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1-17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把防治沙尘暴的工作重点放在农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沙尘暴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大风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导致严重风蚀的结果。我国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土壤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根源。应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对传统耕作方法给予彻底否定。大力推广免耕法,担当起治理沙尘暴的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

2001年由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南岗村进行了1100亩的免耕试验,成效显著。通过实验,不但看到了免耕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发现免耕种植具有较大的增产、节本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降低种地成本。免耕播种减去了传统耕作的耕翻、耙耱和整地等3个环节,每亩节约费用18—20元。(2)保墒蓄水、苗全苗壮。免耕播种土壤翻动较小,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免耕播种比传统播种提前出苗7—15天,苗全苗壮。(3)小麦增产。免耕种植小麦产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增产率达45.48%。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相关文章:

“穿新鞋走新路”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高考地理:冲刺阶段要以纲带目

没有沙尘暴就没有夏威夷

怎样总结地理知识规律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09考试大纲看高考地理命题趋势

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