方解石、重晶石、石灰岩等。凤冈县有汉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截至2013年年末,凤冈县总人口43.3428万,2013年,凤冈县完成本地生产总值396743万元。凤冈县旅游资源丰富,凤冈玛瑙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凤冈县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等称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冈县 外文名: fenggang 别称: 凤冈 所属地区: 中国 贵州 下辖地区: 龙泉镇、进化镇、琊川镇、蜂岩镇、永和镇、花坪镇、绥阳镇、土溪镇、永安镇、何坝乡、天桥乡、王寨乡、石径乡、新建乡 面积: 1883平方公里 人口: 41.5万(2006年) GDP: 13.01亿(2006年) 地理位置: 贵州东北部 友好城市: 遵义 著名景点: “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 地方特产: 有机茶;凤冈茶灯 知名产业: 茶 机场: 遵义机场 电话区码: 0852 邮编区码: 564200 火车站: 遵义站 行政类别: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 地方方言: 贵州话 车牌代码: 贵c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3镇1乡86个村 行政类别: 县 电话区码: 0852 邮编区码: 564200 面积: 1883平方公里 人口: 43.3428万(2013年) 地方方言: 贵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乡镇简介
琊川镇:琊川地处凤冈南部,距县城34公里,东与天桥乡相毗邻,南与湄潭县相嵌,西与余庆县接壤,北临进化镇。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61.6亩(其中16553.6亩、土10108亩),辖6村1社区,共69个村民组,51个党支部,全镇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30多个。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非农业人口0.36万人)。
蜂岩镇:位于凤冈县境内南中部,镇驻地距县城40公里,辖朱场村、巡检村、龙井村、赵坪村、桃坪村、小河村、中枢村、一品泉社区,共七村一社区,51个村民组,8414户,34456人。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00亩。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8900万元,财政收入282万元,是全县烤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提速,商贸发展较快。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钾矿、煤矿等,富产花生、辣椒,杜仲种植广泛,生猪、山羊养殖渐成规模。境内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蜂岩镇民间手工艺绝纶,如竹席编织,黄饺、荞皮等特色产品叹为观止,狮弦灯文化享誉县内外。
永安镇:位于凤冈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19.3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城镇人口4000人,辖四村一居,46个村民组,与湄潭县马山镇、西河乡、复兴镇,正安县谢坝乡接壤。全镇平均海拔900多米,境内多山地、丘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2OC,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380毫米,森林复盖率达48%,其中,茶区复盖率超过80%。耕地面积187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
龙泉镇:位于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326国道南北贯穿。辖文峰、三坝、六里、柏梓、西山五个村及龙井、龙潭湖、和平路、体育场四个社区,59个村民组,54个居民小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65.25亩(其中茶园2100亩),43232人,2004年镇财政收入1375.1732万元。
永和镇:位于凤冈县东南面,距县城27公里,东与思南县杨家坳乡、停子坝乡交界,西与何坝乡接壤,南与蜂岩镇、王寨乡相嵌,北与石径乡毗邻,全镇紧靠美丽的六池河畔,所辖4个行政村,50个村民组,总人口24516人,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708.8亩。永和镇属季风气候,适合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50元,地方生产总值3676.3万元,计生率为95.9%。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党委政府的协调努力下,已趋于完善。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新建乡:位于凤冈县北部,东邻土溪镇,南接绥阳镇,西靠永安镇,北抵正安县;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三村一社区,63组,总人口23085人,有汉、苗、仡佬等多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1300余人。乡政府驻地朱家场距县城39公里,是凤冈县的北大门之一。
-
交通环境
截至2013年,凤冈县境内已通车的高速公路达27.20公里,国道线33.5公里,省道线41.98公里,县道187.525公里,乡道102.38公里,村道1172.44公里,凤冈县公路建设里程达1565.025公里。杭瑞高速公路凤冈段全长约27.20公里,主要有大中桥梁20座,涵洞76道,凤冈至思南段长68.4公里,304省道(凤冈—石径—永和—王寨—思南)总里程19.5公里。
-
人口民族
人口截至2013年末,凤冈县共有121332户,总人口433428人,其中:农业人口393989人,非农业人口39439人,全县半年常住人口30.98万人。2013年,凤冈县出生3255人,出生率10.29‰,死亡2171人,死亡率5.27‰,人口自然增长率5.02‰。
民族凤冈县有汉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
