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20-11-06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到极点缩为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纬度    经度

起止度数    0O ( 0O 纬线叫赤道 )—90 O N/S    0O (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半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二.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    旋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

(课本13页)

 

以北半球为例

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    9.23前后    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    1、2月为冬季

3.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一.经纬网的判读(在经纬网上确定点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形式)

1.横平竖直的经纬网

(1)经度值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值向西增大为西经。即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2)纬度值向北增大为北纬,纬度值向南增大为南纬。即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3)确定经纬度。

 

2.侧视位的经纬网

如下图,侧视位的经纬网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就是北,指向南极点就是南),由南北判断东西方向,然后再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判断经纬度。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20°N,20°W),B点的经纬度是(40°S,40°E)。

 

3.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判断位置,如上图,这样的经纬网一般分两种情况:

(1)已知地球自转方向:首先根据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东经和西经。

方法: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是东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减小的是西经。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确定南北极点。

方法: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南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北极,即明确了南纬或北纬。

(2)已知极点:首先根据极点判断南纬或北纬,然后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找出东西方向,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是东经,自西向东数值减小的是西经。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30°N,135°E),乙地的经纬度是(30°S,45°E)。

 

【典例分析】

例1. 【2019•广元】读经纬网示意图,正确表示图中C地地理坐标的是(  )

 

A.(0°,30°W)    B.(10°S,10°E)    

C.(20°N,30°E)    D.(10°N,60°E)

【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20°N、30°E。故选:C。

例2. 【2019•无锡】读某半球的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1)A点的经纬度为(     )

A.60°W,90°S                  B.90°E,60°N    

C.60°W,90°N         D.90°W,60°S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在②的东北方    B.③在④的西北方    

C.②在④的东方    D.③在①的东南方

1.【解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A点的经纬度为90°W,60°S。

故选:D。

2.【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因此,③在④的正南方,②在④的东方,③在①的东北方。①和②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且纬度不同,无法判定方向。

故选:C。

二.地球的运动(考查地球公转的知识,最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形式)

1.太阳直射点与四季的变化: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下图所示)。

 

2.北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判读。

(1)冬至日光照图(阴影为黑夜)

①图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②图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③图c,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2)夏至日光照图(阴影为黑夜)

①图d,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

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②图e,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③图f,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典例分析】

例3.【2019•无锡】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

 

3.冬奥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③段    B.②段       C.④段     D.①段

4.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于夜,昼变长夜变短    

B.昼长于夜,昼变短夜变长    

C.昼短于夜,昼变长夜变短    

D.昼短于夜,昼变短夜变长

3.【解析】2月4日至20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也就是图上的①段,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故选:D。

4.【解析】2月4日至20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故选:A。

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山地部位的名称,常对“山脊”和“山谷”容易混淆。等高线向海拔(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判断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判断为山脊。这可以简记为:“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典例分析】

例3.【2018·烟台】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虚线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B.山脊C.鞍部D.陡崖

8.图中A点的高度大约是(   )

 A.180米   B.290米    C.330米  D.450米

7.【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虚线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部位为山脊。故选:B

8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A处的海拔高度为300~400米,可能为选项中的330米。故选:C

例5.【2019·德州】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最大温差不高于      ℃。

(2)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       。

(3)说出图示区域内的主体地形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

(4)与其它三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

件是:                                       。

(5)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

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C处两个选择方案。你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方面来确定坝址的位置。(至少答出三点)                                                     。

 

【解析】(1)图示区域的等高距是200米,该图最低海拔高度范围是100﹣300米,最高海拔高度范围是1300﹣1500米,其最大高度差是1400米,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最大温差不高于1400÷100×0.6=8.4℃。

(2)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3)图示区域内的主体地形类型是盆地地形;其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四周大,中间小。

(4)与其它三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5)确定坝址的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库区面积;蓄水量;淹没土地;人口迁移规模:建坝工程量等方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相关文章:

如何在魔鬼时刻获得成功

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

我国的山地类型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傣族泼水节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

水的更新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国际传媒大道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