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1-18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考点搜索】

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

本节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课文重点介绍了人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即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个方面,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3.6 “南小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

该图以南小沟为例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图中可以看出宽阔的塬面上,条田纵横;坡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措施,还有一些沟道中有沟边埂,起固沟的作用。

【学习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能力。

2、讨论法:讨论时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的综合。例如把历史上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易及历史战争等知识运用到讨论中,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一、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

1、自然因素

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常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②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

2、人为因素

历史上黄土高原绿树葱茏,今天却是荒山秃林,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轮荒的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③开矿:采矿能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并造成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堆积。

根据科学工作者对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90.4%,这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科学性的几点认识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西北山地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异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