人文景观
凤冈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玛瑙山营盘位于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扩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中国南方古军事建筑中的奇绝,2001年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再穿过一道石门,来到李家营盘,营内有碉楼一座,高10米,长12米,炮洞枪眼有20多处,碉楼前有一消坑,与暗洞相连,可通到营外。穿过李营后门,进入安家营盘,安营分南营和北营,北营地势较高,有坚固的旧城墙和碓窝等遗物。站在安家北营俯瞰,南北一带尽收眼底,可以想象,只要在营盘四周安放几门大炮,敌军岂能逼近城墙。南营有秘道,是隐兵出入的通道,直接与主营相连。南营走主营有一道石门,异常坚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民们可以先将石门堵死,再从秘道逃离。穿过这道石门,往西而下,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石门,这道石门也十分坚实,门楣上有两礅重约10吨的石头,在当时还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真不知先民们是如何将这么重的石头搬上去的。过了这道石门,便到了钱家营盘。钱营建设规模宏大,中营位于金盘山顶,两侧分别有两座营盘
保护,一座为子营山营,一座为蜂桶岩营。钱家营盘有保存完好、做工考究的围墙一座,宏大的城门数处,秘道枪眼无数。任正隆(南宋绍兴二年,农民起义军头领)的逃生洞,钱青云(清朝咸丰年间,为了反击农民起义军——白号军,钱被朝廷封为南巡统带,封疆玛瑙山,管四十八座营)的武器库、粮仓、指挥台、水池、碉楼仍然保存得比较完好。其间,明门暗道里外相通,碉楼炮台高低相望,要是没人带路的话,你会不知方向,茫然失措。到得金盘洞口,看见一座将军坟,这是无名炮师的坟墓,据说他曾经为钱青云铸造过将军炮,其炮可装火药一斗二升,威力无比。后来无名炮师被钱清云杀害,埋于洞口镇邪。通过洞口弯着腰来到洞中央,天然溶洞的景致不由得让人发出感叹。据说这个溶洞在以前被任正隆、钱青云先后用作聚义厅,可容纳1000余人,洞内有100多根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垂悬,仿佛是100多位将军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在“聚义厅”通后宫秘洞的路上,我们可以看见一缕阳光从洞外照射下来,这正是连接主营盘的“逃生洞”。进入后宫秘道,后宫秘洞内还有“九龙壁”、“妃子观瀑”、“神象戏龟”、“银河落九天”等景点,这些景点全由钟乳石构成,形象逼真,耐人寻味。从后洞出来往西南方向,沿石阶而上,便到了子营洞。该洞长约20公里,最窄处大胖子过不去,最矮处要蹲着身子弯着腰才得过去,最宽处可以安放几张方桌,一汪清水变幻着各种色彩,尤为美观。这条秘道与山外的村落相通,一旦有战争,山外的村民便可通过这条秘道进入玛瑙山营盘。据导游讲,象这样的秘洞玛瑙山还有,尚在开发中。穿过营盘正大门,走过几十米的“官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墓群,钱清云的墓就在这里。这时天色已晚,小桥那边的古寨已升起几缕炊烟。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回到了玛瑙山休闲娱乐山庄,品香茗,听音乐,吃农家饭,其乐融融;放眼望去,暮色中的营盘显得更加神秘、壮观……
-
历史文化
民俗狮灯
狮灯在凤冈县城乡广泛流行。每年春节或平时的重大节日,都有狮灯参与庆贺。
花灯
凤冈境内都有玩花灯的习俗,多数以一个自然村寨为一个花灯团队,也有以一个家族为一个花灯团队的。花灯团队的总负责人叫“灯头”,灯头物色丑角(唐二)、旦角(俗称花姑娘)、茶头、扫殿人和锣鼓队人选。然后组织大家“扎灯”。灯笼共12盏,6式,每式2盏。也有只扎6盏的,3式,每式2盏。另扎“排灯”一座。如人员多,各角色可备两套人选,以备不测。凡愿参加“落底帐”的,都需垫资活动经费,待“化灯”后结算清帐。一般都是在春节或春节第二天“出灯”,出灯前要请先生“祭灯”,以示平安。正月十五或十六“化灯”。“化灯”时也要请先生到场,写“文书”火化。
凤冈民间禁忌
凤冈县内南北各处,乡村集镇张王李姓,都各有各的不同习俗,其生活禁忌异杂多端。这些禁忌包括除夕禁忌、新年禁忌、结婚禁忌、丧葬禁忌、妇女禁忌、饮食禁忌、房屋禁忌、出行禁忌、兆头禁忌、其他禁忌等,在凤冈民间,禁忌之纷繁复杂,难免常常会有犯忌。因此,就有人用纸写上:“新春发笔,百无禁忌。一年四季,万事如意”此类语句贴于家中,以此消除犯忌的惶恐,其实,这也是因了恪守禁忌的心理作用。
地方特产凤冈养生油茶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
绿豆粉
绿豆粉是黔北民间小吃之一。在凤冈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推绿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则有家家吃绿豆粉的习俗。
青糖凉虾
青糖凉虾,是黔东北一带盛夏解暑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
-
历史沿革
隋置绥阳县,后置永夷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1919年改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1930年改为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
2000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025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龙泉镇45214进化镇32489琊川镇27592蜂岩镇31273永和镇22523花坪镇21025绥阳镇32045土溪镇33795永安镇23043何坝乡23159天桥乡21278王寨乡10635石径乡16240新建乡19942
2003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71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81万人;非农业人口2.83万人。
2004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71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4个社区,年末总人口41.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2万人,非农业人口3.27万人。
