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名镇之一,自唐代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今天,我们走进容城,发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在容岑一级路两旁,除了建设还是建设,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容城镇 外文名: Rongcheng 所属地区: 中国 广西 人口: 75471人(2004年) GDP: 4175万元人民币(2004年)
-
农业科技
容城镇三洼村进行蟹池套养黄颡鱼试验,实现了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现将其套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清塘培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释放。移植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千克。
苗种放养蟹种要求规格160只/千克左右,亩放300只~500只。黄颡鱼种规格8厘米~9厘米,亩放300尾左右。同时亩放抱卵青虾0.5千克~1千克或2厘米~3厘米幼虾1千克~1.5千克。苗种先在池塘一角围栏暂养1个月左右,待移植的水草成活后放入大水面。
饲料投喂虾、蟹饲料有小麦、麸皮、菜饼、南瓜、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后期增投人工配制的软性配合饲料,以补充黄颡鱼饲料不足。根据生长阶段、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把握“四定四看”的投饵方针,采取池边定点投喂与全池散洒相结合。
水质调控水质要求透明度30厘米~5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氨氮不超过0.2毫克/升,亚硝酸盐0.02毫克/升以下。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后期经常加水换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病害控制黄颡鱼、虾、蟹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下池。养殖期间,每隔15天轮番用15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和8克/立方米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每100千克饲料加入15克土霉素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以防治虾、蟹肠炎病,全期共使用2次。
成品捕捞成蟹在“重阳”节后捕捞,采用地笼张捕。青虾从2007年底开始用地笼张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虾捕出销售。黄颡鱼在2007年底清塘时拉网捕捞,暂养在专门池塘或网箱中,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销售。一般每亩可以产大规格商品蟹50千克左右、青虾15千克、黄颡鱼25千克左右。
-
基本简介
容城镇位于容县中部平原地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下辖4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居民委员会,有农户和居民38244户,总人口75471人。
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有21.8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969亩,其中水田4609亩,旱地1360亩。镇党委下辖党总支6个,支部35个,党员684名。农村经济总收入6508万元,有乡镇企业849个,年地方财政收入24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元。主要特产有大乌园。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09亿元;财政收入41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长15.67%。
-
经济发展
镇党委、政府坚持“任职一届,造福一方”,结合镇情,发挥城区优势,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龙头,第三产业为依托,集农、工、贸于一体”的发展路子。连续五年稳保“吨谷镇”称号,主要土特产有沙田柚、荔枝、龙眼、芒果、三黄鸡等;全镇企业形成了节能热水器制造、竹木藤芒编织加工、化工、造纸及纸品、农机制造、皮革加工、禽畜饲料、建筑、饮食服务业等九大体系,共有企业1492家,属镇级企业23家,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级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共838家。其中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4家,他们在引进人才、推广高新技术成果、开发新产品方面成绩突出,挺佳节能锅炉总厂、南方热水器锅炉总厂均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优秀科技型企业称号。
2000年,容城镇实现农业总产值0.62亿元;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2.8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0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增长13%;实现税利1411万元。
开展以“十民”为主题的党建活动,通过民情日记、心连心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婚育新风进万家、改水改厕、大力推广沼气池、科技法律下村、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利民、导民、富民活动,使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两个文明建设双促进,同发展,建有2个村级万册图书馆,1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区福利等设施日臻完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