-
取得荣誉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四绿工程”为载体,奋力拼博,开拓创新,取得了显着成效:先后被列(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县”、“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凤冈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绿色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为统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
地方文化
凤冈县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人们对茶的钟爱是虔诚而悠久的。诚然,茶的存在给这方人民带来了生活的甜蜜,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正因为有了这种膜拜,人们才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在历史的发展中,茶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不管是舞姿、道具、场面、唱腔及其采茶调的音韵和唱词的内容,都有着质朴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妙意境。在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凤冈先民们以茶灯为载体,寄寓他们对神灵、生命、生活、爱情的向往和崇拜,成为他们祈祝生活的精神佳肴。茶灯也叫花灯,它是传说中360种灯戏的主角戏,渊源悠久。有唱词:“灯是本从唐朝起,戏是本从唐朝生,王母娘娘眼睛痛,许下三百六十盏大红灯。”由此可见茶灯是最早传入凤冈本土而被历代传承的戏种。它有着与傩戏一样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傩戏往往是祭祀时所用,而茶灯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思想、意趣密切相连。
凤冈茶灯的悠久足以证明凤冈人种茶历史的久远,该戏种的乐器是以击打为主,道具主要是纸糊灯笼,表演者最初是二人,一旦一丑,与东北的“二人转”略有相同,丑者叫干哥(或叫茶老),旦者叫么妹(或叫唐二)。表演时么妹头扎假发辫,包头巾着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干哥则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右手执大蒲扇。干哥表演时作半蹲状,紧紧围绕么妹迂转,两者动作夸张而滑稽。当然根据场地的需要,也有三人或多人的。其表演程序以茶为主,依次为采茶、散(卖)茶、倒茶、谢茶、团茶,每一节都由采茶调配合舞姿完成,两者相互辉映,甚是优美。其唱腔以吼唱为主,高亢激烈之音体现了大山人的性格和苍拙。特别是采茶调,多以七字成句,常常把农村生产生活中人们熟知能详的事物和景象融入歌词中,显得质朴而得体。语句多以叙述性、侧重于叙事,内容涉及到乔迁高升、婚丧嫁娶、时事轶闻、爱情婚姻、打情骂俏、挖苦取笑、攀比学问等,音调韵律上也很讲究,其立意平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采茶调中多以十二月为计,也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但每节之间的故事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十二月的内容联袂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叙事长诗。譬如:“正月采茶正月梭,情妹打扮赛嫦娥。上身穿的红罗衫,下穿罗裙满地梭。”“梭”在这里是虚词,由于方言的特点,在此调中出现易于传唱。这一节也定调为爱情内容,仅28字,将一个赛嫦娥仙女的情妹刻画在人们面前。接着是“二月采茶二月梭,燕子衔泥来砌窝。燕子衔泥窝砌起,飞进飞出在唱歌。”“三月采茶三月梭,蜜蜂飞往花园过。花见蜜蜂开颜笑,好比情妹会情哥。”这节采用“比兴”的手法,由密蜂起兴,寓于着情哥情妹的相欢时光,如蜂蜜一样。“四月采茶四月梭,蚊虫蚊虫实在多。许郎一铺红罗帐,不准蚊虫咬情哥。”情妹暗许情哥一铺红罗帐,其意思并非担心心上人被蚊虫叮咬,实则是暗许终身。这一节妙就妙在见爱不说爱,见情不说情,足可见采茶调的含蓄之美。“五月采茶五月梭,一对龙船江中过。大船载的是情妹,小船载的是情哥。”这一节显然是情妹出嫁情哥出迎时的场景描写。采茶调的唱腔和字数是统一的,其内容要按需要而进行改变,虽同出一辙,但意义各异,如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十二月采茶调是这样的:“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场柳下栽桑。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采茶调中的卖茶调别具风格,讲述了采茶人卖茶之艰辛。“正月卖茶到浙江,三亲六戚走忙忙。三亲六戚忙忙走,买个物什送茶娘。二月卖茶到武当,偶遇武当算命郎。娘子忙把命来算,这张八字比我强。三月卖茶到湖北,湖北气候太炎热。天气炎热要防病,路边冷水喝不得。四月卖茶四川过,峨眉山上神像多。十八罗汉两边坐,求神拜佛念弥陀。五月卖茶茶满山,走到湖广买绸缎。将钱买些回家转,给郎缝件采茶衫。六月卖茶到河南,河南地势最平坦。河南尽是平坦路,挑担茶叶跑得欢。七月卖茶到广东,广东骡马实在凶。手牵骡马声声叫,五凤楼前抖威风。八月卖茶到陕西,陕西烧酒古来稀。郎饮一杯茶山去,妹饮一杯绣茶衣。九月卖茶到海边,海边海马闹喧天,海边海马喧天叫,飞得过海是神仙。十月卖茶到福建,福建烟叶最有名。哥哥吃竿解愁闷,妹妹吃竿提精神。冬日卖茶到云南,哥在云南好找线。有钱就有男子汉,腰中无钱到处难。腊月卖茶回贵州,贵州尽是茶山丘。采茶姑娘茶山去,遍地茶叶绿油油。”遍走天下,足行四海,可见采茶人卖茶之累,同时也折射了许多生存哲理。
“古调虽自喜,今人多不弹。”茶灯及采茶调这种淳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在精神生活丰富的今天,逐渐被人们疏远甚至遗忘了。除了一些高龄的灯头(茶灯艺人)偶尔即兴唱几句外,不再被人传唱。诚然这是精神文明进步的必然现象。面对这种现象,传入凤冈已有1000多历史的茶灯及采茶调在现实面前着出了让步,这种让步决不是退了,它质朴、原始、野性的独特风格是永远存在的,它所潜含的艺术魅力是其它文学体裁无法取代的。面对这枝逐渐凋谢的艺术之花,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抢救和挖掘。可喜的是,今天凤冈茶叶以色、味、型、质得到中国茶界的一致好评,赢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殊荣。县委、政府又响亮的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战略口号,这样一来,我们似乎看到了茶灯及采茶调回归的微笑,葱郁的茶海间又将响起了婉转悠扬的采茶歌声。
-
地方特产
凤冈养生油茶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
绿豆粉绿豆粉是黔北民间最受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在凤冈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推绿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则有家家吃绿豆粉的习俗。绿豆粉的主料是大米和绿豆。将浸泡好的大米与绿豆拌匀,便可磨浆。把浆舀入大铁锅炕绿豆皮,然后用木刮刮匀刮平,一般3分钟即可烤好一张绿豆皮。绿豆粉的吃法多种多样,味道各有不同。有的放上豆豉,麻辣的椒油,再来一箸嫩嫩豌豆尖或脆生生的酸菜,清淡而爽口;有加入脆哨、榨菜、瘦肉,吃起来又别有风味。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居乌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107°57′,北纬27°31′~28°22′。东邻德江县、思南县,南抵石阡县、余庆县,西接湄潭县、正安县,北靠务川县。凤冈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
气候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复盖率达6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凤冈县地处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度,无霜期239—299天,平均雨日180天,年平均日照数1139小时。
地质凤冈县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凤冈滑脱褶皱带内,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NE-SSW向为主。区内的褶皱主要有:永安背斜、德龙背斜、永兴向斜、随阳山背斜、枪桐窝向斜、覃家坡背斜、琊川向斜、打铁沟背斜、中心庙背斜、安家寨背斜、黄家池向斜、峰岩背斜、黄鳝田向斜等。
水系凤冈县境内五大河流315条大小溪,
分别构成洪渡河、六池河、蒲水河、蜂王河、辉塘河五大水系,河网密布,水量充沛,相继注入乌江,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59公里。
-
建制沿革
大业八年(612),别置宁夷县,亦属明阳郡。大业十二年(616),又别置绥阳县,亦属明阳郡。
唐初,废明阳郡县,宁夷、绥阳二县属夷州,州治先在宁夷,后在绥阳。
宋政和七年(1117),置安夷先,属思州。
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今县城),辖于思州,继改为龙泉坪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1274),石阡府增置龙泉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龙泉长官司司仍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置为龙泉县。
清代仍为龙泉县,属石阡府。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建置后,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属贵州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3)废道,凤泉县直属贵州省。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凤冈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隶属贵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遵义专区。1958年撤凤冈县,并入湄潭县。1961年,分县复置,恢复凤冈县,仍属遵义专区。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起属遵义市至今未变。
-
政治体制
凤冈县主要领导(2014年)姓名 职务 廖其刚 凤冈县县长 肖光强 凤冈县副县长 傅书祥 凤冈县副县长 唐隆强 凤冈县副县长 黄建兴 凤冈县副县长 周宗琴 凤冈县副县长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2013年,凤冈县各类学校178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113所(含教学点16个、民办小学3所),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7所。年末专任教师总人数3985人。其中:普通中学1888人,职业中学119人,小学1726人,幼儿园239人,特殊教育学校13人。在校学生总人数72793人。其中:普通中学33577人,职业中学3185人,小学29945人,幼儿园在园人数6039人,特殊教育学校47人。2013年考入各类大专院校学生总人数3109人。其中:一本院校208人,二本院校865人,三本院校522人,大专1029人,中职报高职485人。
文体事业2013年,凤冈县完成专题文艺演出35场,其中公益性28场,经营性7场,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7余次。有放影队放影853场次,其中公益电影828场,科教、爱教电影25场。凤冈县图书馆藏书达6.8万余册,农家书屋74家,21.23万册。2013年有卫星广播接受天线96840套,有41835户能收听到三套以上的调频广播。共拥有有线电视系统用户28500户,广播复盖率77.3%,电视复盖率84.5%。2013年,凤冈县共举办运动会11场,参加人数达8.5万多人次。
卫生事业2013年,凤冈县拥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国有机构20个,社会医疗机构10个。村级卫生室111个。在职职工728人。卫生技术人员663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127人,初级职称362人,未聘专业技术人员130人,床位数129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2张。其中:县医院床位数650张,中医院床位数230张。
社会保障2013年,凤冈县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4所,床位数349张,集体供养人数230人。城乡各种救济对象39690人,得到国家救济救助金7139.4万元。其中:城镇低保855.2万元,农村低保4900.2万元,社会救济133.5万元,医疗救助546.2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04.3万元。
2013年,凤冈县共接处污染投诉25件,其中:废水4件、噪声3件、固体废物15件,接访率、处理率达100%;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COD削减量约2260吨,氨氮约287.41吨,SO2控制排放量3286.1吨,NOx排放量1560吨。
-
社会经济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亿元,增长1.1%;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增长16.9%。财政总收入5397万元,增长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7万元,增长13.8%;财政支出1.56亿元,增长36.2%。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1万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91千米,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9万户和900户。退耕还林0.88万公顷,建设沼气池1.1万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元,人均消费支出26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4元。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93425万元,比上年增加9.3%。粮食总产量达到17.6万吨,同比增长7.8%。收购烟叶11.9万担,实现产值5198万元。茶叶产量达到712吨,比上年增加25.6%。建立生猪养殖小区72个,全年出栏生猪40.51万头,同比增长38.7%,实现畜牧业产值33200万元,被列为全省肉猪生产基地县和无公害生猪生产县。全县拥有小型拖拉机720台,大中型拖拉机500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63台,农用动力水泵3064台(套)。化肥深施面积6510公顷,农药施用量127吨。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122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土8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3万亩,解决7100人饮水困难。完成天保林封育林3.3万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2206公顷,森林复盖率提高3.5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2004年凤冈县工业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加6.8%。招商引资项目34个,引进资金69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496万元,实现工商税收1386万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税收12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
-
经济状况
综合
2013年,凤冈县完成本地生产总值3967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16.9%。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29366万元,比2012年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87873万元,比2012年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504万元,比2012年增长1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36.9%、48.6%,分别拉动GDP增长2.4、6.3、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4:20:46变化为33:22:45,2013年,凤冈县人均生产总值12835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6.3%。
第一产业2013年,凤冈县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11371万元,比2012年增长7.7%。其中:农业总产值126281万元,比2012年增长9.4%;林业总产值21492万元,比2012年增长7.4%;牧业总产值60210万元,比2012年增长4.2%;渔业总产值1177万元,比2012年增长14.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10万元,比2012年增长7.8%。
第二产业
2013年,凤冈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56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19.3%。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2231万元,比2012年增长21.5%,完成增加值5652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9.49%。其中:轻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2013年,凤冈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616万元,实缴税金总额5199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3631万元。2013年,凤冈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924万元,比2012年增长44.5%。凤冈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73万元,比2012年增长49.7%。竣工产值4518万元,比2012年增长185.2%。
第三产业
2013年,凤冈县具有凤冈县法人资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98156万元,比2012年增长5
33.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0633万元,比2012年增长538.5%。商品房竣工面积60939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35%。商品房销售面积136177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43.7%,其中商品住宅115909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67.2%。
2013年,凤冈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3222万元,比2012年增长8.9%,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961万元,比2012年增长29.4%,电信业务收入11261万元,比2012年增长6%。
2013年,凤冈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273万元,比2012年增长16%。按城乡划分,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81564万元,比2012年增长17.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3673万元,比2012年增长13.3%。按行业划分,其中批发业11984万元,比2012年增长21.5%,零售业94825万元,比2012年增长15.6%,住宿业2786万元,比2012年增长29.5%,餐饮业15642万元,比2012年增长12.2%。
2013年,凤冈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5781万元,比2012年增长18.8%。其中: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9331万元,比2012年增长30.8%;各项贷款余额247292万元,比2012年增长22.6%。
2013年,凤冈县保险业务总收入3734万元,比2012年增长1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859万元,比2012年增长28.7%,人身保险费收入2916万元,比2012年增长27.3%。各种赔款金额2108万元,下降5.3%。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979万元,比2012年增长79.3%,人身保险赔付金额1280万元,比2012年下降9.9%。
-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截至2011年,凤冈县已发现矿种20种以上,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共计92处,其中6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有储量。至2011年末,凤冈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产地(矿区、矿段或矿井)计有61处。凤冈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页岩气、方解石、重晶石、石灰岩、建筑石材(龙纹石)、水泥用灰岩、煤矿等,其次还有铀矿、铁矿、铜矿、砷矿、铅锌矿、汞矿、水晶及石膏资源、砖瓦页岩、水泥用砂、玻璃硅质原料石英砂岩、含钾页岩、硫铁矿等。
生物资源截至2011年,凤冈县森林植物有154科410属698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方保护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楠木、马褂木、榉木等珍稀植物。
凤冈县有古银杏、马尾松林、杉木林、箭竹林、香果树林、盐肤木林、慈竹林、狭叶方竹林以及多种混交林,贵州枳椇王、大楠木、大柏木、古榉木、大桂花、大叶楠木(黑壳楠)为代表的森林植物。
凤冈县境内还有响水岩古银杏群,有的长达400多年的树龄,有大小银杏1000多棵。
凤冈县境内315条大小河流水域中,共有鱼类56种。
凤冈县是大鲵的原产地和优生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大鲵野生资源种群。
-
风景名胜
玛瑙山营盘
玛瑙山营盘位于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扩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中国南方古军事
建筑中的奇绝,2001年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龙山宝景区
玉龙山宝景区位于贵州省凤冈县新建乡桥头村,距茶海之心景区10余公里,距县城30余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
凤冈龙纹石景观
凤冈龙纹石景观主要分布于县南部的琊川镇和天桥镇,以天桥、大都和王寨分布最为集中。这是一类沉积岩,这类岩石由于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因其内部含有不同的
物质,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尤其是水流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使岩石中易溶于水的物质或较软的物质,在水流的作用下被侵蚀溶蚀掉,因而形成了深深的阴纹。这种天然形成的阴纹就象一条条盘旋的龙,因此规划组将其命名为“凤冈龙纹石”。
玛瑙石古军事洞堡
凤冈玛瑙山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距凤冈县城20公里。玛瑙山古军事洞堡位于凤冈县城北20km的绥阳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2),扩建于清代咸同年间(1851—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